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美国储蓄危机将伤及全球【经济观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 02:4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近年来,有关美国经常账户即将调整的假警报不时出现。不妨称之为“狼来了综合症”。在没有出现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世界承受失衡日益加剧的时间越长,金融市场也就越发相信这种失衡是可持续的。

  然而,目前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且日益紧迫的新问题。全球经济失衡继续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加剧。同时,在各种失衡现象中,出现了一种危险的不对称现象。2005年,美国经常
账户赤字达到了创记录的水平,将占到全球经济总赤字的70%左右。在另一方面,出现盈余的范围要分散得多:2005年全球经常账户总盈余的70%来自大约10个经济体。实际上,世界是在美国外部失衡的针尖上维持平衡的。美国政府迅速将矛头指向他国,将出现失衡的原因归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急于实现经济增长。但归根结底,缺少储蓄的美国经济体应该承担的责任无疑大得超出比例。

  而这种状况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美国国家储蓄前景将要进入一个新的恶化阶段。受卡特里娜飓风和能源危机的影响,美国国内储蓄的三大组成部分———家庭储蓄、政府部门储蓄和企业储蓄———很可能都将恶化。

  在能源危机加剧之前,美国消费者的个人储蓄率就已经在负值运行;美国家庭在可支配收入受能源价格冲击而下降的情况下,正努力捍卫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样,个人储蓄率应该会滑落得更低。与此同时,卡特里娜飓风之后的恢复与重建支出,可能使联邦政府2006年预算赤字至少上升1个百分点。此外,商业部门用作缓冲的储蓄看来也可能减少,原因是能源价格上涨及单位劳工成本提高,侵蚀了企业的利润。

  这可能使储蓄本就不足的美国经济陷入一触即发的关键点。自2002年年初开始,美国净国民储蓄率徘徊在仅占国内生产总值1.5%的历史低点,并很可能在明年某时跌破“零点”关口。这将意味着,作为全球经济领袖,美国的储蓄甚至还不足以补充其枯竭的资本存量。

  从方程式的另一侧来看,也有理由担忧全球失衡问题。美国吸收更多全球储蓄资金造成的冲击,可能由于几个主要盈余国家的经济复苏而加剧。日本目前就是这种情况,而德国也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复苏越来越依赖于内需支持,多余的储蓄将被吸收。这可能导致它们提供给美国、用于弥补不断扩大的储蓄缺口的资金减少。

  这就是全球储蓄中不对称现象可能带来的影响。如果美国这个全球最大赤字国在赤字问题上陷得更深,而同时全球主要盈余国又开始吸收其本国储蓄,那么美国的外部融资压力将越来越大。这无疑将加大一种可能性:这些压力将不得不以经典的经常账户调整方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释放,这意味着美元走软及美国利率上扬。只要世界其它国家处于储蓄过剩状况,就有可能避免对以美元计价的资产进行大幅度重新定价。但现在,随着盈余经济体走上吸收自身过剩储蓄的漫长道路,美国要想避免这种危险的结局就更为困难。

  当然,这些都只是理论上,留下了一个关键问题尚待回答:什么才能触发上述理论所指的调整?有几种可能的事件风险或冲击能够引发平衡调整。其中包括能源危机、美国爆发保护主义、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美国通胀问题,以及美联储主席换届过渡期内总会产生的不确定性。所有这些潜在风险有两个共同点:它们不是短期的,它们会动摇支撑海外投资者对美元资产投资意愿的信心因素。

  归根结底,经济危机的历史清楚地表明了一个重要事实:任何经济体回避自身失衡的时间越长,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国际金融报》 (2005年11月03日 第四版)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