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兄弟俩将祖传手艺发扬光大,小馅饼做成大生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 09:53 荆楚网-湖北日报

  倾诉人:李延富,46岁李延兵,37岁,食品公司经营者记录人:本报记者席韶阳时间:10月19日地点:本报编辑部从最开始时小学门口的路边摊,到现在分店遍及湖北各地,以及上海、济南、成都、大连、九江等城市,祖传下来的做饼的生意和手艺,在李延富、李延兵兄弟俩手中发扬光大。和那些单打独斗闯天下的创业者不同,李家的创业史中,兄弟两人始终并肩而行。正因为如此,本期“创业倾诉”首次由两位主角共同讲述。

  三代人都卖酥饼,祖传手艺仅能养家糊口

  李延富:说起做酥饼,这可算是我们的家族事业。我是荆门曾集乡人,当地一直都有吃酥饼的习俗。我们家卖酥饼从爷爷那一代就开始了,爷爷把这个手艺传给了父亲,父亲又把手艺传给了我们兄弟俩。在家乡,我们家的酥饼是出了名的。李延兵:我16岁时父亲就带着我做起了酥饼的买卖。那时哥哥还在乡村小学当语文老师,父亲就在小学的门口摆了一个小摊,早上卖早点,中午以后卖酥饼。李延富:那时候家里穷,我当民办老师,每个月的工资只是二三十元钱,但要到年底才拿得到工资,而且常被拖欠。父亲带着弟弟摆小吃摊、卖酥饼,一个饼子只卖2分钱,但这笔收入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李延兵: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男方结婚时是要送喜饼给女方的,少则四五十盒(一盒10个酥饼),多则上百盒。我们的酥饼又酥又脆,老少皆宜。这样,每年下半年是农村青年结婚较多的时候,往往也是家里最忙的时候。上千个喜饼往往要提前两三天准备。因此,放学后,哥哥往往也要回家帮忙做饼。李延兵说,摆摊的虽然只有他和父亲两个人,但做事时往往是全家人一起参与。做教师的哥哥往往是下了讲台就直奔回家,和面做饼。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他20岁。李延兵: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送礼时开始挑选更好的东西,吃酥饼的人明显少了,生意难做了。因此,1988年,我拿着家人凑的12000元,到荆门市开了一家饭店。饭店的生意不错,但不好的一点是公款吃喝太多,而这些账又很难收回。因此,4年后,我拿着一堆白条把饭店关了。开饭店时我看到粮油生意还不错,就转行开了一个粮油店。1993年,粮油市场刚放开不久,因此生意很好做,第二年,我就在荆门买了房子。赚了钱之后,我就开始学着别人跑货运。1995年,我将粮油店转让出去,凑钱买了一辆货车跑运输。没想到刚跑了两个多月就出了

交通事故。这一次,我把所有的家当都赔尽了——货车和房子全卖了,而且还欠了债。我不得不回老家种地。我想把酥饼的生意重新拣起来,因为它投入很少,而且做起来也比较稳当,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李延富:那次事故对弟弟的打击非常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的胆子小了很多,尤其是在投资这方面。因此,我鼓励他出去到外地考察市场,改进饼子的制作工艺,有机会就把生意做到外地去。

