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纺企:订单转移重压下冲破重围(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 08:55 经济参考报
  旷日持久的中美“纺谈”,在2日结束的第七轮似乎终于有了一点成果——双方就部分袜子产品达成临时协议。随后美方又宣布,推迟就部分进口纺织品设限调查要求与中国进行磋商的决定日期。和以往“纺谈”相比,争端解决的前景似乎有了明朗的迹象。

  然而,国外买家似乎并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局面彻底明朗。对于中国纺织出口企业而言,国外纺织品订单的转移趋势却越来越明显,由此形成的重压逼迫他们冲破“重围”。

  订单转移迹象明显
中国纺企:订单转移重压下冲破重围(图)
  其实,欧美客商转移订单从今年上半年就已开始。而在不久前刚结束的第
98届广交会上,这一趋势更加明显。记者当时在广交会采访时,很多企业纷纷反映,以往此时都会接到美国大客户的纺织品服装大单,而现在只是接到一些款式复杂的小单。这些企业认为,估计大批量的普通产品订单已经转移到了周边国家。

  广州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一位负责人谈到,在洽谈业务时美国客商都会问:你们在其他国家有没有加工厂?万一出口产品受限,你们没有配额怎么办?能不能将产品转到其它国家生产等等。“现在,我们不少以前的老客户都转到东南亚,如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越南等国家下订单。”这位负责人说,“即使等到将来纺织品出口形势明朗了,要想再把他拉回来就困难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订单转移的另一个表现是,国内不少在美国港口“卡关”的纺织品,“曲线”转移他国、贴上该国标签后再行对美出口。

  早在8月份,美国对华设限的多种纺织品的配额已消耗殆尽。国内为数不少的输美纺织品在美国海关“卡关”,由于输送回国内还将缴纳进口关税,多数企业只能在港口干耗着。在此形势下,一种特殊的外贸业务应运而生——将纺织产品运至第三国后,把第三国重新标注为该产品的产地,然后以非中国产纺织品的名义重新发往美国,并且顺利清关。

  至于具体的“中转站”,分不同情况具体而定。如输美国的服装柜货(集装箱装货),可经马来西亚中转,换上马来西亚工厂生产证明和工厂出具的整套生产流程文件资料;输美国的服装散货,可经中国台湾中转,用中国台湾工厂出产证明和工厂出具的资料文件,可在美国正常清关。还可以中国台湾委托加工模式,从中国港口直接出口,也能在美正常清关等等。

  此外,还可“借道”朝鲜、蒙古、孟加拉、越南等国进行中转,只要能够拿到当地工厂的生产证明即可。

  专家指出,作为短期的权宜之计,这种转口规避限制的做法可以理解;但如果中国纺织出口企业长期以此为计则并不可取,必须在质量、品牌等方面实实在在下工夫才是“正途”。

  “风向标”之降与全国出口之升

  对于“订单转移”,不久前刚结束的第98届广交会也提供了有力证据。

  根据第98届广交会公布的统计数据,从主要商品成交看,机电产品、轻工产品等成交额与以往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纺织品服装成交有明显下降。其中,服装成交额为24.6亿美元,比上届(第97届)减少10.1%,比第96届减少13.8%;纺织品成交额为22.4亿美元,占总成交金额的7.6%,比上届仅增长2.6%,比第96届仅增长2.2%。

  然而,素有“出口风向标”之称的广交会,在纺织品服装出口方面的表现,似乎与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大幅增长并不相符。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至9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是868.0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77%。1至9月纺织品服装实现贸易顺差741.21亿美元,更超过了同期全国683.4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海关的统计进一步显示,1至9月我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达146.28亿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65.61%;对欧盟出口共计149.64亿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61.76%。而1至9月我纺织品服装对原设限国家的出口金额共计317.36亿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61.63%;对非设限国家的出口金额为550.72亿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7.83%。

  商务部研究院赵玉敏研究员表示,全国数据与广交会统计数据的反差,并不意味着订单转移的压力不存在。“尽管全国数据出现大幅增长,但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能力相比差距较大。因为近一两年来,不少企业根据纺配取消后未来的增长空间扩大产能,而欧美设限使得企业原本纳入‘囊中’的许多订单‘蒸发’,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订单转移的压力。”

  而根据媒体报道,珠三角的纺织出口企业,已开始出现裁员的风潮。根据佛山市外经贸局外提供的情况,目前配额受限的纺织品,占到佛山对美纺织品出口额的六成左右。企业所受压力可见一斑。

  “对于广交会和全国情况的反差,要全面看待。”广东省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天生也表示。他认为,本届广交会上纺织品服装成交额下降“是正常的”。首先,贸易环境不明朗使得很多企业和客商接单十分谨慎。由于中美纺织品谈判尚未达成协议,美国采购商处于徘徊状态中。

