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第14届中外管理官产学峰会 > 正文
 

主题论坛:中国造如何和谐国际化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 19:12 新浪财经

  

主题论坛:中国造如何和谐国际化实录

主题论坛:中国造如何和谐国际化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5年10月29日-31日由《中外管理》杂志社、北京中外企业管理培训中心主办的第14届中外管理官产学峰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峰会主题为2006·中国企业“赢”思维。以下为主题论坛“中国造”如何和谐国际化实录:

  本次分论坛要讨论的是国际贸易当中如何避免贸易争端,如何借国际化构建和谐机制,我们把一系列的话题交给我们的主持人,中外管理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杨欣。

  主持人:在这次论坛开始之前,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邀请到的四位嘉宾,在我左手的是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泊溪女士;第二位女士来自于前精信整合传播集团中国董事长陈一枬女士,再下面一位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先生;最后就是外经贸大学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博士。我们非常有幸请到四位嘉宾跟我们谈如何国际化这个题目,这个题目我想请四位嘉宾在谈话之前,我们先谈谈这个题目,我们为什么要谈如何国际化,不知道大家关注没有,最近有两个数据在社会上被广为传播,第一个就是2004年世贸组织WTO被立案的反倾销案的2646件中,我们中国占了411件,是所有各个被立案国家之中最多的一个国家。第二个数据就是2005年,现在最新的统计,我们国家外贸依存度已经高达80%,什么叫外贸依存度呢?通常的一个说法就是你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与你的国民生产总值相比的比例,这是什么概念?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有多大的比例在依靠着外贸,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外贸越来越成为一种极速成长的趋势,这种极速成长的趋势我们会发觉,跟我们摩擦越来越大,我们就提出了一个,如何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避免这种摩擦,这就是我们这次要谈的话题,如何和谐国际化。首先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先生提一个问题,大家都非常关心贸易谈判处于崩溃的边缘,一直没有结果,但是您的观点是,其实我们中国企业并没有侵占美国多少市场,我们现在的题目是如何与我们的合作伙伴和谐国际化,您觉得中国企业怎么才能够避免和我们的贸易对象出现这种被人家认为,我们在侵占他们的市场,给他们带来恐慌,不被他们信任,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孙淮滨:感谢主持人提出一个尖锐而又深刻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纺织工业在我们国家的工业体系当中,应该说是一个具有比较优势,非常强的这么一个产物,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们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年年都在增加,按照WTO去年的统计,我们是达到了22.1%,前年是19.4%,再往前年是百分之十七点几,十五点几。短短几年年我们涨了这儿多的份额,说明我们的竞争力在配额体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当中我们在逐步的十分,尤其是2005年号称是后配额时代的元年,由于配额的全面取消,我们的竞争力又有了一个超前的充分的释放。由于我们竞争力的充分表现,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断的增加,所以我们改变了国际纺织品市场及其利益的结构,利益结构的变化是很容易引发贸易设限,贸易摩擦,何况纺织品又是敏感性的产品,国与国之间并不简简单单的是一个贸易问题,很容易引发出政治或者是社会的问题。

  现在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特别是今年以来对我们实施的各种设限,依据我们加入WTO作为一个依据,这种局面从我们中国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实际上是一种坚持保护贸易的立场,用一种配额体制下旧的思维,或者是把贸易问题政治化,滥用入世的一些承诺而带来的结果。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怎么去减少这样一种贸易摩擦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显然有它相当的难度。因为一旦贸易问题政治化,是企业界很难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一方面寄希望于国家政府通过双边的磋商来达成一些安排,来使我们未来对美国,我们跟欧盟之间已经有一个双边的备忘录,对美经过六轮谈判,仍然没有结果,显然双方谈判的立场相差很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我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我只能从产业界的立场说明一下我们的想法和观点。

