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洋垃圾倾诉中国 > 正文
 

市场分析:洋垃圾用好了才是洋资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 08:23 人民网-市场报

  

  资源匮乏的东南沿海进口了占全国进口总量80%的废旧物资,获得的廉价原料最多、出口产品最多、解决就业最多、经济也最发达。反之,越向西北方向,企业对矿产资源的依赖越严重,经济越落后。专家表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有必要推动建立一个“全球物资回收系统”,以补充自身资源的消耗,让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2005年留给他们最深刻的词汇恐怕就是“节约”了,从中央
政府到普通百姓,从制定政策到征集妙招,全社会都在为如何节约资源而绞尽脑汁。当煤荒、电荒、油荒等能源危机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时候,“循环经济”这个词的提出显得格外及时和迫切。

  “我国政府倡导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就是由‘开采-产品-废弃’的‘线性经济’,转向‘产品-废弃-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中国包装联合会国际资源再生委员会副会长刘向群如此解释循环经济的“循环性”。他同时表示,没有资源的再生,循环经济就无从谈起。

  

能源危机催生资源再生产业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已被全球所瞩目,与此同时,我们高能耗的发展模式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和担忧。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特普费尔博士曾表示,如果中国人汽车拥有量达到目前美国的水平,即每两个人拥有一辆汽车,全世界的钢材和石油将在短期消耗殆尽。特普费尔博士的话也许有些夸张,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线性经济将带来的能源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尽快实现循环经济,推行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模式,对中国以及世界都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引发一场产业革命。

  从资源获取的途径看,除了开采、储备,还有一个重要途径是再生。当我们从地下、海底、山区找矿产越来越难时,其实很多矿产资源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它已经不再以“资源”的形式出现,而是堆在我们周围的“废旧物资”。精明的犹太人早就说过,再好的铁矿也不如废钢,世上有多少新,就有多少旧。废旧物资是全球惟一在增长、迟早要取代地下矿藏、俯拾皆是的“富矿”。

  有关再生资源产业的描述,有这样一句名言:“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是什么?是没用的废弃物;而报废的电子产品,有着数十、数百种的有用材料,怎么能轻率地称之为垃圾?”中国包装联合会国际资源再生委员会副秘书长姚仲永分析说,“仅仅一个错误称呼就可能迷失了中国资源战略选择的大方向。”

  资源再生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与贮备资源相比,再生资源可能是解决目前中国能源困境的一种有效途径。有人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每增加1万吨进口废旧物资,就增加就业1000人,节约原生资源120万吨,少产生三废10万吨,节电1000万度,增加产值1个亿的公式。同时,以手工为主的资源再生产业,几乎是所有工业项目中解决就业最多、污染最小,投资、耗能耗材最低,工伤最少的产业。统计数字显示,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规模在20世纪末为2500亿美元,本世纪初已增至6000亿美元,到2010年预计可达1.8万亿美元。

  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在我国循环经济尚未循环起来的今天,资源再生则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我们能想到的资源再生往往和“非法拆装”、“地下加工”等扰乱经济秩序等印象联系在一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资源再生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四方面的制约。首先就是规范废旧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不系统不配套。发达国家几乎都有资源再生方面专门的法规,如美国的《资源保护和回收法》和《预防污染法》、欧盟的《报废车辆指令》、德国的《废弃物限制处理法》、日本的《废弃物处理物》和《资源有效利用法》等,基本宗旨都是促进对有关资源的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而我国法律法规的缺位直接导致了废物回收利用的无序化。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特别是废旧汽车、废旧电池、生活垃圾等废物的回收利用,都不同程度存在秩序混乱的问题。

  其次,人们普遍对废物回收利用的认识存在误区。专家表示,“洋垃圾”和“洋资源”往往只是一念之差,关键看如何引导。目前我国的垃圾回收几乎全是“游击队”,没有整合成一个产业,这就使原本应该正常进行的物资回收渠道变成“洋垃圾”走私的暗道。近年来也有一些企业想把废旧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做起来,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导和社会对此的片面认识,导致这个朝阳产业无法起步。

  第三就是无法回避的环境问题。中国包装联合会国际资源再生委员会副会长刘向群分析说,之所以将废旧电器称为电子垃圾,一方面是人们对资源的认识还停留在单一开采来源阶段,同时,因为政策滞后,废旧电器拆解等资源再生产业缺少必要的立法规范,特别是对因此产生的污染缺少相应的规范和强制性措施,最终导致了再生资源产业的低污染本性被曲解。目前我国缺乏对废物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战略性的考虑,缺乏废物回收系统和废物无害化处置系统。在广州、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从事地下拆解进口废旧电子产品的工厂,将拆剩的废物丢弃在自然界里,造成了环境污染。

  最后,激励和引导废物利用产业发展的政策不健全,现有的一些激励政策缺乏系统性、配套性和可操作性,对废物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的激励作用有限。

  资源再生是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

  其实,在国际上再生资源、资源再生产业和再生资源战略等名词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二战后日本、德国都是凭借再生资源恢复了经济。如今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将资源再生发展成一个集“回收”与“再制造”为一体的独立产业,并投入巨额资金,给与优惠政策和前沿科技的支持,使其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美国再生产业规模目前已达2400亿美元,超过汽车行业,成为美国最大、解决就业最多的支柱产业。目前,一些国家的再生法规要求,新产品所用材料中,再生材料不能低于20%。

  具体到我国,资源再生产业不仅事关我们的资源战略,而且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调查显示,资源匮乏的东南沿海进口了占全国进口总量80%的废旧物资,获得的廉价原料最多、出口产品最多、解决就业最多、经济也最发达。反之,越向西北方向,企业对矿产资源的依赖越严重,经济越落后。专家表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有必要推动建立一个“全球物资回收系统”,以补充自身资源的消耗,让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实现真正的循环经济。

  有消息称,《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有望年内正式通过并强制实施,今后家电的生产者、经销商和售后服务机构,有回收义务,拒绝者最高可能被罚款10万元;另外,国家发改委还正在积极拟定《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专家表示,这些法规一旦正式实施,不仅能弥补我国废弃电子产品处理中环保问题的法规缺位问题,更可能因此推动中国资源再生产业的正式起步。

  《市场报》 (2005年11月14日 第四版)

  作者:本报记者 杨曼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