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朴素节俭的韩国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 05:50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有的韩国妇女家境并不好,只靠丈夫一人在外工作的收入明显不够。可她并不愿意出去工作。问她为什么,回答竟是怕丈夫因为妻子出去工作有了收入而放弃自己现有的职位,而一个家庭的经济是应该由丈夫来支撑的。如果丈夫收入低,就过得紧一点。如今四十岁以上的家庭大多还是男主外女主内,不过现在的韩国女青年完全不一样了

  在韩国教学一年,7月初回国,不觉已经三个多月了。

  男子汉意识特强的汉泰

  国庆长假的第一天,汉泰从烟台到上海来看我。看着虎虎有生气的汉泰,心里有说不出的欣喜。汉泰姓沈,我在韩国任教时教过他。现在在中国各个大学里,有许多像汉泰这样的韩国

留学生。与大多数自费来华的韩国留学生不同的是,汉泰是考取了所在大学的交换学生来烟台师范学院留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得以全免。韩国虽然经济和科技比较发达,但是近几年经济不景气,很多人的生活还是比较艰难的。大学本科的学费一般的专业是500万韩元一个学年(1元人民币约合120韩元),这对于一个普通的韩国家庭是不小的负担,因为普通韩国工薪家庭的月收入也不过二三百万韩元。而医学等热门专业则高达1000万韩元一个学年,非家境优越者不能问津。

  我所在的那所大学在全罗北道,是一所有着六十几年历史的私立大学,学生大多家境较好,校园里停满了各种型号和颜色的小轿车和吉普车。学生们大多穿着端正,生气勃勃。但也有一些家境很普通的学生,汉泰就是其中之一。汉泰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虽然开着一爿小店,但因多病,经常住院,家境可想而知。汉泰是行政系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服过兵役,学习非常刻苦,男子汉的意识特强,这也是大多数韩国男生的特点。很多男生都说在军队里服兵役的日子过得最慢,最难熬,报纸和电视也经常报道一些有钱有权者设法让子弟逃避兵役,有的甚至放弃韩国国籍。不过韩国的法律是不允许的,非常严明,一旦查出放弃国籍是为了逃避兵役,那将终身不能恢复。汉泰却未等军队的通知,自动去军队报到服役。他告诉我,在军队里的两年半兵营生活是他的财富,从体格和毅力都得到锻炼,当兵回来,他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了。父亲不在了,他就是母亲的依靠,是家里的顶梁柱。汉泰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男人。他虽然不是中文系的学生,但是他凭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到烟台师范学院的交换学生,尽管在中国烟台学习期间的学费和食宿费全免,但他还是在假期里到汉城去打工,积蓄了一点钱,作为在中国念书时的生活补贴和旅行费用。寒假里他在汉城的

邮政局临时工作了一段时间,3月初赴烟台的前夕,他来向我辞行。天气很冷,我不知道他在教室外面,等到下课,汉泰上前来给我行礼,与我道别。他拿出两个邮折,里面是非常漂亮的韩国邮票,是他用打工的钱买的,还从上衣里面掏出一听留有体温的红参饮料。学校的小卖部有卖加热的饮料,汉泰为了保温,把饮料瓶放在怀里捂着,自己却在寒风里等我下课。这就是一个最普通的韩国男大学生,像这样的学生有很多。

  勉力打工的女大学生

  韩国的大学生一进大学就面临在学习的同时处理各种问题,诸如找房子,筹学费生活费等问题。期间还要自己设计学习道路,出国留学,寻找实习机会,积累工作经验。四年级时开始找工作,或者准备报考研究生等等。好在韩国的大学学制比较灵活,可以让学生保留学籍去服兵役、留学,回来后接着读。四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己找单位去实习,校方和系里都给予支持,开了证明给任课老师,考试的时候来参加考试就可以了。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就是这个学校最好的广告。

  有一个周末,我和几个中国老师去学校附近的杯山爬山。下山时,半路上接到一个女同学的电话,她说:老师,我看见你们了,你们刚下山吧?我很意外,一下子反应不出她是哪个班的。她又说:老师,我是四年级的受珍啊,我现在巴士上,是在打工的路上。这才知道是全受珍,一个极单纯极漂亮的女孩子。有一次在课堂上讨论婚姻与爱情、金钱的关系,受珍微笑着说,婚姻只要有爱情就一定会幸福。可是年龄稍大当兵回来的相赫却板着脸反驳说,只有爱情的婚姻是不成立的,没有钱绝对不行。大家讨论得很热烈,只是明显觉得,男生比女生成熟,女生大多单纯可爱,充满了梦想,而男生大多已经服过兵役,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更有责任感也更现实。我原来以为像受珍这样的女孩子是不会去打工的,而事实上很多学生周末都去打工,与家境的好坏也不一定有关系。

  大学附近的商业街叫大学路,有很多小饭馆、咖啡馆和匹萨饼店,还有很多小百货店、服装店、化妆品店、首饰店等等,许多店里请了打工的学生,韩国学生外国留学生都有。大学路的生意好坏完全取决于大学教学节奏。每逢假期结束,学校开学,大学路上特别热闹,晚上生意更是红火。韩国大学生喜欢夜生活,每个学期开学或者快要结束时,都有许多聚会,班级的,年级的、朋友之间的、球队的、还有全系的。大学路上闪烁着红红绿绿的霓虹灯,韩式小饭馆、炸鸡店、日式快餐店、咖啡吧、匹萨店、服饰店里晃动着男女大学生们年轻的身影,连空气里都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吃完了喝完了还要去唱歌,卡拉OK店大多都在地下室,晚上在大学路上走,一路上可以隐隐约约听到地底下传来的歌声。

