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王君:微小企业融资障碍与改革战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 15:18 新浪财经 | |||||||||
由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国际融资杂志社主办, 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05中国Z-PARK国际融资论坛于2005年10月29~30日在北京紫光国际交流中心召开。以下为会议实录: 主持人:下面请世界银行高级金融学家王君给我们做微小企业融资障碍与改革战略的演讲。
王君: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就中小企业融资等重要问题上交换意见。我讲主要内容是银行融资,也会涉及非金融机构融资方面的问题。 一个对于目前迄今为止中国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问题和现状做一个归纳,对存在的主要障碍做一个分析,看看有哪些解决办法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发挥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按照对GDP贡献率,创造的就业、出口收入还是上交的利税,在所有这些方面都是相当重要的,从各个省的情况来看,凡是沿海GDP增长率比较高的地方,中小企业的贡献率也相对较高,有一些地方东北三省传统企业重工业占比较大是一个例外。同样的情况对于发达市场,比如美国来说也是类似的,很多人谈到美国企业的时候想到都是大的企业,比如GE等这些跨国公司,但即使在美国这个市场上GDP40%以上也都是由小企业贡献的,这些小企业小到什么程度,按年销售额在10万以下占43%,如果按照小企业存续时间考察,会发现很多小企业10年、20年还是小企业,不是所有的企业一定走从小到大这样一个过程。 前两天在重庆出席一个研讨会,会议上有一种说法,说中国没有世界500强的企业,举了例子,中国企业付工人的工资达不到3万3千美元,给人意识大企业才是目标。从生活水平和福利来讲,很多情况下带来实在好处的是微型企业小型企业,是从事非常实在的,比如服务业,比如做蛋糕的,理发店餐馆这些,所以这些数据还是很有参考意义的,另外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收入比较高的国家,中小企业的贡献率也相对较高,这也说明扩大对中小企业投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无论从创造就业还是促进GDP增长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低收入国家来说,人们看到往往是非正规企业,这说明在这些国家有很大空间可以使非正规的经济转为正规的经济活动。但是在这过程当中尽管我们有种种呼吁,种种文件在过去的10多年里,如果大家仔细考察的话会发现原来国家经贸委现在并入发改委,中央银行、财政部一些政府部门联合发文。最近有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文件,但是即使这样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如果把企业的融资需求用方框来表示的话,你会发现在这里面有两类问题,一类是可以通过商业的办法按照市场的原则加以解决的,但是在这个领域里,中国的情况最右下角的方框,大致可以代表中国目前的情况,企业 无论是从什么角度,哪方面来看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有各种各样调查在反复验证这样一个事实,所以在这方面是没有争议的,而且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欧盟国家、经合组织国家相比我们问题显得更为严重。而且对于融资难的原因基本上有共识的,比如由于小企业贷款的规模小,因此缺乏规模经济,商业银行处理一笔小的贷款申请所需要的成本和处理一笔大的贷款成本是相似的,这就造成商业银行愿意做大客户的事实,中国银行是是这样,外国银行也是这样。从企业来说,他们信息不透明,企业有三本战账,一本对付税务局,一本对付政府部门,还有对付股东的等等,这样的简单说明小企业财务报表不正式不可靠的,商业银行依据这些财务发表做出的决策依据往往导致不良贷款的上升。还有一个往往被忽略就是公共基础设施,表现在需要政府制定的金融政策,会计制度、审计制度,合同可执行的法律框架司法制度等等。现在包括企业债务登记制度,征信体系等等,这些方面在中国目前无论是政策的讨论、理论的论述没有太大差异,但是在这些原因基础上提出的解决办法相差甚远,存在的问题很多,我列举几个主要的问题和大家一起回顾。 几乎每天可以看到这样的政策建议,建议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支持包括中央政府建立各种各样资助的基金,出台的政策,和省政府建立的风险投资基金鼓励基金等等。上周参加研讨会重庆那里民营企业50%以上凡是发展好的都是整合政府的资源,整合包含着种种办法拿到政府设立的支持资金,甚至包括贫穷的省份,也拿出上亿元的扶持资金,拿到这个资金的办法,起一个政治上受欢迎的名称,比如是高新技术企业,或者农业的利用中央政府关于支持三农政策提出这样一些办法。还有一个要求银行用低利率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这方面的政策建议是比较普遍的。再一个比较普遍的政策建议就是要建立担保机制,设立各种各样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其他的一些在座的很感兴趣,建立三版,创业版,类似美国纳斯达克制度的安排,让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筹资。