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今年你能温暖过冬吗(热点关注)(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 08:03 人民网-市场报
今年你能温暖过冬吗(热点关注)(图)
  编者按:供暖前夕,北京市热力集团集中供热累计欠款金额已达到了4亿多元的消息,再次把现有供热体制的矛盾推到了风口浪尖。细观纷争,说到底是“热”还没有真正成为商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集中供暖,要不要“热”,“热”得够不够,需“热”多长时间,热力价格是否合理,缴了费的用户并没有选择权和话语权。而凭借国有独家经营的特殊地位,热力企业无需面对市场竞争,也就较少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更谈不上对用户提供心贴心的个性化服务。花钱不明不白,服务还时常打折,怎能不恶性循环?因此,引入竞
争,打破垄断,实行分户计量收费仍是改革破题的关键。

  热力纠纷不断增多

  “目前集团集中供热累计欠款金额已达到了4亿多元,供热收费困难。”一年一度的供暖季来临之际,北京市热力集团发布的这则消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北京热力集团副总经理田金风解释,收费难的原因:一是开发公司和物业公司欠费;二是困难企业和承包经营的企业拖欠职工住宅的采暖费;三是拥有多处住房的用户,只交纳一套住房的采暖费。

  “供热成本增加,收费困难,但又不能停止给用户供热,目前企业经营举步维艰。”田副总经理说。

  事实上,不仅在北京,全国其他地区也普遍存在供暖亏损问题。在沈阳、长春等一些地区,采暖费回收率最低到20%。据了解,供热企业每年都有15%左右的热费收不回来,加上近几年,供热企业生产消耗用煤、水、电等主要原材料的价格都大幅度上涨,使得热价与供热成本严重背离,形成亏损。

  伴随着企业亏损,法院系统近年来受理的供热合同纠纷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据记者了解,从2001年开始,北京市法院系统开始受理供热合同纠纷案件,司法手段成为调解这一矛盾的手段之一。以海淀法院为例,2001年该院受理供热合同纠纷案件102件,2002年为372件,2003年277件,2004年到10月1日止,此类案件已经上升到523件,诉讼争议标的总额近1000万元。

  根源在供热体制

  “供热企业亏损,其实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供热管理办公室的许晓晨说。“随着居民住房面积的不断增大,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供热成本投入增加,采暖费用负担也越来越重。另一方面,有一部分企业由于改制、重组、破产等变化因素,职工生活困难,出现了无人交费,无力交费或者不愿意交费的现象。”

  还有,多年以来,由于平房与楼房采暖补贴不公平,以及因住房面积大小造成补贴差异,这种补贴不公平分配引发的矛盾日趋突出。

  此外,采暖能耗较大也是造成供热成本增高的原因。据测算,目前我国民用建筑耗能量,已占全国商品能源总消耗量的25%左右,其中60%以上为采暖耗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相近气候条件下达到同样的室内温度,我国住宅单位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的一位人士直言不讳的指出,由于垄断性质,供热企业内部机制不活,经营不善也是企业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

  对于拖欠取暖费的原因,市民也有自己的理由。一些市民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虽然按照规定,供暖温度要达到16℃以上,但实际上室温往往低于这个温度,甚至半夜还出现停暖现象,“挨过一两次冻,谁还给他按时按点地缴钱?”

  而相当一部分人则把供热费视为政府或者单位的福利,不愿自己掏腰包。“以前都是单位缴的,现在要我们自己缴,不太合理。”家住北京朝阳某小区的王女士说。和她一样,小区里还有几家住户都持观望态度,没交取暖费。

  “供热体制显然没有跟上供热市场化的步伐。过去是福利供热,在供热方式上搞‘一刀切’,而现在供热公司开始市场化经营。”山东建筑学会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刁乃仁分析说,不再享受福利供暖、需要自己承担取暖费用的居民,当然更加关注计量方式和供热服务质量。而目前这两方面,尤其是按面积收费的计量方式显然不能让用热户满意。这样一来,纠纷就容易出现了。加上供热单位多为政府授权的特许经营企业,具有垄断经营性质。服务差、设备陈旧、亏损严重,难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使供、用热矛盾显得更为突出。

  公用事业需政府投入

  集中供热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这种供热方式运行成本高,温度不均衡,浪费能源、环境污染,此外,集中供热收费一般按面积计算,不使用或者效果差却也要交纳同等费用,因此需要采用更多其他灵活的采暖方式。

  按照建设部的部署,从2003年起,我国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完成供热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停止福利供热;逐步推行按用热量收费的制度,形成节能机制;以及引入竞争机制、深化供热企业改革,实行城镇供热特许经营制度等。

  然而,从部分省市的试点来看,依旧难遂人愿。

  供热改革提得较响的是实行“分户计量”、“分楼计量”等“热计量”计费方式,即按用户实际耗热量收取暖费,用热与不用、用多用少都由自己做主。

  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推广“热计量”却面临重重困难。

  许晓晨认为,分户计量操作目前难度较大,需稳步推进。其原因有四:

  第一,我国的供暖系统多数是铸铁管和铸铁散热器,水质也达不到要求,造成热表期限不会超过一个采暖季,这在两年前东北地区已有实证。

  第二,供热系统每户只有一个总入口,由此需要加装多个热表或者改造现有管线(热表国产在800元左右,进口在3000元左右),目前一般的改造费用在每平方米20-30元左右。

  第三,改造现有的居民住宅的供暖系统,会造成房屋使用面积的缩小和破坏现有家庭装修。

  第四,实行分户计量,热电厂、锅炉、热力站、供热管网等都需要改造,所需要的资金大约在400亿—600亿元。

  从山东省威海和德州两地的试点来看,“热计量”收费也进展缓慢。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热”的市场化与落后的供热系统之间的矛盾也是阻碍供热体制改革推进的因素。目前的单管串联式的系统把用热户捆成一个集体,单个取暖户作为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但已经成型的硬件系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改变。因此,“热计量”收费方式涉及到房屋的设计和建筑材料的使用等多个问题,需要一整套完善的制度来配合。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工商大学财经系主任李友元教授则认为,这只是操作层面的问题,供暖作为城市公用事业,百姓需求的弹性限度不大,价格上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由于与生俱来的垄断性质,所以政府应起到监管作用。一种是价格监管,了解这个行业的成本结构,给予供热企业合适的利润率;另一种是针对低收入用户,发放供热补贴。这两种思路,一个是相当于把钱给企业,另外一个相当于把钱给用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同时,吸引多种资本进入供热行业,打破国有垄断局面,促进竞争,提高服务。

  《市场报》 (2005年11月07日 第二版)

  作者:本报记者 李忠峰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