  哥哥出谋划策,弟弟实践创新,兄弟联手做起馅饼生意

  李延兵:以前跑运输的时候,常听外地人说厦门的馅饼和浙江金华的脆饼好吃。听了哥哥的建议后,我就开始思谋着到这两个地方走走,看看那里的饼子究竟有多好吃。1996年夏,忙完了地里的农活,向哥哥借了一千多元钱,我就去了厦门。发现厦门馅饼的皮子虽然没有我们家乡酥饼的松脆,但它的馅多,而且品种齐全,可以满足不同顾客的口味。我在那里呆了一个多星期,每天都在寻找新的饼店,并旁敲侧击地询问饼子的做法,仔细比较各种馅的口感。我觉得如果把厦门馅饼的馅和家乡的酥饼的皮子结合起来,肯定受欢迎。李延富:弟弟从厦门回来后,一有空就琢磨怎么改进饼子的工艺,并试着去做。做好了就送给邻居们品尝,然后听取他们的意见,继续改进配料。每当有了新突破,他都会把我叫去尝鲜。李延兵:1997年春,我又趁农闲去了一趟浙江金华。回来后,综合几个地方饼子的特色,我开始改进油、糖、面粉的比例,引进电烤炉,开发新的口味。渐渐地,邻居们吃了我做的饼子后,都说好。于是,我决定重开酥饼店。1997年秋,我拿着7000多元钱,在荆门市区租了一个只有6平方米的铺面,开始卖酥饼。一个月后,就开始出现排队购买的情况。我和妻子忙不过来,只好请些帮手。第二年,我租下了铺面背后的房子,作为操作间,并借鉴市面上其他副食品的做法,我的饼子不再按个卖,而是按斤卖。但每当周末或节日时,顾客往往排很长的队,没办法,我只好贴出告示,每人限量购买。李延富:从1998年起,弟弟的酥饼生意越来越好。因此,每当周末或者学校放假时,我都会到他的店子里帮忙。李延兵:1999年,店面虽然没有扩大,但我的销量已经非常可观。我的小店连牌子都没有,但每天来买馅饼的人仍然络绎不绝。当时请来的帮工已经有10个人。当时,哥哥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他的工资基本不够用。我就建议他也来开个馅饼店。哥哥权衡再三,终于同意了。“你不怕哥哥抢了你的生意吗?”,李延兵笑着回答说:“都是自己兄弟啊。能把哥哥拉进这一行,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他脑子活,我的成长可离不开他的指导。”李延富:2000年,我开始着手开酥饼店。为了不跟弟弟抢生意,我把店子开到了天门。没想到,馅饼店开张后的生意很冷清。为了扩大影响,我搞买一斤送半斤的促销活动,而且领着店员站在路边,向过往的路人免费派发一个饼子,请人品尝。一个月后,我的饼子名声大振,生意迅速火了起来。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思考如何把生意做大的问题。弟弟的店面生意虽好,但多年来一直没有名字,别人看他生意红火,类似的馅饼店也越开越多。我觉得,要把生意做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打出自己的招牌。我和弟弟的个子都很小,因此,当地的顾客提起弟弟的店面,往往都说“到矮子那里买饼子”。何不就用“矮子”做店名?这个提议得到了全家一致通过。于是,我们做了招牌,在各地开的分店统一冠名为“矮子馅饼”,并签订协议,各店自负盈亏,统一

装修风格。我们的家传事业迅速向着好的方向推进。同时,我们开始申请注册
商标

  强强联合,小馅饼从武汉走向全国

  李延兵:有了牌子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推广好这个牌子的问题了。2002年,我和哥哥一起到广州考察市场。看到很多副食品进入超市销售,我们也动起了让馅饼进超市的心思。于是,我们就到处联系卖场,但别人根本不理我们的茬。我们只好打道回府。李延富:回荆门不久,一个在武汉做生意的荆门老乡找上门来。他提议能否合作,把馅饼的生意做到武汉去。为慎重起见,2003年刚过完春节,我就来到了武汉,在汉口多福路开了一个试销点,没想到生意非常好。三个月后,我决定和老乡合作,共同注资50万元成立了公司。不久,我们在武汉的第一个店子在硚口荣西集贸市场开张,生意非常火爆。李延兵:不久,我们就在武广附近开了一家分店,生意依然火爆。接下来三个月里,我们几乎以每半月开一个新店的速度迅速扩张。2005年的春节过后,公司决定向外扩张,向全国发展。李延富:2005年春节刚过完,我就到了长沙,3月,长沙第一个分店开业。4月,上海的第一个分店开业;5月,济南、南京的分店也相继开业;成都、大连、九江也相继设立分店。各地的生意也都还不错。李延兵:现在,公司已从刚刚创立时的17人发展到140多人。我们也已经意识到,公司壮大了,管理也应跟上。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明确分工,我主要负责新产品的开发,哥哥负责市场,与我们合作的老乡则负责公司管理。李延富:当然,把家传的手艺发扬光大是我和弟弟共同的愿望。我们已经想好了,下一步,将重点放在产品研发上,丰富新品种。让顾客保持新鲜感,才能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开公司一年多了,我也深感创业不易。不过,我们的好产品,加上与合伙人的强强联合,我想,这小馅饼一定能够打开一片大市场。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