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郝演苏:保险公司当与医院“结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 01:58 每日经济新闻

  “在商业保险中,老百姓对于医疗保险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但这一块是非常不完善的。”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尽快让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建立起资本上的‘血缘关系’,是好的解决办法之一。”

  问:国内商业医疗保险的市场需求空前,但是发展却很缓慢,主要原因是什么?

  郝演苏: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现行的医疗服务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都不够完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分属两个不同的利益实体,为了各自的利益,保险公司必须尽量控制医药费的支出,但医院却希望为病人提供更多更昂贵的服务,两方面的对峙经常令病人或投保人无所适从,不利于医疗保险、医疗服务水平的改进。

  我认为,应当允许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之间互相参股,建立起资本的“血缘关系”。这样,保险公司鼓励投保人一旦生病就要得到及早而彻底的医治,因为治得越早成本越低。医院要努力提高效率,以赢得病人更多的信任,愿意加大

医疗保险方面的投入,以获得更多的健康保障。从而在保险公司、医院和病人之间建立起良性循环。

  在保险业和医疗卫生都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很多保险公司都拥有自己的一套医疗网点。

  问:在一个

医疗体制成熟的国家中,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比例怎样?

  郝演苏: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国家商业医疗保险的市场份额很小,是因为政府提供的社会医疗保障相当完善;而在另外一些国家,政府提供“低保障、广覆盖”的

社会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主要服务于有更高需求的人群。

  在中国,由于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很低,保障也不全面,老百姓不得不转而考虑商业医疗保险,尽管商业医疗保险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以我个人而言,由于享有国家对于高校教育人员比较完备的医疗保障,所以无需额外考虑商业医疗保险。

  问:国内保险市场应如何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更好的医疗保险产品?

  郝演苏:在体制问题解决以前,单讨论产品的改良是没有意义的。监管部门虽然已经批准成立了专业健康险公司,但保费收入少得可怜。保险公司不可能脱离市场实际,不顾利润开发保险产品,而只能根据现有市场条件对产品做一些改良。

  在整个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中,保险业只是其中一环,大的环境、制度不改变,单靠保险公司,很多问题都无法解决。

  作者:秦晓华 每日经济新闻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