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005世界城市服务业大会 > 正文
 

蒋锡培:长三角服务业发展中的企业主导作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15:53 新浪财经

  由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无锡市人民政府以及美国服务业联盟联合主办的2005世界城市服务业大会,于2005年11月8-10日在太湖重镇-无锡举行。以下为“城市服务业发展与区域合作”分论坛嘉宾精彩观点: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江苏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先生演讲,它的演讲主题是长三角服务业发展中的企业主导作用。

  蒋锡培: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荣幸参加今天的中国无锡2005世界城市服务业大会。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结合问题,不同区域政府之间的竞争,各类企业间的竞争和合作问题,都现实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利用今天的机会,我想围绕长三角服务业发展中的企业主导作用这一主题,做一个交流发言,和大家分享一些体会和想法。

  蒋锡培:在世界范围内,服务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具体到目前后工业时代的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于制造业,虽然2004年上海、南京、杭州、无锡、苏州等长三角城市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均以超过40%,16个城市中,有10个城市人均服务业增加值超过了10000元人民币,但是,总体的发展水平比发达的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在服务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两个主体。

  蒋锡培:一个是地方政府主体,二是企业主体,大量参与竞争的企业,主要从资源的分配和商品的产出,在长三角经济体制和服务业大发展的时期,地方政府主体进行着一种具有明确利益边界的局势,而企业主体则更多的依赖于市场机制来主导,由于目前政府行政体制分割相对分化,企业主体就有可能通过区域竞争合作,来促进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我认为,企业积极参与长三角服务业的大发展、大融合,与政府共同致力于零和博弈向合作博弈的转变,是实现共赢的重要思路。

  蒋锡培:一、政府推动不可或缺,所谓政府推动,主要体现在政府协调,相聚各种妨碍区域间要素,强化完善市场机制,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差异的公共产品,具体的说,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提供公共产品,在城市发展上,一是硬件设施的协调,加快城市之间的交通建设,包括城际交通,和城际、城内的联网,同时避免重复投资,资源浪费和非市场化竞争。二是软件建设的协调。

  蒋锡培:第二,改善政策环境,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政策环境。对目前掌控的公共资源,保持高度的政策透明性和有效性。第三,建立协调机制,实现地方政策的基本协调统协,包括统一服务性行业的地方税率,统一协调产业政府之间,统一协调服务业投资政策,统一经营工业开发区的配套规划等等。可见,在服务业的区域合作发展中,政府部门的推动,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否就只能在其中扮演被动和辅助的角色呢?当然不是的。在政府相对强势的制度下,在行政规划,在政绩考核外部宏观条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可能会带来地方的行政规划,边际利益最大化,导致区域之间的盲目竞争,和资源配制的高社会成本。使得服务业发展的区域,仍然在所难免。因此在目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情况下,企业迎来了大有可为的机遇,更多的方面,参与到服务业发展的大潮中,走上服务业区域一体的发展前台,达到企业发展、区域发展和产业发展多赢的目标。

  蒋锡培:二,企业成为主导力量,所谓企业主导,就是指包括于企业的影响力和支配力,通过灵活利用特定企业配置资源的作用,实现其对于地方服务业发展的厉害姿态关系,事实上,很多地区形式上是地方政府主导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但是实际上也包含了企业对于其的影响力。比如韩国,在1995年以后,地方企业主导的产业开始扩大,企业本身作为投资的实施者和政策批判的监督者,扩大合作的层面,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企业主导的成功先例。随着长三角国际化和市场化竞争的加速,服务业区域合作的主要动力,将越来越多的由企业来承担,企业主导的服务业合作,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企业间的区域分工和企业外的区域分工。我们通常说的地区之间的产业分工,主要载体就是国际企业之间的分工,以及跨区域企业内的分工。

  蒋锡培:首先,不同的区域企业间的分工,在长三角制造业的充分发展态势下,包括金融、保险、

房地产等在内的服务业,一直非常活跃,制造业的生产、管理、销售等流程服务的新型生产型服务业方兴未艾,规模迅速的扩张,不同区域间的企业,IT服务、人力资源、物流、技术转让、投资咨询、生产流程监控、资信调查等等方面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尤其是服务业的企业,就更是如此。长三角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和企业跨区域联合发展,必然兴旺起来。也会带来区域间企业的分工协作进一步深化,比如交通系统的联网服务等都是这种融合的具体表现。