  对于我们产业界来说,我们对贸易摩擦的认识我觉得应该更加的理性,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贸易一体化的背景下,随着配额体制或者是保护壁垒逐步的拆除,贸易量的加大,发生一些贸易摩擦这是正常的事,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不要把它想的过分的严峻,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但是我们也要重视这个问题,因为一旦出了贸易设限,贸易摩擦,如果我们不能认真的应对,不能有效的去应对的话,它给我们带来的是损失,是风险。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想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正常的心态之外,对于我们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可能是一条根本的关键之路,就是我们要转变我们的出口增长方式。尽管我们的产业为世界市场的繁荣,尤其是为那些进口国的商业和消费者带来巨大的福利,但是由于我们的出口增长,他的数量增长过速,他也给进口国的产业带来了压力,甚至对于一些原先在配额体制上下到保护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也带来了同样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能面临的矛盾就会扩大化,在这种情况下,转变出口增长方式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怎么转变,这一次中央提出来一个,就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这么一个非常关键的提法,我觉得对于我们纺织服装出口来说,也同样面临着一个怎么样通过自主创新来提高我们的产品附加价值,来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品牌,以一种质量效益型的出口,以一种内涵式的扩大,以一种附加价值水平提高这样的方式来发展我们的出口,这样的话,就有可能减少以数量,以价格的竞争方式而带来的不利的后果。

  与此同时,我觉得我们可能还要有一块儿,就是爱加强我们的规范,企业行为的规范,行业的自律。现在有人跟我们说我们是不公平竞争,说我们的企业不讲社会责任,说我们的企业成本结构不合理,一些该摊入的,特别是讲社会责任,应该增加投入的成本,但是我们企业没有投,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就会遭遇到一些以不公平竞争为由的设限,何况现在我们国家,对于一些国家来说,他们还没有给我们市场经济地位,所以我们在反倾销的问题上往往处于不利的位置。所以我们更要强化我们的行业自律,规范我们企业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参与国际竞争可能才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与此同时,我们如何去缓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因为配额取消而给他们产生的一些矛盾,我想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是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寻找一条走出去的方式,改变原产地,或者说原产地多元化,到这些发展中国家,当然是有一定的投资条件和环境的发展中国家去投资设厂,帮助他们去发展纺织品的生产,帮助他们增加就业,帮助他们发展纺织品的出口。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缓解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使我们所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相对的和谐,我觉得这可能也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道路。

  总而言之,面对这样的贸易摩擦我们要摆正心态多方面去调整自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缓解一些贸易环境上的压力,使我们的出口能够有一个比较顺利的状况,我想这也是我们纺织工业在迈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应该做出的战略性的选择,谢谢大家!

  主持人:作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观点,就是我们一定要注意我们的出口方式,这一点我想我们的张汉林先生最有发言权,他有一个新的观点,就是说我们中国企业如果你要想走出国门,你更应该注意你的社会责任,我们想请张汉林老师能不能针对这个观点阐述一下你的想法!

  张汉林:谢谢,中国企业国际化我想刚才主持人一开始讲到了,今天也有很多媒体的朋友,需要说明一下,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国民生产总值70—80%都是对外贸易产出,并不是这个概念,对外贸易依存度,最好讲是对外贸易系数,一个国家或者是地区货物加服务贸易与它本国生产总值之比,这种系数不代表任何GDP和对外贸易关系。中国的对外贸易为什么这么快很简单,因为分子是所谓的货物加服务的贸易总额,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加在一起,分母是GDP,所以说最简单的受两个因素影响。第一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如果快于GDP,对外贸易系数增长的就快,另外是人民币对美元比值的变化,GDP是按照人民币算的,分子是按所谓的美元计算的,美元和人民币的比价之间毫无疑问也在变动,特别是当美元贬值的时候,当然增长也是比较快了。大家不要恐慌,这丝毫不代表,也不说明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国的经济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

  刚才孙先生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们现在可以说产业依存度要是说起来的话,比较大的是服装贸易。另外刚才主持人也说到了,我们是从1995年起算的话,得到反倾销最多的国家。起诉立案到最后结案这个数据还是有一些差距,结案75—85%不要征反倾销税,并不是说都征收了反倾销税,特别是最近几年加强了反倾销的应诉工作,对欧美地区反倾销的应诉成功率越来越高。媒体讲一些数字或者是概念的时候,容易让读者产生一些误解,在这里我跟大家要说明一下,对于经贸问题,贸易政策,贸易概念必须要予以关注。

