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韩流:从梦工厂到工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5日 06:08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近两年,韩流铺天盖地而来,韩剧纷纷在央视和各省卫视抢滩登陆,特别是《大长今》引起了挺大的反响。据说,国内演艺圈有人愤愤不平,呼吁广大观众支持本国的影视文化。对此,笔者颇不以为然。市场经济了,老百姓爱看什么看什么,谁管得了老百姓的口味呢?这与爱不爱国扯不上关系。

  实际上,笔者并不喜欢肥皂剧,大多数肥皂剧都没有多少故事情节,无非是男欢女爱
、婆媳关系,鸡毛蒜皮来回折腾,车轱辘话翻来覆去,堆积些情感,分泌些感情,如此而已。肥皂剧的特征就是泡沫,从头到尾的泡沫。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肥皂剧播出?因为肥皂剧本来就是商业剧,穿插着大量的广告。笔者真正感兴趣的也是这一点,那就是肥皂剧的商业效益。

  细究起来,现代家庭中的财富支配者不是男性,而是女性特别是家庭主妇。所以广告要瞄准的不是挣钱的人,而是负责花钱的人。肥皂剧正是针对这一需求产生的:家庭主妇们料理家务之余,天天看肥皂剧,看肥皂剧明星们的脸蛋、身段,也就很容易接受那些以明星作为代言人或形象大使的产品。而肥皂剧动辄百十集,就达到了反反复复洗脑的目的,直到那些个品牌、形象深入脑髓。

  也正因为此,肥皂剧还是要拍得有些水准,至少要让人能有耐心一集集地看下去。韩剧拍得很有亲和力,拖沓然而温暖。有意思的是,电视剧里的韩国人似乎并不富裕,吃一次排骨就不得了,包一次饺子就像过年一样。乍一看,觉得韩国人的日子比我们《白毛女》里的喜儿好不到哪儿去,喜儿过年不也是包饺子么?看看我们的连续剧,动不动就豪宅、别墅、名车,感觉中国根本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倒像是曼哈顿、华尔街的人扎在一堆儿过日子呢。而戏里描述的仅仅是作者想象中的富豪,作者不仅不是富豪,甚至根本没见过富豪怎样生活。

  肥皂剧一般比较低调,可低调的肥皂剧赚起银子来可不低调。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接触到日本连续剧《血疑》、《排球女将》、《铁臂阿童木》,我们感受到温馨的亲情之爱与执着的奋斗精神,也第一次亲切地感受到什么是一衣带水,由此接受了日立、东芝、西铁城那些脍炙人口的广告词,也接受了铺天盖地而来的日本货;美国也不甘落后,西部牛仔、越南丛林战都来了,就连动画片也非同小可,《变形金刚》是免费赠送的,但只要看看街头巷尾的货摊上卖的,小孩们手里拿的变形金刚,我们就知道美国赚了多少钱;好莱坞的动画片《花木兰》来了,我们发现除了演职员表是英文的,语言是现代的,剩下从皮儿到瓤儿都是咱们自己的,可就是让人家把民族的做成了世界的,让外国人讲述咱中国人自己的故事现在我们又看到了《大长今》、《明成皇后》、《蓝色生死恋》、《女人天下》等一系列的韩剧和清纯美丽的韩国美女,我们也就开始注意足下抽脂贴(此类减肥美容的韩国产品占领了几乎所有卫视的广告时段)。笔者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不少人到韩国去整容美容,因为韩国美女的脸蛋在电视剧里做广告呢。

  好莱坞高明,用世界各国的美女、帅哥、打星、脱星打造了他们的电影王国,赚了数不清的美元,全世界的演员都以能够进军好莱坞为荣;而迪斯尼更高明,一个老鼠再加上一只鸭子,就整出了几百亿美元的产业。

  说到这里,可能会产生一个印象,那就是别人很坏,用电视剧来赚我们的钱,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时代,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文化本来就是一个产业,产业就是要赚钱的,无利不起早嘛。日本有这样一个词,梦工厂,就是把梦做成工厂,和真实工厂配合协同,来从消费者口袋里掏银子。

  相比之下,我们一直在物质与意识的哲学范畴徘徊,忙着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变来变去把自己变糊涂了,眼睁睁地看着人家把意识范畴的故事变成了物质范畴的钞票,把咱的故事变成了人家的美元。早就听说,咱出口粗钢、焦炭等原材料,人家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再卖给咱,但没见过。现在在传媒文化领域,我们可看得清清楚楚。

  虽然我们也整了不少主题公园,可大多没什么效益,放在那儿做形象工程,白占着地皮,更谈不上做成产业链去换外汇;我们也拍了不少连续剧,二月河的康熙、雍正系列和金庸武侠片颇受好评,但都没有带来多少产业效益;而戏说大清的电视剧只能拍到乾隆,因为从道光开始我大清就走下坡了。相比之下,我们的产业效益仍然停留在破坏环境基础上的粗钢、焦炭出口上,不平等交换基础上的廉价纺织品出口(就这样人家还要反复折腾设限),毁灭草原植被的羊毛出口上。而人家的梦工厂已经长驱直入,把我们的神话、民间故事变成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了,把我们的端午节申请世界遗产了,在《大长今》里针灸已经成为人家的发明了。

  笔者不是简单的重商主义者,本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赚我,我赚人人就是市场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的特征,但凡事总要有来有往,有个差不多,否则不成了冤大头了?说到底,不是人家狡猾,而是我们太傻。

  现在一提文化就是产业,但又有多少人真正把文化当作产业来做呢?产业就是挣银子的,可我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有着很多糊涂的念头:我们太热衷于讨论民族的还是世界的,太固执地定位于净化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或布道者角色,太热衷于搭建平台,组建航母,构筑帝国,而把类似于

麦当劳门口立一个麦当劳叔叔的小事情忽视了,侃起来头头是道,但一通爆侃之后,却把赚钱这件事给忘了!

  对于文化产业来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黑眼珠一定要盯住白银子,官员这样做万万不行,但企业家不这样做万万不行。

  作者:张晓晖

  (来源:上海

证券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