  事实也的确如此。第98广交会提供的数据表明,由于中美纺织品谈判一直未能达成协议,美国采购商明显减少,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成交比第96届下降38.3%。显然,曾被不少人寄予厚望的中美纺织品第六轮磋商于10月13日破裂,对两天后开幕的第98届广交会产生了不小负面影响。

  “此外,企业交易的渠道多了,交易的时间地点就不一定集中在广交会,这也影响到成交额。比如广东省内的东莞大朗、顺德均安、开平等地,都在广交会期间举办专题服装节。”周天生说。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也表示,媒体和大众都比较关注广交会数据,而企业更看重广交会的交流机会。“很多订单只是意向,真正签约并不一定在这短短几天时间内。企业大都针对市场的长期走势制订自己的计划,而不是单纯盯住广交会数据。”

  突围:各显其能

  “在主要进口国纷纷对我纺织品服装设限的情况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曹新宇说,“其中既有纺配体制取消后释放性增长的因素,也有政府积极为企业长远发展营造有利条件的因素,还有行业、企业自身主动调整的因素。”

  事实上,在中美马拉松式“纺谈”无果的情况下,一些纺织品企业已在调整出口策略,在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中寻求“突围”。

  ——积极提高科技含量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江苏紫荆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创新麻产品“摩维”系列,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避开了欧美设限。据介绍,这是该公司与东华大学联合研发而成的新型面料,将大英百科全书都定义为“不可用于纺织面料”的黄麻、槿麻,通过加工提取成功用于面料,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并在世界各主要市场申请了专利。

  目前国际市场亚麻每吨5万元,苎麻每吨3.5万元,而“摩维”每吨只有1.5万元,可以大大降低服装面料的成本。又由于有较好的吸湿性、透气性和抗菌性而受到市场欢迎,已与美国“米老鼠”、日本“伊腾忠”等10多个世界著名品牌建立了长期提供优质面料的合作伙伴关系。

  ——海外设厂贴近市场

  由于难改产品出口的“原产地”,一些企业纷纷到海外投资建厂。浙江“维科”在泰国开办了分厂,输出技术、设备和管理人员,生产效益和市场前景都很好。目前这一模式已成为一些纺织企业规避欧美“特保”的最佳途径。

  华源集团也从“走出去”中尝到了甜头。华源集团董事长周玉成对此体会颇深。他说:“这几年我们到海外投资办厂,充分发挥了海外基地的作用,从而规避了配额限制。”集团在墨西哥设立一个北美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用加拿大和美国的原料到墨西哥生产、到美国销售。由于它们是北美自由贸易区,不但没有配额限制,还能享受美国棉花补贴,此外还有奖励,“在那里生产1吨产品能卖3万多元,可以多赚1万元,这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

  ——境外加工拓展贸易概念

  除了在海外直接建厂,无锡华源贝斯特服饰整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寿兴认为,纺织品境外加工未尝不是一条捷径。2003年,无锡华源便先知先行地开始境外加工。接到欧美订单之后,公司利用具有技术优势的中国纺织面料辅料,到越南加工生产,服装成衣增加值由此超过30%以上,取得越南当地的原产地证书,避免欧美对我国纺织品设限的风险。

  但境外加工要求公司的管理和监控能力能延伸到海外合作企业。谢寿兴表示,以前贸易只注重买卖这一简单的过程,是一种狭义的概念,以为能讲英语能接单就行。现在对外贸易要求对产品有全过程的管理能力。从接单、面料出口、国外加工、保证产品品质到最后资金的回笼,是个广义的概念。

  ——直接在国外开拓自主品牌销售渠道

  在本届广交会上,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多价企业表示正着手在海外市场直接销售自有品牌产品。广东丝绸集团副总经理王勇力说,广东丝绸自1995年开始创立“丝丽”品牌,专门请了一家美国的设计公司,又在香港和欧美注册,在美国纽约和西班牙巴塞罗纳也开设了公司和专卖店,去年“丝丽”的出口额达到8000万美元。

  为了维护“丝丽”品牌,广东丝绸集团严格把关,只有中高档产品才能用这个牌子,质量达不到的一律不能用。

  ——收购国外现有的销售渠道

  但是,直接在海外开专卖店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推广本土品牌需要比较长时间的投入。一些企业采取了直接收购国外现有品牌的“走出去”方式。维科精华集团公司总经理史美信说,维科收购了在日本有相当市场规模的KSK公司和日本钟纺纤维,使产品直接进入了日本市场;通过收购美国24-7公司,为维科产品直接进入美国市场铺平了道路。另外,维科与美国五大家纺营销公司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多方面开发美国的家纺销售渠道。

  另一捷径是直接到境外兴建市场、商城,把中国产品带出去。据了解,这是浙江人发挥创造市场本领走出去的一大特色。规模比较大的是“雅戈尔”在巴西、非洲贝宁分别建了宁波国际商城,浙江省内有78家轻工企业在那里设摊销售。已尝到甜头的“雅戈尔”准备再投资4亿元,在中东和墨西哥各建1座大型商城。

  作者::车晓惠 王攀 王小波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