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郊区两名青少年为躲避警察追捕进入变电站而触电身亡的事件引发的骚乱已经持续了12个晚上,并且蔓延到了法国其他城市和市镇。引发巴黎郊区骚乱的原因是什么?追根溯源,它与长期以来法国在移民、教育、失业、种族歧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分不开的。
法国是一块传统的移民土地。对待移民,法国有自己的同化模式。与允许移民保留自己文化的英国模式不同,法国模式是通过学校和其他机构对移民进行同化,最终让移民接受
法国的价值观。然而,由于大部分移民属于平民阶层,受家庭、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他们不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除了家庭经济状况外,法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对移民受教育水平低下的情况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按照社会福利政策,长期失业人员和无学历青年都可以领取政府补助。一方面,能够进入大学预备班或者高等院校的移民子女少之又少。但同时,一部分接受了大学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的移民子女却在工作之后遭遇“瓶颈”:大材小用,薪水不涨,升迁无望。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为学习无用,也就降低了职业期待值。
其实,从教育和就业两个方面都不难看出移民在法国受到的歧视性待遇。长时间以来,随着“城市翻新计划”和其他“紧急计划”的出台,越来越多的移民住到了郊区。在许多街区,凡是最贫穷的法国人居住的地方,移民的人数也最多。由于受成见和排外思想影响,许多法国人对移民的行为、能力乃至取得的成功持怀疑态度。
法国的郊区问题已经存在相当长时间了。法国历届政府采取了预防、高压等各种手段,但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移民不能真正融入法国社会。日积月累,居住在“困难”街区的移民后代感到失望,他们感觉受到了侮辱、被国家和政府抛弃。他们生在法国、长在法国,却与法国社会格格不入。于是,他们组成各种团体,不时制造暴力事件,目的之一是显示他们的存在,希望受到关注。
巴黎骚乱反映出了法国在移民政策上的失误和低迷的经济形势。2007年法国大选在即,有志掌管法国的领导人都面临着如何处理好新文化融入与经济自由化两大难题,面临着恢复法国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任。
《国际金融报》 (2005年11月10日 第八版)
作者:新华社记者林晓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