  刚才孙先生已经提了一个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高速比较的背后,我们的企业到底以一种什么发展模式去发展,这的确是很关键的。我们注意到了贸易摩擦的含义,绝大多数贸易摩擦的行业都是我们生产能力应该说比较大,可以说大多数遭到反倾销起诉的行业,我们做过统计分析,基本上都是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厂家。这更多的值得我们去讨论,为什么很多问题非要在贸易摩擦很严峻,或者说很多的时候,或者是冲突很明显的时候我们要考虑,而不把这个东西前置化,为什么我们在企业的投资,一方在投资,另一方在规划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战略模式,经济结构的时候,不考虑这些问题。比如说我们的钢铁工业以及家电产业,劳动密集型的这些产业,几乎没有哪一个是生产能力不过剩的,为什么形成这样的严重过剩的生产能力,而且这些产业还在形成,越来越多低水平的生产能力。为什么不能形成很好的协调,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在未来十一五发展和规划期间要有一定的思考。所以我们觉得现代贸易摩擦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前一阶段我们自己产业发展的后果,的确我们也要注意到,现代贸易环境确实发生了很大的改变。2005年是WTO所有成员执行WTO协议协定,自身在WTO中承诺的很关键的一点,十年执行完毕。大家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了,今年出口增长比较快,1—9月份到了32%点多,但是我们的进口增长大致只有16%,17%左右,为什么呢?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贸易顺差的格局。WTO履行成员有很大的关系,这样的话,为我们的出口的确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进口增长我们也是相当快,高于全球贸易水平两倍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的进口迅速增长是我们在2003年的时候,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大国,我们的出口也在去年成为第三大出口大国,这里很多都是制造业的领导。

  在这里我想谈一谈中国外贸和中国产业发展的模式到底未来怎么走,因为大家注意一下,在去年和前年,2003,2004年,德国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但是德国的GDP总额只有三万亿美元,美国是12万亿美元。德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是35%,美国是25%,26%。绝对值而言,德国的GDP中制造业的规模是要低于美国的,但是为什么德国就成为世界第一,而德国的产品在全球却很少得到中国现在出口中碰到的这种情况,所以我们也在研究德国的发展模式,德国有没有中国这么多的加工贸易。德国的贸易政策应该说贸易保护主义的色彩并不显得那么重,为什么德国就维持了很长时间的世界第二,绝大多数年份,从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他都是世界第二,最近几年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今年的势头看上去,可能他还会维持世界第一。这样的一种状况下,中国的外贸发展模式,如果不改变,到底我们的企业赚什么钱,我以钢铁工业为一个基本的例子,大家算一下。中国的铁矿石,铁矿砂的含铁量是比较低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铁矿砂的进口大国。中国去年进口了将近3400万吨左右的钢材,而中国的钢材出口到其他国家却遭到反倾销说卖得太低,高价进口铁矿石,铁矿砂,甚至有很高的运费,又进行生产能力国内不断的扩张,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产量低价向世界销售。最后主要的钢铁工业的受益者是谁?我们创造了很多的就业,还是让更多的钢铁行业的工人获得了更多的利益,这个东西,我们维持什么样的钢铁品种的结构,钢铁生产能力,这是我们需要从另外一个视角去思考的。今天我们没有必要谈太多的企业社会责任,但是我在想,如果我们要讲企业社会责任应该说不是讲国内,而是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以后,我们的企业走出去的时候,怎么与当地实现比较好的和谐。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地方,因为我不想占用其他嘉宾更多的时间,我想跟大家谈一谈我们思考的,我们企业全球化经营过程当中,国际化过程当中应该要树立全球化的视野,但是应该有本土化的行动。就在于对当地的市场,对当地的政策法规,当地的文化,当地的社区要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之中去,和谐的发展当中去,只有这样,我想很多企业的国际化才能够比较顺利。否则大家可以想象,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为什么在中国国内却没有出现大量的,除了少数比较敏感的之外,我们有局部的地区,局部的企业,为什么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却没有出现中国企业走出去碰到的尴尬。这方面很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在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之中,做了很多很多很有价值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当中需要认真研究的案例或者是经验,这就是我的基本观点,我不想占用大家太多的时间,一会儿自由发言的时候,可以形成一个互动,谢谢!

