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MP3市场被谁做死了(市场观察)(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 08:06 人民网-市场报
MP3市场被谁做死了(市场观察)(图)
日本一家公司新推出一款防水MP3。

  不掌握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只是为短期利益所驱动,盲目地跟随市场动向,不注重品牌建设……从VCD、DVD到现在的U盘、MP3,我们的一些生产厂家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要做大,他们只是在不断的重复着模仿、模仿、再模仿。仿制、低价,是他们手中的两件武器———

  “抱歉,您手里这款MP3的生产厂家已经倒闭了,所以无法为您更换。”北京中关村电子市场的一位摊主这样告诉顾客,他告诉记者,类似的消费者他在这里一天就能遇上三四个。近来国产MP3厂家大面积倒闭的消息被证实
,据业内人士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来,集中在深圳、广州和东莞的中小MP3厂家已有200多家倒闭,估计倒闭幅度在3成左右。这对市场和消费者究竟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了解。

  优胜劣汰

  廉价MP3急剧减少

  “MP3现在基本上已经死掉了,我手里的都是前两年的剩货了。”北京百脑汇一家柜台的销售商这样告诉记者。记者发现这家在北京东部最具影响力的电子市场里,MP3最低价位为165元,容量为128M;而256M的纽曼MP4影音王售价仅为390元。面对这样的价格,可想而知大多数准备进行音乐数码消费的顾客自然而然的选择了后者。

  买的人少了,卖的人考虑到销售的风险进的货自然也就少了。记者在百脑汇看到,从前各个柜台摆得铺天盖地的MP3,品种明显减少,而品牌则明显集中。除了艾利和(IRIVER)、三星、现代之类的进口品牌,国产MP3主要集中在爱国者、联想等相对比较知名的品牌上。而从前很多价格低得令人乍舌的小品牌都消失不见了,MP3从前“一元一兆”的“盛况”不复存在。

  当记者表示希望购买从前那种廉价的MP3时,销售商摆出了一副非常不屑一顾的神态。他告诉记者,廉价MP3之所以会那么便宜,主要是因为采用了垃圾芯片的缘故,质量低劣,顶多用上两三个月就会报废,返修时间往往就占了保修期的一多半。“投诉太多,还不够给我们找麻烦的呢。”一个销售商这么对记者说,“128M的MP3,小厂用的芯片也就50元左右,成本在八九十元左右,他们往往100元一个批发给我们,我们再卖个110、120元。都是现金结算,这些厂家赚一把就走,回去倒闭了事。消费者买回去看着用不了再想找他们,厂子都没了也就只好自认倒霉了。”

  今年上半年以来集中在深圳、广州和东莞的中小MP3厂家已有200多家全线停产,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小厂设备虽然简陋,但生产力极高,据他估计,已经销售出去而又遭遇厂商倒闭的MP3播放器数量,至少在百万以上。而“不幸”购买到这类产品的消费者如果碰上实力比较强的销售商有可能获得“在存货中调换”的优待,但更多的恐怕要面对柜台消失的无奈状况。

  转移目标

  MP4是否会接续MP3后尘?

  为什么几个月间,会有上百家MP3生产厂家倒闭呢?“转行去作MP4了呗。”一个行里人向记者泄露了天机。

  记者了解到,MP3刚进入中国市场时,低端产品的售价也在千元以上,利润是成本十倍以上。由于生产MP3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一些稍微懂些线路知识的人用最简单的工具拆开成品的MP3了解一些内部结构,招几个人、买几杆焊枪,就敢自己生产,以至于出现了不少手工焊接生产的“山寨厂”。这些厂子并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都是市面上什么产品卖得好,他们买回来“研究研究”,出一批“看上去相似”的产品,以低廉的价格抢市场争利润。从韩国的世韩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推出全球第一台MP3之后,中国国内大量制造型中小企业蜂拥而上,把价格拉低了接近一半,以至于韩国品牌最后彻底退出了低端市场。

  低端产品主要拼的就是成本价格。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竞争加剧,一台MP3的利润从原来的几百元下降到了几十元。你卖300元,我就卖200元,一些一直努力控制产品返修率准备打自己品牌的国产MP3厂家发现,他们不得不面对某些廉价MP3的销售价格甚至比他们成本还低的状况。而为了抢占市场以及不让自己亏本,他们也只好使用低价甚至垃圾的芯片调低成本。而返修率一高,这些小厂的售后就明显跟不上只好倒闭了事。前两年,国产MP3的品牌最多时能有上千个,而现在剩下的不过100多个,其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不超过20个。

  劣质的MP3播放器最长使用期限在1年左右,而去年下半年,正好是MP3售卖的高峰。再加上在这次上百家MP3生产厂家集中倒闭之前,128兆MP3产品的售价已经降到了120元左右,价格的剧烈竞争、同质化产品的泛滥、大品牌的强势打压,以及产品质量无法保障的问题,导致了这次倒闭风潮。但据记者了解,这些厂家中有不少停掉MP3生产线后转产去做MP4,有人透露:“MP4除了多了一套光学的系统之外,晶振、片感、片阻什么的和MP3基本没有什么区别”。

  创新危机

  无核心技术就会被人卡住

  国产MP3厂家的大面积倒闭以及转产,并不说明MP3已经退出了中国市场。记者在北京的电子市场看到,不少柜台上仍然在进行着MP3类商品的销售,只不过他们大都清一色的摆放着艾利和(IRIVER)、三星等高端产品,而这些产品的售价,最低的也在500元以上。一个只销售进口产品的MP3经销商向记者表示,由于艾利和等进口品牌产品的音质一直受到广泛肯定,所以拥有一批忠实的客户群。在同类品牌的MP4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时,这些进口品牌刚刚调低的MP3价格对大多数注重质量的消费者有着非常高的诱惑力。

  “每4-5年就会有一次大的电子产品制造的产业换代的机会,但每一次都是中国的加工企业以产能优势为国外企业拓展市场,只能赚取末端的加工利润。这似乎是过去20年里,中国消费电子行业摆脱不了的宿命。”泛德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龙曾经这样向媒体表示。

  不掌握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只是为短期利益所驱动、盲目地跟随市场动向、不注重品牌建设……这类指责一直伴随着中国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国电子类产品企业的成长。从VCD、DVD到现在的U盘、MP3。我们的生产厂家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要做大,他们只是在不断的重复着模仿、模仿、再模仿。仿制、低价,是他们仅有的两件武器。

  MP3技术含量并不高,但构成MP3的关键元器件———解码芯片、存储芯片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其价格是稳定的,而且由于汤姆逊和德国Fraunhofer拥有MP3技术的20个专利系列,只要是和MP3应用沾边的,就可以收取相应的专利费用,无疑大大提高了国内厂商的成本。核心技术收费,我们听国外厂商对国内DVD生产厂家说过,听他们对U盘生产厂家说过……现在又对MP3开始说了。别人吃肉,我们喝汤。控制不了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我们将永远走在别人后面,更别提超越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面对这次的倒闭风潮,我们需要应对的不止是拿着劣质MP3投诉无门的消费者,更是国内一些生产厂家甘于喝汤的懒汉思维。否则今天发生在MP3市场里的一切,明天又会在MP4,音乐手机,甚至更新的数码产品身上借尸还魂。

  《市场报》 (2005年11月07日 第六版)

  作者:本报记者 王立嘉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