这些建议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不能简单看待, 这些建议迄今为止没有真正起作用,甚至带来副作用。几乎所有的政府都面临两难的选择,就是他们当期财政收入有限的,各方面对财政资金的要求往往超过政府财力,中国来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安排问题,社会保障欠账问题,农村信用社损失补贴,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打 补贴是这样信用担保又是如何?在中国目前情况下,每次谈到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这问题都会出来,人们得出结论中小企业融资既然风险大成本高,商业银行不愿意做,出路就是要建立信用担保机制,因为银行要求的抵押品中小企业往往不具备,但是信用担保是需要两方面分析的,是不是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并不确定,确实有一些有利的条件,比如作为抵押替代物,当中小企业没有土地厂房设备做抵押的时候,如果能够找到第三方担保可以是一种替代,而且从贷款人角度来讲,有了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可以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利于鼓励商业银行发放本来不发放的贷款。担保公司帮助银行做信贷分析,多一方面监督,有助于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这些方面来看,担保公司有存在的价值,但是同样担保公司,或者担保机制也存在很多问题,一个根本的问题,银行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担保公司怎么就有能力解决,发放贷款由于信息不对称,借款人比贷款人更知道自己的情况,是否有还款意愿,贷款人不会写的。同样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面对,担保公司也是一样的,所以发展中国家银行体系、金融体系里面存在的问题,对担保公司来讲同样产生约束作用。还有担保的成本这也是不容忽略的,所有担保公司运作成本 抵押也是很多人看重的渠道,尤其商业银行最看重抵押,在中国贷款里面65%以上贷款都是有抵押或担保的,对小企业来说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解的方法。因为抵押客观上把商业银行变成了当铺,而且过渡要求抵押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因为需要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往往没有银行要求的标准化抵押物。中国的担保法对于抵押和担保的规定过于严格,有过渡依靠抵押和担保的倾向,但是有大量本来可以实现的抵押和担保,在东欧和中亚一些转轨国家,在这方面取得进展,所谓有担保交易框架,不是担保法规定的,凡是能做抵押的必须是能够描述的一个具体物品,是可登记的,这样的规定听起来很审慎,但是想想一个农民买奶牛,在贷款时候没有买到,要描写出黄颜色,高胖瘦没有用的,这描述没有用的,可能买10头死了5头,前面标了号,农户完全可以说对不起1到5号死了,你银行愿意收就收死的牛,描述有担保的交易框架是说不必对抵押物做出这样具体硬性的规定,你可以说这个用户所有奶牛,都是归债权人所有,有这样一个整体笼统的描述就可以了,这在全国有一个登记查询的系统,不会出现奶牛在其他贷款人那里重复登记的问题,这样的制度是我们国家需要的,可以提高抵押有效性扩大范围,并且使闲置的资? 说了半天,说你批评比较多,解决的办法在哪里?首先要明确政府提出来各种各样政策措施,应该有一个检验的办法,这样才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见到各种各样的建议,不知道哪个正确哪个错误,几年过去了还没得到解决,这办法大概从2方面考虑,一个可持续性,这事情要做下来要能够坚持下去,不像有一些政府部门,地方政府,今年中央要求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就拿出1亿元资金,耗掉了用完了这事情就结束了,明年后年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又没有了,不具有可持续性而且对财政有非常严重的依赖,对补贴的依赖。 第二个就是覆盖面,可能有连续的资金提供,但是得到实惠的企业目标客户群非常少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从覆盖面可持续性两方面考察大致有这么一个分析的框架。左下角覆盖面低,可持续性也差,对补贴的依赖成都高,右上角绿色是最佳选择,覆盖面大,可持续性也强。几乎所有政策措施建议都可以用这两个指标衡量,看是不是有意义的。 我们分析一下中小企业融资难为什么长期得不到解决,是不是有内在的因素决定了他们融资难的问题?确实很难解决,并且商业银行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有对企业融资来源判断问题,一个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就是自有资金,存款亲戚朋友,外源包括债务融资和资本市场的筹资,从企业类型来看,大家可以看出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不同类型融资来源是不一样的,在金字塔最底端是规模小历史短的企业,他们融资来源非常有限的,主要靠内源融资,一开始创业主要靠亲戚朋友靠家人靠父母,但是过了一定的期限,比如有的一年有的是三年比较稳定的时候,融资来源也随之扩大,这时候可能获得来自资本市场银行融资来源的资金,但如果到了金字塔顶端、融资问题困难相对小了,比如中国的企业海尔、云南的卷烟厂,就没有融资困难,看金字塔对中小企业融资有一个结构性概念,不会笼统谈融资问题,会以为建立创业版,以为在资本市场上筹资,发行股票、债券是解决的办法,事实上在金字塔底端的中小企业没有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不用说中国资本市场的状况,门槛,交易成本对他们也是限制的因素,所以有必要对企业的规模加以划分,这在过去一年中在中国决策部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家如果注 