  主持人:张博士向我提出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作为当今世界出口第一大国的德国,为什么没有面临到我们还不是第一,顶多是第三非常窘迫的情境,张博士提出这个概念,你是不是应该思考自己的经营模式,我们能不能思考的问题就是你怎么样能够全球的视野,本土的行动。如果你的经营模式不得到改善的话,我们即使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出口大国,可是我们依然会长期的第一投诉反倾销大国,始终被聚焦在首位上的位置。如何国际化,如何和谐国际化的问题,我们的李泊溪老师在这方面做过专门的研究,还写过这方面的文章,我想听听李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李泊溪:谢谢主持人,这次会议给的问题就是中国制造和谐国际化,因为出现了中国制造这样一个事实,刚才两位发言人说的很精彩,我都同意他们的观点,我要补充的一个是中国制造是怎么产生的,中国制造是在经济全球化,经济结构调整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通过比较优势和竞争产生的中国制造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下,竞争的结果并不是我们自封的,更不是别人封的。所以出现这个情况,贸易保护主义刚才两位都提到了,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对他们的竞争有优势的不管占据多少都不说话,而且觉得是理所当然,但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你强了一部分就从做贸易保护主义的来说事。我们应该说,就像微软高科技的企业,在中国获得多少亿,而且微软产生的那些东西,卖的不会减少,就像纺织品卖的减少,还得做,微软卖的以后根本不减少,卖了以后还有,在发展中国家获得很大利益,因此我就说,这个背景除了刚才从中国找原因,来提升,我觉得很赞成以外,跟贸易保护主义做竞争,真正做WTO的原则,还是我们政府要长期努力的方向,我觉得这一点是补充的一点。

  再有一点,我很赞赏,要通过我们的结构调整、结构升级,提高附加价值,建立自主、自有的品牌,创造自主知识产权,提升我们的竞争力,这样的话,我们把我们的产品高度化,这样可能给发展中国家让出一部分空间,在这一方面,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现在我们的制造业。我们的制造业是在部分制造业中是我们国家制造的,很多高新技术的制造业,并没有在我们国家制造,而是在德国,还有部分在美国,还有一部分在日本制造,即使是在我国制造的这些产业中,在产业的链条中,进入我国的制造业,这个产业链条中间的高技术和高附加价值的部分,也不在中国。可以说,目前的中国制造我们还只能说是中国是世界的工厂,还不是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我们中国应该努力争做世界的制造业中心,在这方面我们的努力还很多,他们刚才说了很多。我想中国贸易,我们现在从量来看,可以叫做一个贸易大国,但是我们仍然不是一个贸易强国,贸易强国不是用量来取胜,是要靠高附加价值,高技术含量,自有品牌来做。现在我们55%是加工贸易,在加工贸易中85%是别人的品牌,别人的技术,在这方面我们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我们要有高附加价值的,高科技含量的,大多数都是自主品牌的,在这方面我们都看到了,中央的五中全会对这方面也特别提出贸易方面增长模式的转变,这是我们的空间,所以说要和谐国际化,并不是说要减少我们的出口,或者是减少我们在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中的地位,而是把这个地位更高,作用更大,真正的变成一个贸易强国,用这个方式去协调和谐的国际化,而不是让步,谢谢大家!

  主持人:李老师也是谈到了一点,我们要想真正的和谐国际化,提升自有品牌,提高我们的附加价值,是我们的必然出路,这跟三位专家的观点非常相近,为我们指出了今后我们如何和谐国际化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建议。三位嘉宾都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谈的和谐国际化,下面我们想请陈一枬女士给我们从企业的角度,具体怎么操作,如何融入对方的社会,您能不能就这个谈一点。

  陈一枬:和谐方面来说,什么是和谐,根据规律就是和谐,不根据规律就是不和谐,但是现在问题就是规律是谁来定的。所以在做企业方面,我20多年的经验都是帮国际的企业,我就从这儿谈几点。通常有规律,一定是要有一个领导者,领导者是定规则的,底下的执行人员就是根据这个规则去做事。现在中国的矛盾就是在经济发展很快,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是一个领导者,但是市场方面我们是弱势,就是跟随者,中国是没有创造市场的,中国是制造商,制造商是低价供应商,这个市场很多的时候并不是没有创造,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打开市场,如果我们不是市场的领导者,我们就没有尊重,就没有话语权。比如说外国的企业统统都是在领导方面,所有的第一品牌头一百名都是外国企业,所以他定义市场是什么。比如说我们当时进来中国的时候,定义市场,P&G洗发水是什么?洗发水他定义潘婷不是洗发水,他是帮你有健康的头发,这是定义,他是领导者,美国人就是品牌的定义者。

