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当油价超越历史和想象……(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 09:32 经济参考报
当油价超越历史和想象……(图)
【作者简介】

  高级会计师。1984年毕业于财经石油学院会计专业,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炼油与销售分公司副总经理。从事成品油销售行业工作21年,是中国成品油市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亲身经历者和实践者,为中国成品油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物流体系建设、加油站现代化管理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主要论著有:《加油站营销理论与实务》、《中国成品油市场与营销》等。

  有人想象过乘坐时空飞梭回到远古时代,也有人想象过有一天地球上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油价升到几
百美元一桶,可没人想象在没有战争等突发事件的情况下,油价会一度突破70美元!而且最近一直在60-70美元的区间高位震荡。

  油价会不会一直这么高?

  油价会不会一直这么高或者更高呢?这要先看看形成油价升高的原因。

  一般说来,影响油价短期变化的因素很多,如投机资金炒作、美国石油库存变化、飓风和地震、装置爆炸、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影响;中期的因素,就有战争、大国地缘政治战略、产油国(尤其是OPEC成员)政策调整和政局动荡、主要货币汇率变化等;对于长期油价的趋势,只有供求关系是唯一重要的决定因素。

  据欧佩克的统计显示,截至2003年底,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1376亿桶,其中欧佩克国家占78.3%。同时,全球石油日产量为6709万桶,其中欧佩克占40.1%。

  《BP世界能源统计2005》的数据显示:世界并未面临油气资源或储量短缺,按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和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可供生产40多年,与欧佩克的数据基本相符。

  这里面有几个因素需要考虑:一是每年有约1%的新增探明储量;二是消费水平近20年年增长约为1.1%至1.4%,今后20年将上升到1.9%;三是开采的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支撑油价升高;四是石油作为化工原料的可替代性低,价值远大于作为能源,非能源性消费比例将提高;五是石油需求弹性低,对供求关系变化敏感,不会等到无油可采的时候再涨价。从长期来看,石油这一不可再生能源,其价格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油价几次大幅度上升都与政治和战争有关,第一次是70年代阿拉伯国家对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石油危机,第二次是1979年,伊朗政局动荡和两伊战争,影响石油产量。第三次是1991年的美伊战争,第四次是2003年,也是美伊战争。如果不考虑以上的三个因素造成的油价升高,2000年之前的国际油价很少有超过20美元。2003年之前,也基本在30美元以下波动,似乎只有美国与中东才有资格影响国际油价。现在,世界很平静,没有战争,连冷战都没有了,可油价却“意外地”抬高到了如此地步。

  去年底,欧佩克有关人士扬言,由于美元贬值的影响,原定的“理想油价区间”已经过时,新的理想区间是什么?有报道说,欧佩克调整后的目标区间名义上在33-38美元之间。今年3月1日,欧佩克秘书长表示,该组织对目标区间形成的共识是40至50美元(美国期货)。3月18日,该组织新闻发言人又称,再次增产的条件是油价维持在55-56美元。

  近期油价升高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10月22日,WTI油近期期货价格破天荒地突破56美元,曾引起业界一片惊慌,有人甚至惊呼:“油价疯了!”可到今年8月份后,油价突破了每桶70美元,并一直在60至70美元区间高位振荡,业界却相对平静地接受了。

  油价升高的主要原因还是供求关系在变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05年和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3%和4.4%,其中美国将高于3.7%,中国、印度、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石油需求增长十分强劲。国际能源机构今年以来多次调高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期,达到了8430万桶/日,尤其是易于加工的轻质原油需求旺盛。

  供应方面,作为生产主体的中东石油开采已经进入成熟期,生产增量空间有限。尤其是沙特等主要产油国对增产也感到力不从心。非欧佩克的北欧、俄罗斯等产量也难以再进一步提高,北海和北美等油田的生产已经衰减。全球勘探和开发的成果也不理想,没有新发现的大区块和大油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市场运作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一是美国支撑油价的意图十分明显,欧佩克给予积极“配合”。美国推动在中东的政策,尤其是支持伊拉克的重建,需要产油国有稳定的石油收入。今年1月份,沙特、卡塔尔等国先后做出减产的决定,但对增产却十分谨慎。每当油价有下降的迹象时,美国总能够不失时机地公布原油库存“意外降低”的数据,市场通常是给面子“买账”。

