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邮市还值得期待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 09:21 解放日报

  在中国现有的邮政体制当中,本该与民间邮商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各级集邮公司,是邮政的组成部分。他们既当裁判员,又做运动员……这种政企不分的体制,正是近年来邮市徘徊于大底的根本原因。

  国家邮政局日前召开的“郑州会议”传出信息:明年纪特邮票销售,将从过去“预订为主,零售为辅”模式变为“预订、零售并举”。

  有人预言,此举将改变我国长期以来新邮发行量远大于自然消耗量的现状,中国邮市有望走出大底。

  但记者这几天在本市最大的邮票交易市场———卢工邮市探访时发现,邮市低迷依旧,邮迷们对邮市前景并不看好,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望。

  源头“消肿”

  1991年,中国集邮大军号称1800万,而现有铁杆邮迷,总数不到200万。

  集邮队伍大幅萎缩,个中原因不言自明。集邮既属艺术收藏,就应物以稀为贵。但现实是,一方面贴邮票寄信的人越来越少,邮票无法通过使用正常消耗;另一方面,邮票发行量无序扩大,收藏价值一贬再贬,令许多邮迷“伤透了心”。

  事实上,现在每年年底公布的次年新邮发行计划看上去是在减,可一到来年,往往会因为种种“大事”、“喜事”而增发多套新邮。另外,高面值邮票原本是寄包裹用的,可偏偏有不少地市寄包裹不准贴邮票,进一步增加了邮票消耗的压力。还有,邮政发行部门近年来热衷搞北京、香港、澳门三地联发小全张,可对于这种联发小全张,谁会撕下其中一枚,让其余两枚变成“废品”?结果,这种“三胞胎”小全张发行多少,存量还是多少。

  邮市到了必须还收藏品以本来面目的时候了。但纵观14年来中国邮市的发展历史,“减量”、“增量”相争,每每都是“增量”方占上风。

  要真正实现“减量”,加大邮票在流通中的消耗是关键。郑州会议所规定的“零售窗口可买到新邮票”不失为多年来少有的政策突破。但国家邮政局这一政策的“尾巴”颇耐人寻味———“原则上直辖市市区内要设立3至4个零售点,省会城市设立2至3个零售点,市(地)级城市设立1至2个零售点,每个县设立1个零售点,零售网点将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有邮迷就此反问:“以上海这样一个有着近20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为例,数百个邮政网点中仅设3-4个新邮零售窗口,这样的零售与预订并举,对增加新邮消耗量又有什么作用?”

  当然,郑州会议还是有令人期待之处。会上明确,新邮发行期为6个月,发行期结束后向社会公布邮票(含套票、小版票)发行数量和销毁数量,对于发行期后未售出的零售邮票,将在1个月内由各省上缴集中至国家邮政局公开销毁。新的“销毁政策”,较国家邮政局前4次“运动式”的大规模销毁库存,看上去要规范得多。但人们还是要问:在大力倡导

节约型社会的今天,邮政发行难道不可以从源头上就开始节约吗?国家对于新五年的战略部署都从“计划”变成了“规划”,邮政如果还是拍脑袋办事,何谈与时俱进?

  体改破题

  郑州会议还暴露了邮市存在的种种问题。例如:现行预订办法无法控制邮商预订和企业内部的垫款预订,一些题材好的邮票在市场上被炒高到面值数倍的价格,另外一些邮票发行后就被低于面值抛售;一些邮政局片面追求收入规模,将库存新邮票制作成大量简易邮品,抛入市场,造成市场波动;个别地市、县局违规销售票品,等等。

  显然,郑州会议触及了中国邮市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国家邮政局既当裁判员,又做运动员。

  在中国现有的邮政体制当中,本该与民间邮商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各级集邮公司,是邮政的组成部分。他们既当裁判员,又做运动员,在新邮发行期,自然可以享受从邮政按额度拿到新邮、到年终再按比例结算的待遇。由于内部结算率低,个别集邮公司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并获取一定利润,甚至虚报冒领囤积邮品,与邮商勾结,不惜违规低价抛售新邮。由于邮品印刷、发行成本远远小于其面值,所以一枚新邮即使打个三折四折,集邮公司也能从中获利。有邮迷直言,这种政企不分的体制,正是近年来邮市徘徊于大底的根本原因。

  去年3月,杨先龙等3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解决中国邮资票品长期深幅打折问题的议案”,核心直指邮政体改,要求邮政从根本上改革邮资票品的发行体制,集邮公司和邮政部门实行政企分开,集邮公司应脱离邮政部门,同广大消费者一样向邮政部门购买邮票,而不得享受任何打折优惠。

  令人欣喜的是,国家

邮政改革方案日前已正式出台,改革基本思路正是政企分开:重新组建国家邮政局,国家邮政局将以国家邮政监管机构的面目出现;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各类邮政业务。

  但下一步呢?新组建的国家邮政局将如何实施监管?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如何经营集邮业务?新邮发行权归谁?看来,只有待这些问题有了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答案,中国邮市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另类生存

  不得不承认,中国邮票在题材、外观设计上的“老气横秋”,也是邮市渐行渐远的一大因素。

  在这方面,国外邮票发行以创意为先导,不断扩大受众面的做法,值得借鉴。

  看美国,1993年美国邮政发行了中国生肖邮票“鸡年”,一炮打响,受到广大华人、包括中外集邮爱好者的欢迎,一轮十二年下来,每年的发行量都在1亿枚以上,从没发现被打折销售的现象。

  美国的情人节邮票,更是创意独具。美国于2001年1月19日,首先发行无面值“玫瑰和情书”不干胶自粘邮票,寓意“爱情无价”。同年2月14日又发行同一主图、二种面值(分别为34美分和55美分)的自粘邮票。无面值邮票和面值34美分的邮票,其背景均为美国前总统亚当斯1763年4月20日写给未婚妻史密丝的情书,另一种面值55美分邮票的背景为史密丝于同年8月11日写给亚当斯的回信。

  近年来,美国邮政还发行个性化邮票,一联20张个性化邮票售价为16.99美元。去年美国个性化邮票网上订量超过270万张,为发行方带来了230万美元收入。消费者还可以将结婚照、度假照、

宠物照或小孩照印制到邮票上。据说,美国邮政今后还将允许成人照片出现在邮票上,当然,这一举措辅之以严格的审查程序,确定了一些不允许在邮票上出现的人物“黑名单”,他们还聘请了一些世界文化和历史专家帮助审查照片。

  我国香港,堪称邮票发行的“创意之都”。像字母邮票,就是一套由日常生活用品构图组成的英文字母邮票,竹梯代表H,烧烤代表Y等,令人浮想联翩,寄信人可以用邮票组成特别语句,贴在信封上传达个人心意;此外,香港邮政还发行过一套五款邮票,重现梅艳芳、张国荣、罗文、陈百强及黄家驹5位已故乐坛巨星的风采,把大批歌迷聚拢为邮迷……

  中国邮市到了寻找另类生存之道的时候了,而创意最为紧迫。

  本报记者 吴卫群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