  第二就是公平的竞争,一般我们会说你们太低价了,就会造成不公平的竞争,并不是因为低价就是不公平的竞争,也就是说我们都知道沃尔玛,它是最低价的,沃尔玛就是天天低价,为什么他那么低价没有人说他不公平竞争呢,就是因为他有说话。第一个领导创新,除了创新之外,我们没有概念。沃尔玛的概念就是我的理念,我整个企业的理念就是天天低价,他便宜没人说他。我们在香港做了一个电信,CTI就是卖一个理念,低价,我们打的广告是一个超人,打架,打架,我们就是给客户最好的优惠,因为我们打架,给你享受最低的价格。低价也可以做成概念的时候,变成了企业理念,变成了发展方向,它有它的价值的。我很崇拜沃尔玛,他除了低价,就是他还有很好的系统,可以进行,可以实现他低价的理念。

  当然我们从产品方面也是非常注重回报,和谐是双赢的,没有单赢,企业统统是要赚钱的,供应商要赢,高价是有价值的,所以说创造一个有附加价值的是双赢的局面。我们说提高附加值,现在太多的公司是在做生产的制造业方面,我们有没有和谐,有没有公平的交易,但是我们就忘记了其实服务行业是很重要的,我们常常说,我们出口,这个工厂帮着出口,他们出口的是品牌,在品牌建设方面,在这个行业方面是没有法律的,我们中国自己也没有保护。WTO就是要开放的,所有现在跨国的广告公司可以完全全资在中国自己去做他们的公司,我觉得我从事这个行业很多年了,我觉得外国人是叫我们怎么去建立品牌,但是中国现在开始学会了,这个市场是没有保护的,所以现在我们市场是面临,所有的瓜葛企业占领了我们的市场,大量的合并收购。如果我们相信品牌很重要的话,做品牌建设方面的服务上,现在是没有保护的。日本是有保护的,日本的电通他垄断市场,你想进去做品牌不找电通没有可能的,所有外国的企业是没办法进去的,因为他们是有很多日本人,很多保护主义,保护他自己的品牌建设的企业。我觉得这个是可能的一个点,而我们在比较虚的,难理解的层面,我觉得中国是没有进入的,我们还有空间可以去争取。

  主持人:陈总也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制造的产品别人总是说低价,他说沃尔玛也很低,为什么没人说你倾销,为什么没有去投诉沃尔玛,是因为沃尔玛找到了一个让别人认同的很好的说法。所以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即使你采取低价,应该还有一个让别人认同你的说法,可能会减少我们国际上的矛盾或者是摩擦。我们就这个问题还想问一下孙淮滨先生,刚刚您谈到,我们在走出国门的时候,现在越来越有新的趋势,我们不仅跟发达国家有摩擦,我们还跟发展中国家摩擦越来越多,甚至是非常友好的发展中国家,您觉得作为我们企业来讲,怎么样的去在跟发展中国家创造一种和谐的国际贸易环境呢?

  孙淮滨:这个问题刚才我已经说了,因为发达国家就不用说了,它从政治上的一些因素,用纺织品的问题来打我们,并不是他的目的本身,其实谈来谈去,他是为了国内的纺织产业吗?显然不是,他想的可能是贸易逆差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但是发展中国家不一样,特别是一些经济特别落后的国家,纺织对于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工业化的初期一般都是选择的纺织。这些国家他们的竞争力没有办法跟中国相比,因为我们是完整的产业链体系,而且我们本身这么多年改革开放,经济欠发达的,脆弱的经济体,他们的防止产业确确实实跟我们中国无法相比,他绝对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现在我们对于这些国家怎么办?我刚才说了走出去,这是一条道路。其实我觉得还有一条,我们今年6月份,曾经去了欧盟,当时我们说,我们贸易上在这儿争吵不休,我们能不能坐下来,我们产业之间搞一点合作,这种合作除了我们之间发挥各自的优势,我们能不能共同来援助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来发展。跟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国际合作,他们有他们的优势,他们有资金,他们有技术,我们有常规的设备,也有熟练的工人和基本的管理人员,来共同援助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这也许是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当时欧盟的产业界代表,也包括他们的官方对此非常的感兴趣,因为他们也有一些援助发展中国家这方面的经费,所以我们也在进行探讨这方面,也许是一条道路。

  主持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我们要融入对方的社会,首先要对对方的社会有所贡献,我们才能融入进去,下面可能大家非常关注一个话题,今后的贸易摩擦将会走向一个怎样的趋势,我们特别想请张汉林老师您谈谈,今后的贸易会不会越难弄,我们中国的企业面临一个怎样的环境。