  二是西方国家过分渲染石油需求的增长。去年四季度以来,伊拉克大选如期进行,在消费旺季结束、欧佩克没有实现减产等一些利空因素下,国际能源机构、美国能源情报署等机构不断调高石油需求的预期,是近期油价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

  三是投机的因素也不可忽视。《经济学家》周刊认为,目前全球原油供应是充足的,油价攀高的主要原因是投机者的炒作。他们估计,石油期货市场今年新增净投资220亿美元,其中80亿美元是6月底以来的新投资。

  四是炒作油价带有明显的“中国情结”。3月8日,美国能源情报署将中国的石油需求调高20万桶/日。5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演讲中表示,帮助经济正在快速成长的中国和印度更加有效率地使用石油及其它能源,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所以炒作油价上涨,有抑制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快速发展的意味。

  五是油价持续上升,业内充满浮躁的气氛,致使市场十分脆弱。6月1日国际油价暴涨,就仅仅因为“飓风”这一“题材”。8月29日,飓风“卡特里娜”又将油价掀上去了近5美元,突破70美元。

  六是原油与炼油环节之间的结构矛盾也比较突出。近年来由于环保原因,社会对成品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硫原油加工提炼的难度大,能力不足,造成以西得克萨斯中质油和北海布伦特原油为代表的低硫、轻质原油供不应求,价格上升。

  油价升高对中国的影响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曾明确表示:“低油价时代在我们可以设想的下一步和近段时期内很难再出现,目前已经进入高油价位时代。”

  上世纪90年代后,人们似乎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抢购”了。那时,全国重点监控的100多种商品全部供大于求,中国已经告别“短缺经济”。然而今年8月份以来,国内诸多媒体连续登载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地“油荒”的报道。在在汽柴油已成为“生活必需品”的时代,排队“抢油”场面出现。

  国家信息中心能源专家牛犁表示:“我们现在是石油净进口国,国际市场价格飙升,自然会对中国产生影响。”据发改委统计,2004年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破纪录地增长了19.1%,今年上半年在油价高、基数大的前提下,又提高了5.6%。预计2005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达到3.2亿吨,进口依赖度达到40%。2004年,中国需求增长占全世界石油新增需求量的30%。德意志银行认为,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加入,改变了世界石油市场的秩序。

  下半年,国内油价还会坚定地走高,供求关系仍会保持紧张。一是经济发展仍然较快,央行周小川行长6月份披露,下半年GDP增长将在9%以上,对成品油需求的拉动仍然较大;二是国际油价对国内市场价格的支撑十分强劲,国际、国内市场价格扭曲的现象已经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国内市场不可能长期脱离国际市场自成体系;三是高油价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影响低于对资源供应的影响。

  但是,油价的影响也不可过高估计。国家统计局发言人郑京平曾表示:如果每桶油价上涨10美元并保持一年时间,油价上涨对中国GDP的影响最多是0.5个百分点。而在美联储的报告中,世界油价对美国GDP的影响,去年是0.5%,今年将达到0.75%。

  中国今年进口石油大约是1.3亿吨左右,即9.5亿桶。国际油价每涨1美元,进口成本要多支付近10亿美元。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4年,原油价格上涨给中国带来的直接成本代价是136亿美元,这个数字是去年GDP总量的0.9%。今年,中国为此多支付的成本要再增加高于去年的水平。但是,中国的石油消费只占一次能源消费的23.4%,远低于37%的世界平均水平。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国宝在9月10召开的2005中国企业高峰会上指出,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也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2004年,中国一次能源自给率达到94%,只有6%的能源供应依赖进口。尽管油价飞涨,中国经济并没有增速放缓的迹象。(来源: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