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引进外部投资者对企业改制的业绩影响最有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 09:06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唐福勇

  “在林林总总的企业改制形式中,引入外部投资者的改制对于企业的业绩产生最有力的积极影响。同其它改制形式相比,外部投资者能更快地实现业绩的改善。”

  这是国际金融公司执行副总裁萨德·贾布尔11月2日对媒体所表达的观点。他的观点建
立在今天由国际金融公司、北京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共同研究成果——《中国企业的所有制改革:进程、成效及其前景》上。

  该书认为,民营经济正日益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参与者,但其作用还有待加强。

  这项调研成果建立在对中国11个城市的700家企业的调查基础上,其中80%的抽样企业为制造业的企业,14%为服务行业的企业,5%为第一产业的企业,1%为公用事业企业。

  调研发现,中国工业行业的改革是最具戏剧性的:该行业国有企业的数量由1996年的114000家,迅速地减少到了2005年的27000家。1998年,9.4%在1996年还是工业类的国有企业实现了私营化,3.4%的企业被兼并或清算。而到2001年,实现私营化的国有企业达到了38%,而被兼并或清算的企业大约为22%。到2005年,据估计,有50%的1996年的工业类国有企业已经被私营化,26%的企业被兼并或清算。因此,自1996年以来,约有60000家工业类国有企业已经实现了私营化。

  调查发现,地方政府和企业经理层一直最积极地推动采取经理层在后期改制过程发挥主导作用的改革方式。其中,在第一轮改制中其发起主体主要是地方政府,而到最近一轮改制时,其发起主体有近50%是由管理层发起的。

  在改制中,由于政府认为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国有员工的福利待遇是国有企业改制的首要重点,因此,对于多余劳动力对社会和经济将产生的潜在影响的担心,制约了私营化的步伐。与这一点调查结果相一致的是,净资产额较高的企业较容易私营化,因为它们能够给工人以补偿。同样,财政实力较强的城市,其私营化的工作也更激进一些,因为它们能够承担更高的改制的社会成本。因此,经营状况好一些的国有企业往往会首先被私营化。但整个改革的步伐和企业改革的范围,却具有极大的地区差异性。私营部门较为发达的地区,吸收下岗工人也较容易,因而降低改制的成本。

  调研报告认为,改制不是一次性的待业,它包括几轮的改制过程,并且改制形式的确定,也受几个因素的影响:从规模来看,企业越大,改制形式的深度越浅;从私营部门的发展来看,改制省份的私营部门越发达,改制形式越彻底。总的说来,在决定改制形式的因素中,当地和政府的因素比企业特点更重要。

  调研指出了改制中存在的一些痛苦的问题:对企业资产的评估,有28%的改制企业是自己来挑选评估人;对资产价值进行打折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做法,并且通常以一次性支付的方式卖给买家,管理层收购时更多地采用打折的方法以便从中受益;改制通常被企业认为是逃避银行债务的一种方法;对土地使用权的估价和分配,在改制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将划拨形土地转换成出让形土地需支付的费用,是影响私营化过程的一个消极因素。

  调研认为,改制不是造成人员下岗的直接原因。调研发现,自1995年以来,国有部门大约减少了4500万工人,从社会意义上来说,改革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调研人员认为,改制才恰恰是防止失业的唯一途径。依据在于,改制和私营化的企业与没改制和完全国有的企业相比,更能维持较低的下岗率,保持较高的工资上涨水平。与普遍理论相一致的是,改制企业在刚开始进行改制时,分流了很多工人,但在随后几年,或者总的说来,它们所保留的工人数比未改制企业保留的工人数要多。

  调研数据表明,1995年—2001年,平均下岗率为35%,国有控股企业的下岗率比完全国有的企业的下岗率低15个点,而私营控股企业的下岗率比完全国有的企业的下岗率低12.4个点。由外部人员控制的企业界的下岗率(37%)比由内部人员控制的企业的下岗率高(32%)。完全售让的国有企业的下岗率较高,但其工资上涨也是较高的。同时,已改制企业比未改制企业在支付工资时更准时,但在公司应缴员工福利方面差别不大。

  更为重要的是,改制导致了抽样企业中股权结构的重大变化,外部投资者通常成为公司治理做法产生改变的推动力量。调研发现,私营控股企业的资产回报率比完全国有的企业的资产回报率高1.5%;外部控股企业比内部控股企业的绩效更好;股权较为分散的企业的相对业绩表现则最好。

  该调研结果认为,中国的改制是一个渐进的、低调的过程,但在很多方面,比东欧和前苏联的私营化过程影响更大,更有经济成效。

  该调研还认为,改制的一些重要趋势和私营化正在发生。首先,公众对于公平和透明的担心已经在

政策法规上有所体现。改制由原来没有法规和分散进行,慢慢变成了中央控制和法制化的过程。第二,国内外私营外部投资者的作用,在私营化和改制中,有逐渐增强的趋势。第三,希望一个更加市场化的私营化和改制的方式,尤其是目前法人股的改革。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