  张汉林:应该说我们对未来的贸易摩擦基本的判断是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严峻的理由可以说有三个,第一个刚才我已经提到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程度,投资自由化程度加快,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要进一步,不断的创造市场。今年12月份在香港世贸中心六层有一个会议,多哈谈判可能会结束,如果结束的话,所有WTO成员的关税在现有水平上要降三分之一,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左右。另外在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方面还会加大,这样以来,不单纯是中国,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会面临越来越大保护国内市场的压力。在这一点上,我们觉得既给中国这样的国家带来了机会,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压力,我们怎么保护我们的市场,他们也保护他们的市场。这个角度来说,贸易自由化的确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强者带来了开拓市场的机遇,但是与此同时,又为弱者带来了竞争的压力。我们中国,可能有一些产业是强者,但是有些产业,可能会遇到挑战。这个时候,怎么样实现产业的协调发展,保护好国有市场,充分利用好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机遇,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我们必须要面临的,这是第一。

  第二,贸易摩擦可以说在未来的一个时期之内,我们虽然已经提出来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大家都知道,产业结构的调整一般来说最起码是需要花七到十年,甚至以上的时间,产业的升级最起码要两、三年的时间。所以我们很难让中国大规模的贸易出口主要靠低附加值的产品,很难在短期之内结束,虽然我们现在的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总出口中的比重已经很高了,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85%以上都是加工贸易。这里面的确也带来了另外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大多数的贸易摩擦都是集中在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的贸易摩擦反而相对来说比较少,反倾销基本上对加工贸易项下的出口很少。加工贸易占中国出口贸易的55%,很有意思的恰恰是加工贸易所带来的贸易摩擦相对来说,并不是太大,但是加工贸易却又是我们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而贸易顺差带来的贸易摩擦的确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这个东西就变得比较复杂。

  第三,我们跟发达国家贸易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形成的比较优势,自主产业往往是发达国家的夕阳工业,纺织品服装很突出,其他的也是一样,比如说小家电,小五金,包括一些机电行业都是发展中国家努力实现自由贸易之中的,我们在第三国市场上竞争,可以说产品越来越高度雷同。这样的话,大家在同一市场上的覆盖程度基本上差不多,这个矛盾我们认为无论是对方国家,还是我们很难在短期内,五到十年根本性的改变。所以我们最近提出来一个观点,中国未来的贸易摩擦依然会常态化,我们要适应,要熟悉,或者说要习惯于我们今天可能跟美国,明天跟

土耳其,后天跟巴西,再后天跟阿根廷等等等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以这三个原因是主要的原因。

  而另一方面的表现可能值得我们关注,贸易摩擦可能我们现在面临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反倾销,保障措施,我们现在已经关注到了反补贴的案子在增多。我不想把这个问题过分的夸大,我只想说如果反补贴的调查一旦开始,对中国相当的不利,因为对生产要素的补贴,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尤其是对国有企业的补贴,我们政府任何对于国有企业的支持措施,政治措施,都有可能会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与补贴相挂钩。这样以来,就目前的几个补贴的案子来说,事实上我们是很难拿出充分、有效的证据表明我们不存在补贴的,所以我觉得大家现在不要单纯的关注反倾销,我想反补贴的问题大家可能也要关注,这个问题一旦进行调查,由于我们对很多生产要素,或多或少的得到政府的支持,可能我们会陷入被动的状态,所以我觉得要注意这个问题。

  另外我也始终在想,刚才主持人也提到了,我们也注意到在过去,亚洲四小龙在经济腾飞和贸易迅速扩张的时期,他们的确也跟欧美发达国家出现过贸易摩擦,为什么德国从五、六十年代开始,产业增长,经济开始复兴的时候,就跟周边地区国家的贸易矛盾,摩擦是很少的。日本、韩国,我们的台湾地区等等在过去的发展历史上跟美国、欧盟的贸易摩擦都很多,这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来说肯定是一个必然的阶段,为什么德国相对来说比较平稳。所以我们注意到了,德国这个国家贸易顺差始终不是像我们这样的大起大落,贸易的平衡状态,贸易伙伴关系处理的比较好,尤其是进了欧盟以后,发展的很不错,所以我们也在想,中国未来要解决贸易摩擦的方式、手段可能也要多样化。一方面我们自身就要进行调整,另外一方面如何改善全球多边的贸易体制,加快区域经贸合作的形势,最终也是值得大家去探讨的,所以我想在这儿就不占用太多的时间,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张博士提出了这么一个环境,贸易摩擦将会越来越激烈,而且我们面临着这么一个状态,产业即使升级,也至少需要七到十年的时间,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企业如何面对,我们想请李泊溪老师谈谈您的观点。

