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朱军的自我博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 05:54 深圳商报

  朱军伤感了。

  他原本打算请崔永元来做嘉宾,结果网上就盛传崔永元要来接棒。

  他疑惑地问:是不是人们真的希望这样?但还没有等到大家的回声呢,他就接着表态说:“至少到今天为止,我没有丝毫想过要走,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辉煌的时候你呆
着,现在就离开,这不好,我要离开也要在艺术人生再度辉煌的时候,我相信它可以再度辉煌。”

  朱军的伤感可以理解,观众没有以前那么衷心耿耿了,开始挑肥拣瘦了,而且期盼换人了。但是什么是负责任的态度就值得商榷了。按朱军的解释,如果节目不好的时候离开,这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在朱军的表态里我们至少看到两种观念在起作用:一种就是“在哪里跌倒就在那里爬起来”,另一种就是不能“嫌贫爱富”。其实这不是朱军一个人的理解,我们好多人打小就是被这样教育过来的。在这样的道德观念和进取精神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人们持有这样的想法不是错误,关键是这种坚持和同甘共苦的执着能否对节目的起死回生有帮助?

  至于希望朱军离开的观众,他们持有的是另一种观念:此路不通跌倒,爬起来换条路再走,上帝在关上一扇窗的时候,同时为你打开了一道门。这样的现代生存理念在各式各样的成功学与励志篇中随处可见。那些宁愿相信崔永元接棒的观众希望此举能为节目带来一线生机,如果舍朱军一子而能让艺术人生满盘皆活的话,倒是以小搏大的一记妙招。

  仔细琢磨,朱军的不肯离去还有一种微妙的“功臣情节”在作祟。自古以来,虽说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有功之臣往往可以看高一线,享有豁免权。不是有先皇御赐的“免死牌”,就是手持一柄可以“上打昏君,下打佞臣”的金鞭或者是尚方宝剑。而众人或看客也并不以为怪,以为是知恩图报、法外有情的人性化表现。

  朱军之于《艺术人生》虽然是一对一的关系,但主持人与栏目的成功从来都被当作是二而一的。你可以说朱军带旺了《艺术人生》,也可以说《艺术人生》捧红了朱军,无论如何理解都不过分。但对于节目而言,朱军总是有了点开国元勋的味道,而且是一人独大,历时近五年。

  五年后,节目不好看了,朱军的套路被观众看熟了、看腻了、看出破绽来了,但是朱军仍然在沿着固定的轨迹运转,想改,一时半会儿又找不着合适的方向,只好枯守着,用无谓的坚持表示与节目共存亡的决心。这种没有实际效用的悲壮不是负责任的态度,恰好是不负责任的态度。不是说守着是负责任,放弃是不负责任,有时候,态度与结果恰好相反。

  其实,电视圈里的人都明白,一般一档电视节目的生命周期大多在二年到五年,不论增加多大的投入来改进和提高节目的质量,多数节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步入衰退,这是自然规律。

  对于进入衰退期的节目,要么进行结构性创新,要么逐渐淡出市场。如果没有从内容到风格方面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原有的基础上双倍的努力不会收到双倍的效果。

  其实朱军也是明白人,他也知道节目不能够长生不老,但他们希望尽最大可能让节目的生命周期长一点。不选择退出的话,那么就只剩下结构性创新一条路可走了。创新又从何处着手呢?

  换主持人也许是其中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负责任的朱军会认同吗?

  这让我想起今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之一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托马斯谢林,他认为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好像并不是具有惟一身份、价值观、记忆和感觉的单个个体,而是往往会存在“双重自我”,双重自我对于某一特定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偏好,因而无法决定哪一个自我去支配行动并使总体效用最大。

  朱军现在就陷入了这种以自己为对手的博弈中,用谢林的话说,这叫自我博弈。朱军的哪一面会胜呢?我们只能等着朱军给出解答。交流信箱:yangq@szed.com

  作者:文艺评论员杨青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