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林:企业全球化经营中应有本土化的行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 19:24 新浪财经 | |||||||||
2005年10月29日-31日由《中外管理》杂志社、北京中外企业管理培训中心主办的第14届中外管理官产学峰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峰会主题为2006·中国企业“赢”思维。以下为主题论坛“中国造”如何和谐国际化上外经贸大学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博士发言实录: 张汉林:中国企业国际化我想刚才主持人一开始讲到了,今天也有很多媒体的朋友,需要说明一下,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国民生产总值70—80%都是对外
刚才孙先生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们现在可以说产业依存度要是说起来的话,比较大的是服装贸易。另外刚才主持人也说到了,我们是从1995年起算的话,得到反倾销最多的国家。起诉立案到最后结案这个数据还是有一些差距,结案75—85%不要征反倾销税,并不是说都征收了反倾销税,特别是最近几年加强了反倾销的应诉工作,对欧美地区反倾销的应诉成功率越来越高。媒体讲一些数字或者是概念的时候,容易让读者产生一些误解,在这里我跟大家要说明一下,对于经贸问题,贸易政策,贸易概念必须要予以关注。 刚才孙先生已经提了一个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高速比较的背后,我们的企业到底以一种什么发展模式去发展,这的确是很关键的。我们注意到了贸易摩擦的含义,绝大多数贸易摩擦的行业都是我们生产能力应该说比较大,可以说大多数遭到反倾销起诉的行业,我们做过统计分析,基本上都是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厂家。这更多的值得我们去讨论,为什么很多问题非要在贸易摩擦很严峻,或者说很多的时候,或者是冲突很明显的时候我们要考虑,而不把这个东西前置化,为什么我们在企业的投资,一方在投资,另一方在规划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战略模式,经济结构的时候,不考虑这些问题。比如说我们的钢铁工业以及家电产业,劳动密集型的这些产业,几乎没有哪一个是生产能力不过剩的,为什么形成这样的严重过剩的生产能力,而且这些产业还在形成,越来越多低水平的生产能力。为什么不能形成很好的协调,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在未来十一五发展和规划期间要有一定的思考。所以我们觉得现代贸易摩擦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前一阶段我们自己产业发展的后果,的确我们也要注意到,现代贸易环境确实发生了很大的改变。2005年是WTO所有成员执行WTO协议协定,自身在WTO中承诺的很关键的一点,十年执行完毕。大家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了,今年出口增长比较快,1—9月份到了32%点多,但是我们的进口增长大致只有16%,17%左右,为什么呢?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贸易顺差的格局。WTO履行成员有很大的关系,这样的话,为我们的出口的确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进口增长我们也是相当快,高于全球贸易水平两倍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的进口迅速增长是我们在2003年的时候,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大国,我们的出口也在去年成为第三大出口大国,这里很多都是制造业的领导。 在这里我想谈一谈中国外贸和中国产业发展的模式到底未来怎么走,因为大家注意一下,在去年和前年,2003,2004年,德国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但是德国的GDP总额只有三万亿美元,美国是12万亿美元。德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是35%,美国是25%,26%。绝对值而言,德国的GDP中制造业的规模是要低于美国的,但是为什么德国就成为世界第一,而德国的产品在全球却很少得到中国现在出口中碰到的这种情况,所以我们也在研究德国的发展模式,德国有没有中国这么多的加工贸易。德国的贸易政策应该说贸易保护主义的色彩并不显得那么重,为什么德国就维持了很长时间的世界第二,绝大多数年份,从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他都是世界第二,最近几年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今年的势头看上去,可能他还会维持世界第一。这样的一种状况下,中国的外贸发展模式,如果不改变,到底我们的企业赚什么钱,我以钢铁工业为一个基本的例子,大家算一下。中国的铁矿石,铁矿砂的含铁量是比较低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铁矿砂的进口大国。中国去年进口了将近3400万吨左右的钢材,而中国的钢材出口到其他国家却遭到反倾销说卖得太低,高价进口铁矿石,铁矿砂,甚至有很高的运费,又进行生产能力国内不断的扩张,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产量低价向世界销售。最后主要的钢铁工业的受益者是谁?我们创造了很多的就业,还是让更多的钢铁行业的工人获得了更多的利益,这个东西,我们维持什么样的钢铁品种的结构,钢铁生产能力,这是我们需要从另外一个视角去思考的。今天我们没有必要谈太多的企业社会责任,但是我在想,如果我们要讲企业社会责任应该说不是讲国内,而是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以后,我们的企业走出去的时候,怎么与当地实现比较好的和谐。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地方,因为我不想占用其他嘉宾更多的时间,我想跟大家谈一谈我们思考的,我们企业全球化经营过程当中,国际化过程当中应该要树立全球化的视野,但是应该有本土化的行动。就在于对当地的市场,对当地的政策法规,当地的文化,当地的社区要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之中去,和谐的发展当中去,只有这样,我想很多企业的国际化才能够比较顺利。否则大家可以想象,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为什么在中国国内却没有出现大量的,除了少数比较敏感的之外,我们有局部的地区,局部的企业,为什么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却没有出现中国企业走出去碰到的尴尬。这方面很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在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之中,做了很多很多很有价值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当中需要认真研究的案例或者是经验,这就是我的基本观点,我不想占用大家太多的时间,一会儿自由发言的时候,可以形成一个互动,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