  李泊溪:应该说在解决中国贸易升级的问题上,刚才张教授的估计是总体来说的,但是对于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行业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座的很多都是企业家,我们应该更多的注意自己企业发展战略的提升,能够有更多的企业早一点完成这种转型和过渡,在我们接触的企业当中,还真有这方面的佼佼者。

  还有一点,在战略过程当中,中国的企业比较重视硬的技术,刚才陈总讲品牌的设计,理念的创造也非常重要,在我的工作中,也给有一些企业集团做战略,在我们的体会中,我们也是能够做到竞争的,比如说我们有一个企业,帮助这个企业海外上市,在世界上同类的上市企业中三个,只有我们国家成功了,为什么呢?非常好的一个上市理念和上市的结构组合,所以我就说,我们总体上是这样,我们还有很多企业做的更好。最近我们还参加过一个会议,做评审,有这么一个设想。是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社科院,

浙江大学几个单位,还有一些企业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中国纺织业如何站在全球的角度做一个全球纺织业产业合作的构想,能够把全球纺织业他的整个资源情况做一个总体的考虑,做一个中国来领头,把它做一个整合,实现共赢,当然大家也会觉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也同样感觉到。但是这样做,确实是一种战略上的硬的整合。全球的整合不能一下子实现,所以要从局部的整合到全球,也就是说,我们的出路在于战略的提升,结构的升级,同时我们一定要提高我们的素质和竞争力,我们要强。

  刚才陈总讲到规则,强者是定规则的,在世界的贸易规则和各种规则中,我们只有在规则中具有更多的发言权,这个问题解决能够起的作用才会更大。所以说在和谐国际化方面是一个世界性的责任,但是我们应该争取在这方面把我们的空间做大,把我们的作用能够发挥好,在这方面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战略。

  主持人:刚才李泊溪老师给我们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战略转型是可以在比较快的时间内做到的,尤其是在不同的行业是可以做到的。战略转型的时候,必然牵扯到品牌的重新设计,我们想问一下陈总,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当中,我们无论是资金、技术、人力都无国外强势品牌优势的情况下,您能不能给中国企业一个比较好的建议?

  陈一枬:我觉得现在中国的企业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们现在抓住这个机遇,我最近参加了一个论坛,我觉得也很好,我们现在不要讲以前的,展望未来,以后成功的企业有一个很关键的,应该要做的,就是网络的结构。我们懂不懂得借用别人的资源,我们总是想着自己做,懂得运用资源的是企业成功很重要的要素,我觉得刚才说过,中国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资源,我们可不可以借用别人的资源,比如说我们做一个国际的团队,这个国际的团队,法国人做设计的,中国人做制造的,要有一个国际的视野,但是要立足中国,这个价值观是中国人的,服务是全球的。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国际团队,国际的视野,很重要的是我们不封闭,我们要去打一个国际全球品牌的时候,我们真的很需要,有必要了解别人的文化。因为我们做了很多年,国际企业来中国,他们真的花了很多时间,很多很多的调研去了解很细节的,他们不懂,他做了很多的工作,中国人是怎么吃饭的,中国人,什么是健康的食品,特别为中国做出来的产品。达能牛奶饼干,全世界都没有的,只有中国有的,就只是对中国这个市场的,适应中国的口味等等等等。

  我知道上周有一个法国人来,法国年马上就结束了,有很多顶级的法国品牌特地为中国设计产品,LV做了一个

麻将,都是顶级的豪华的国际品牌,为了中国市场做事,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可以把握中国现在最要紧的优势是什么,是市场。因为我最近参加了一个全球的国际论坛,他们比较中国跟印度的市场,印度是做高档,中国做的是低档,中国是最吸引市场的,中国人愿意花高价买产品,印度是比较实在,中国人研究最高科技的手机,最高的才卖得掉,印度是研究30美金的手机。如果我们懂得运用国际的资源,做一个全球性的,国际性的网络,我们自己的网络,因为我们最吸引的是市场,最吸引的是中国的购买力,我觉得这个更有机会去打造一个全球方面的品牌。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现在不在请更多的演讲,我们还有两三分钟时间留给在座的各位,提一个问题,给在座的专家都可以,有没有在座的老总愿意就我们现在如何和谐国际化这个问题,向我们在座的四位嘉宾提一个问题?

