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林:用映象推广云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 15:06 生活新报 | |||||||||
荆林(云南映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最欣赏的商人:从来没有考虑过 所经历过最艰难的时段:我最艰难的时候在将来
最希望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我是一个很自信的人,因此并不看重别人怎么说 感觉最骄傲的事情是:通过《云南映象》推动了云南民族文化在全国的传播 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了解社会 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尽全力,做到问心无愧 最喜欢到哪里旅行:云南在网上搜索“荆林”,你就会发现这个名字大多和《云南映象》连在一起。荆林,就是《云南映象》的总策划人。 其实,在《云南映象》之前,荆林已经为云南的文化产业发展做了不少事情。早在1996年,荆林就创办了山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合作在安宁建立了一个云南民族文化传统保护区;将《茶馆》、《雷雨》从北京带到了昆明…… “后来我想,云南有这么好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什么不将它们推荐出去呢?”——2001年,荆林和杨丽萍携手创作《云南映象》。 《云南映象》的出炉可谓“一波三折”。排练期间,杨丽萍精心挑选的一些演员退出了;节目初具雏形,资金上又遇到了问题;2003年,整场排练刚完毕,“非典”就来了,全体演员只好放假。“当时大家都抱头痛哭。”荆林说。“非典”之后又是资金问题。关键时刻,云南省委拨了30万启动资金。 2003年8月8日,《云南映象》在昆明会堂正式首演并一炮打红……继而在国内引起轰动,获得文化部“荷花奖”。 荆林说,从开演到今年8月,《云南映象》的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但是,有些效益和影响远比这个数字重要。《云南映象》在全国26个城市巡演期间,各地媒体的宣传报道达到30多万次,“这相当于为云南做了不下6000万元的广告。” 《云南映象》取得成功的同时,这个品牌也在逐步发展产业链:《云南映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于去年11月成立,目前公司在迪庆推出另一场云南民族歌舞演出——《香巴拉印象》,并正在西双版纳筹划一场以孔雀为主题的大型民族歌舞演出。此外,《云南映象》矿泉水和普洱茶也正在迪庆试卖。公司还计划在昆明北市区建立一个《云南映象》专业剧场,在大理建立一个以《云南映象》为品牌的文化产业论坛。 荆林说,他是“一个对文化感兴趣的做文化的商人”。一直以来,他对文化和市场的关系感到很困惑,这些困惑还将存在,他将尽力去实现作品、产品和商品的三位一体,为推介云南的民族传统文化做点事。 同行评价:阳光卫视电视纪录片《学府故事》节目总制片人蔡雷:荆林的名字也许有人不熟悉,但《云南映象》的名字却是家喻户晓。能把《云南映象》做得如此成功,我非常欣赏他。 下属评价:公司员工李娟:荆总做文化产业很成功,能在他身边工作我感到很自豪。 本报记者 陈双燕 代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