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官煤”清纠正攻坚 未到鸣金收兵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 09:06 中国经济时报

  截至10月20日,全国共报告登记在煤矿投资入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4578人,其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002人。登记入股金额6.53亿元,已经撤资4.73亿元,占登记金额的72.4%。

  本报记者 范思立

  “截至10月20日,全国共报告登记在煤矿投资入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4578人,其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002人,国有企业负责人1576人。登记入股金额6.53亿元,已经撤资4.73亿元。”11月1日下午中纪委会议室里,在中央纪委、监察部、国务院国资委、安监总局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工作的情况。

  会场上,记者又见到了满面焦急的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他对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他刚刚从8·7广东梅州透水事故处理会赶过来,会议结束后还要处理另外一起事故。李局长行色匆匆、马不停蹄的赶场,让人备感我国安全生产任务的艰巨。

  官煤撤资仅是九牛一毛?

  根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山西省11个地市共上报922人投资入股煤矿,共投入资金9257.74万元,其中836人已撤出入股资金4077.33万元;河南省共计356名参股煤矿的官员主动申报,涉股金额达3161.41万元,已完成撤资2327.41万元;内蒙古主动撤出“官股”的人达171人,共计金额727万元。黑龙江198名干部撤资2400多万元;广西82名国家工作人员从煤矿撤资779万元;广东69名公职人员撤资600万元;四川百余官员撤资1367万元;云南47人撤资300多万元;辽宁共有21名官员申报登记、撤出投资入股的煤矿,涉及金额987.5万元。其中,阜新市共清理和纠正在煤矿投资入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各一名,共撤出在煤矿投资入股资金705万元。令人瞠目结舌是,在任清河门区区长助理李树林一人撤资700万元……

  涉及上千人、累计金额超亿元的现实,让人感到震惊。但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目前退出的这部分“官煤”只是冰山一角,由于巨大的利益诱惑,还有些被查出的官员不愿主动撤资,一部分“官煤”仍在观望之中。

  整顿官煤勾结遭遇攻坚战

  “制止官煤勾结将是一场长期而艰苦的战斗,如果发一个最后通牒就能制止官煤勾结,那反腐败工作就不会如此艰难。”中纪委秘书长干以胜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官煤勾结整顿风暴郑处于攻坚时期,所谓的“官煤”,实际上有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合同制,就是在工商登记资料上明确写着本人姓名的,已经被清理小组查出来或者已经撤资的

公务员,多数是这种情况。另一种是以“干股”的形式出现,这种人持有股份的多少,取决于其运用权力给煤矿带来的利润空间大小。严格地讲,它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出钱,但有名字的干股,不过这种名字是体现在另立的文字或口头协议中;还有一种是以他人名义分得股份的暗股,名字干脆就不出现。更严重的是,因为这种“干股”在法律上没有事实依据,可以说是查无可查,退无可退,说白了,这是以权谋私,属直接腐败,并不是撤股就能解决的问题。

  对于清纠出现的以上问题,监察部副部长陈昌智则强调,下一步要组织各地抓紧完成登记申报情况的核实和处理工作,特别是要查清投资入股人员撤资情况,防止出现弄虚作假、“明撤暗持”问题。工作组深入到问题比较突出的地方进行督察,同时集中时间和力量,查处一批未按规定登记申报的典型。“对逾期未登记申报的,私自将股份转予他人或私下退股的,采取各种形式继续持有股份的,以及通过‘干股’形式参股的,一经查实,一律就地免职,并依据有关规定严肃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陈昌智说。

  腐败是矿难频发的重要诱因

  李毅中上任之初,在分析矿难频发的原因时,列举的都是经济增长方式落后、安全基础薄弱、行业管理滑坡等因素。而当他亲历一次次事故调查之后,他在各个场合开始强调另一个深层次原因,事故背后的腐败,官商勾结、权钱交易。

  李毅中局长在11月1日的清纠会上说,今年以来,通过对煤矿重特大事故的查处,深深感到事故多发背后的腐败。他逐一以事故查处中的实例归纳出五种主要表现形式:公务人员或者国有企业负责人以个人或他人名义入股办矿或获得“干股”,谋取非法利益;公务人员或国有企业负责人自办煤矿或违法违规支持其亲属办矿,非法牟取暴利;公务人员在为煤矿企业办理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安全许可证等各种证照的过程中收受贿赂;公务人员在煤矿违法生产经营中充当保护伞,获得私利;公务人员在事故调查处理过程中包庇、袒护、瞒报、逃避惩治处理等。

  李毅中对本报记者说,全国有2.7万个煤矿,其中2.4万个中小型的,很多事故往往就发生在违规违法的小矿井。“官煤勾结的后果只有一个,使得非法矿主无视法律法规,无视政府监管,无视矿工生命,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最基本的条件下大干快上,最终付出的往往是矿工生命的代价。”

  如何破解官煤勾结

  “在全国数万家小煤矿中,弄虚作假观望政策者决非个别。暴利使某些人不惜铤而走险,企图蒙混过关。”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副司长唐元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让假退股者显形,靠上级政府的抽查和督察远远不够,可以发动群众举报,动用

审计和税务机关,查出“干股”分红的线索等等。

  李毅中局长向本报记者指出,资源配置方式未能真实地反映资源获得成本,造成了煤炭行业发展的散乱无序和低效。如何在根本上遏制官煤勾结,他认为应该在煤炭资源价格、安全投入、环境保护、技术标准和农民工转移等方面加大成本,在现有煤炭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压缩煤炭的利润空间,使煤炭价格回归于目前真实的市场价格。不能再让私挖滥采成为“暴力行业”。

  唐元指出,煤炭业乱象根源是矿权制度不合理。如果给购买矿产权设置较高的门槛,通过资产公司评估等法律手续将矿产权卖给企业,那么,矿主为了财富的最大化,就必然会实行有计划地开采而不是滥采滥挖。同时,矿主为了自身财富的安全而不仅仅是工人的安全也会尽量保证开采的安全。只有在这些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因素作用下,官煤勾结的问题才能根本解决。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