  提问:我想问一个问题,刚才各位专家讨论这个问题,因为你们各位讨论的是纺织品,我说,咱们不要光考虑对外的反倾销,我认为在咱们国内也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不久前在上海,我跟诺贝尔奖金获得着提问,他们打不出来,我的意思现在在国内市场有这么一种情况,比方说跟中国合作的一些外商,他们利用一些很巧妙的办法,把利润向我国转移,实际上这造成了我们中国合资双方的严重的损失,实际上也是在中国市场上一种很不公平的行为。第二比方说有这么一个制造商,它同时在国内生产五种产品,三种产品是故意损失,用另外两种产品损失,三种产品的损失,然后跟我们中国制造商用处理资料的低价,来争夺中国这一块市场,所以我想,我们不光要考虑国外,更要考虑适合中国人民的市场,所以我认为反倾销的武器,在我们国内怎样能够开始规范起来,保护中国的市场。谢谢!

  张汉林:刚才徐总说的问题,也是我刚才发言中提到的,贸易摩擦是双项的,不应该是单项的,中国1992年遭到国外反倾销起诉13年了,我们状态依然没有改变,我估计预期未来两三年也没有改变,大家期望中国生产力的解决,我们反倾销的问题有根本性的转变,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我用了绝对不可能这个词,也许从研究的角度,大家觉得这个结论太早,但是可以用时间证明,中国反倾销从92年受到那么多,十年还没有改变,但是事实上,我们提到我们对方反倾销这几年开始增多了,刚才徐总说的问题,更多是我们自己国内,长期利用外资的一个,可以说对待外资某种程度过度的优惠造成的,我们对待外资的这种态度,或者说策略、政策带来的,我们在市场引起公共竞争的问题,这个问题中国完善立法来解决,比如说对外商投资企业监管,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制度的监管,对外商投资企业整个生产机制的监管,因为我们注意到了,外商投资在我们中国国内的产业,即使是工业以上的比重都已经就近30%,所以外商本身的发展,外商投资的战略,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安全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研究国家经济安全的时候,因此明显感受到,这方面我们需要利益,国内制度加以完善解决,所以一方面我们要积极的使用对外反倾销的手段,不过大家也要注意,从2001年到现在,我们对外反倾销的案件是越来越多了,所以最近刚刚队部的报告,也警示其他的WTO成员,中国对外提起反倾销案件的增长幅度是世界第一。顺便告诉大家这样一个信息,不是我们没有,而是我们增长速度,在某种程度也很快,所以也引起很多国家地区广泛关注。

  第二点我认为刚才徐总说的问题,更多是要强化我们国内维护公平竞争法律的执法来加以解决。

  第三点值得我们要认真研究跨国公司的,我们所谓的转移定价问题,这个问题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跨国公司投资基于高度的关注,但是这个问题始终解决不了,为什么呢?就是跨国公司太多的,太强的影响政府能力这样所谓的实力,所以企业我们认为在国际化的过程之中,也要充分的认识到对政府政策的影响,我觉得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需要我们自身是不是像过去那样,一味外商投资,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照顾这样一种方式去解决,但是我觉得这一点,我也丝毫不回避,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的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这个基本国策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在这种过程之中,我们对外商投资企业本身的监管的确应该要加强。这方面我们认为,我们也注意到,其实很多地方完全对民营企业,对国家国有企业的一个亮点,所以我们这些东西需要我们在国内不同所有制企业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也要有制度保障,我认为这才是最终的根本。谢谢!

  主持人:刚才徐总提到很好的问题,国际化,我们还面临国内如何和谐国际化的问题,的确我们现在越来越聪明了,利用各种法规学会了保护自己,由于时间关系不再多请大家提问了,我们现在通过这次论坛,我们发觉,四位嘉宾都给我们提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如果我们要想真正走入国际社会,与国际社会和谐化的话,首先要改变我们的经营模式,融入到地方的社会,才能够目前的状态。本次论坛就到这,谢谢在座的四位嘉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