  蒋锡培:其次,企业内的不同区域分工,主要是指服务业企业跨区域发展后,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企业内部分工的行为,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寻求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突破原有的区域条件限制,进行企业调整和产业转移,实现跨地区比较,就必须实现自主发展战略,这种企业战略的结果,就是形成企业内部的区域分工。企业内区域分工的张开,从微观经济的角度是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寻求企业自身的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从宏观经济角度,或者说从经济地理角度分析,企业内部带来的大量的跨区域企业的出现,对于更广泛范围的服务业区域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蒋锡培: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浙江和江苏在内的许多服务业企业不断的走出去,到热点地区上海等谋求发展,而上海企业,也是将其作为扩展的地方,从微观层面上吸收了各地的非同质化资源优势,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从区域经济层面来讲,强化了长三角区域的联系,增进了第三产业的辐射和联动的深度以及广度,是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和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许多的江浙地区的资本服务企业打入了大上海,将企业总部迁入更高的平台,同时,上海的服务业也深入江浙内地,寻求市场,就像美林阁等做的那样,长三角这种利用国际资源优势,来开动企业发展的企业内区域分行为,这种受市场导向的由企业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地区要素流动带来的局面,将会越来越普遍。

  蒋锡培:三,企业主导合作的四点建议,第一,要坚持政府开动企业主导,在长三角服务业区域合作发展的大潮中,我们要不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应该看到合作的主体还包括着企业,甚至是每一个公民,服务业区域合作,目的主要是利用各自的资源,这些资源有一些受地方政府的控制,这些需要各地政府的协调,但更多的资源并没有什么部门控制,可以通过市场行为获得,就看企业有没有眼光去发现、去利用、去促进。

  蒋锡培:第二,应该征求先易后难的原则,迅速张开,从产业协作的角度,企业合作可以也应当从服务业的合作开始,比如旅游、会展、餐饮、娱乐、交通、科技、教育、文化、商贸、物流、金融、贸易等产业,因为第三产地,有服务半径的制约,容易产生规模激增的效应,逐步将区域合作推向全产业。

  蒋锡培:第三,更多的采取项目合作的方式,重点推进,如利用类似于上海世博会,杭州西湖博览会,南京全运会,影响较大的项目,彼此协调,互相配合,采取合作行动,除此以外,还可以增加区域内的合作项目,合作经营开放规划,合作进行观光、旅游、会展项目建设,合作进行小区建设,合作建立跨区域的开发机构等,第四,充分考虑三个基本要素,利益、关系、规则。服务业的合作,重要的是获得某些利益的期望,为了避免竞争的风险和损失,政府和企业都必须寻求合作的利益共同点,优势互补,减少重复和浪费,创新契机,这样降低市场风险的同时,也相应提高生产链。二是关系,各方能否更深层次的信赖,保持亲密关系,坚持相互的信赖,信息共享,将决定合作的成败。通过企业之间的亲密合作,特别是彼此之间对于发展的动向上,形成共识,可实现能力的有效整合和协同。服务企业间的合作,结合了市场机制具有的弹性和公司具有的计划与协调能力。

  蒋锡培:三是规则,合作各方在合作前,要建立共同认同的游戏规则,通过建立游戏规则,寻求各方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游戏规则是对自己约束,也是对合作方的约束,可以首先借鉴吸收港澳台地区在发展服务业合作方面的经验,充分与他们接轨,今天我们大家相聚在这里,共同研讨城市服务业比较和区域合作的问题,肯定会促进相关问题的许多共识,推动城市服务业发展和区域合作,当然,我们在迎来服务业快速增长发展的时代时,也需要充分的认识到合作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充分利用有效协同,不断丰富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共同寻求服务业市场上的奶酪,把

蛋糕做大,充分享受有序竞争,不断长大的市场,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利益,让我们共同创造的家园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睦,人民更加幸福,谢谢各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