总体来看在中国有这样的争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争论,从大量的数据来看,银行的贷款仍然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有必要对银行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证实,不能回避这个问题,通过发展资本市场解决融资问题,即便资本市场发达的地方,美国、英国、德国,还有一些其他的发展国家,阿根廷这样国家,马来西亚,银行融资仍然占主导地位,这是一个重要的事实。 小企业尤其微型企业他们信息都是软信息,不可以通过财务报表获得的,解决这类企业融资问题,必须把企业信息内部化,不能再指望他们提供信息基础上做计算做决策,需要信贷员上门通过规范的办法获得不了的信息,包括借款人的品格,以往的历史,在市场上的信用等等问题,可以笼统作为以关系为基础的处理软信息的贷款方法,这方法显然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征,我们在中国的商业银行,比如成都,一个银行的支行200员工里面不到10个信贷员,显然在应该投资的领域过于节省了,所以靠抵押担保把银行自己做的事情外包给其他的方面,自己缺乏内部处理贷款的能力,这样情况下发放小企业贷款非常危险的,但是由于是劳动密集型的,商业银行做小企业的贷款,需要投放的成本和处理大笔大额贷款是没有太大差异,但是这样一来需要利率就要上升,这样情况下靠政府部门呼吁要求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力度显然不适合的,等于要求他们自杀,一两次有可能,长期这么做,没有任何一家银行又能做又可以持续经营。在这样情况下贷款利率成为中小企业融资尤其微小企业融资的关键因素去年11月29号中央银行放宽利率之前是没有解决办法,中央银行取消这个以后,去除了根本限制,但是中国商业银行很? 关于高利贷的认识是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在中国的事情比较突出,因为由于多年来形成的观念,人们往往把高利贷看成剥削行为,甚至把稍微高一点利率看成高利贷,这事情政治上比较敏感,说清楚比较困难。我们在几个场合反复呼吁这事情,如果把某一个水平的利率设定为高利贷标准,等于你把某些企业融资权利剥夺了,因为低于一定水平的利率,商业银行就不会贷款,这些企业其实有能力承担较高利率的,因为从来没有获得正规渠道贷款的企业,他们边际投资回报率往往高于大的企业,比如德意志银行,或者任何一个商业银行,现在向大企业发放贷款利差非常窄,窄到这种贷款无利可图了,但是仍然做,因为有综合性的业务考虑,倒是小的微型企业贷款的空间其实可以很大的,根据东欧和中亚一些国家经验,这些利差可以高13-16个百分点,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有可能盈利,并且愿意做这事情。这事情值得我们参考,很多例子证明小企业、卫星企业的边际利润可以高达100%,这样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无法绕过的,银行如果发放微小企业贷款,如果利率过低肯定亏损的,比如几年前的测算,商业银行按照当时的基准利率往上浮动30%,比如贷款利率7.2%和13.6%两个利率水平,红的是7.2,绿的13.6,在7.2 所有问题都满足,但是如果商业银行自身管理有问题,很难在这个领域有突破,中国商业银行目前都是在追逐大的客户,某些商业银行也说做中小企业贷款,实际上低于1千万元的贷款都不在他范围之内,现在看特别贫困的农村地区有政府呼吁,有非政府组织提供,高的企业有商业银行追逐,真正就是微小企业,中国商业银行都不愿意这么做,理由就是大银行这么做就会亏损,但是在东欧和中亚20多个国家,商业银行成功从高端到低端做,已经成功做了这事情,要想实现这一点,就要适度提高竞争,通过竞争的力量推。仅仅这样做还是不够的,缺乏正确的贷款技术和方法,否则只能贷一笔砸一笔,这种技术方法中国目前不具备,也不是高深的,比如中关村这里高科技,也不是导弹技术,也不是谁都可以做的事情,如果一些基本的条件得不到满足,几乎可以注定发放这贷款一定会失败,所以政府部门做了大政方针应该不要勉强商业银行做不到的事情,应该引进这方面核心的贷款技术,世界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合作,争取未来的五年,在中国推广这样信贷技术,这技术已经在东欧和中亚等地证明是成功的。 最后有政府作用的问题,有一系列事情需要满足,审计、税收、企业债务登记和征信问题。没有这些制度就好像在一个非常坎坷的路上开一辆凯迪拉克,车很好但是不可能开很快,很多人融到资,受不起那个罪,30个审批,20个公章,街道的证明,很多人不愿意借这贷款,扩大了成本,综合起来看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要进行综合性改革,包括理念要更新观念,摒弃原来错误的认识,而且商业可持续原则是绕不开的,政府没有无线财政资金可以补贴,要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有效的财务监管,每天都有研讨会,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投资的论坛这一星期大概就有好几个,但是这方面噪音仍然许多,希望大家进入里面起一点澄清的作用。 我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