  一次晚饭后到大学路买日用品,到一家熟悉的匹萨店里,去看在那里打工的中国留学生小丽。小丽是北京人,容貌俊俏,身材高挑,穿着工作服在店里忙活。店面很小,临街是柜台,柜台上面有榨汁机、边上是烤好的匹萨保温箱。她的身后就是烤箱。不断有学生来买果汁和匹萨。小丽和我打了个招呼,不敢怠慢,埋头做事。老板娘也在,好像有点不高兴,眼圈红红的。我买了一块匹萨,便告辞先回学校。小丽叫我等她一下,下班后一起走。路上小丽告诉我,老板娘刚才和丈夫有过争执,还哭过,因为快要放暑假了,生意不好做。她原来每天打工六小时,现在学生走了一些,顾客少了,就减为每天四小时,工资是2500韩元一小时。小丽说,有时觉得老板娘很苛刻,又要雇员努力做事又要雇员尽量节约店里的资源。有一次,小丽看到垃圾袋满了,就把口扎起来准备扔掉,老板娘责备她,说大垃圾袋很贵,要750韩元一个呢,一定要装得很满了再丢。说着,自己站进垃圾袋里使劲儿把垃圾踩实,说是这样还可以放不少。小丽见她那么矮小的身体在装了大半袋垃圾的塑料袋里踩踏摇晃,既好笑又有点心酸。老板娘还要求她一定要站在柜台和烤箱之间,面对马路。那样可以让店外的人一目了然,随时为顾客服务。小丽说,烤箱的温度有250度,距离柜台的空间很小,只站得下一个人,热得不行。有时想想挺委屈的,工资不高,要求还这么苛刻,但是反过来一想,觉得学到不少东西。老板娘自己再有困难再不高兴,但只要有顾客来,一定笑脸相迎,服务周到,决不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影响顾客,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而做匹萨和果汁,绝不可以偷工减料,一定要符合规格,递东西给顾客一定要按规定包装,决不让顾客吃亏和不方便。小丽告诉我,打工一个月,除去休息日和请假,只得到30万元,仅够基本的生活费而已。但是为此她决定不回国过暑假,一边打工一边寻找更好的机会。

  朴素简约的民间习俗

  韩国学校里的节假日很多。每年四月里樱花盛开时,学校里还举办为期两天的樱花节。学生全部放假,校园里一条主要通道两边支起了许多帐篷,学生们自己在里面开饮食店、果汁吧等,这是饮食一条街。而另一条街则是艺术街,那里的帐篷里摆放着艺术系学生自己烧制的陶器饰件,也有书法系的师生现写现卖书法扇面,还有许多铅笔素描和水彩画油画作品,都标着价格。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尤其是樱花时节,附近的市民们也会带着老人和孩子到校园里来休闲,他们开着车,带着野餐的小冰箱和食品,在树底下的草坪上铺一块油布,全家人盘腿坐在草地上,吃简单的饭食。还有的到学校农学院的植物园里的小湖边拍结婚照,就这么简单地得到了快乐。

  那天我还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一次传统的韩国婚礼。婚礼朴素热闹,就在学校的草地上。学生鼓乐队奏起韩国传统的喜庆鼓乐,新人穿着韩国传统婚服按照古礼成婚。两边有几排椅子,坐在那里看新人行礼的是新人的亲戚和很多外国留学生。婚礼在阿里郎的歌声中结束,大家一起到帐篷里去吃面,取祝福新婚夫妇的幸福生活绵长久远的意思。一个人一碗面,简单朴素。在那里还有个纸箱子,样子好像捐款箱,来宾们纷纷向里面投钱。这是学校特地从地方上请来的一对新人,意在让学生了解传统的婚俗。而现在城市里的青年人结婚则更简单,每个城市都有几处结婚礼堂,要办喜事的新人只要去那里登记付钱,结婚礼堂的工作人员就会替他们安排好一切,到时候双方的亲朋好友去结婚礼堂参加婚礼,然后简单地吃一碗面,随到随吃,前后不到一个小时仪式就完成了。尽管如此,很多韩国青年还是觉得婚姻大事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是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农村的男青年。

  最近几年,临近国家来的

新娘开始多了起来,韩国政府也鼓励这样做,电视上报道,各地有专门为外来新娘开办的语言和就业培训班。有一次和韩国老师一起出游,在完山郡的山村小饭馆里,遇到一位年轻女服务员,我们觉得她很漂亮也很亲切,但是看上去和当地人不一样。她微笑着告诉我们,她是越南人,嫁到此地两年了,工作时已经可以用韩语与顾客交流。

  全罗南北道是韩国的稻米产区,鱼米之乡。我在的那个小城市里饭馆很多,有韩国料理店、中华料理店、日式料理店,也有西餐馆和西式快餐店。韩国的餐馆很朴素,客人一般都是围着榻榻米上的小桌席地盘腿而坐,每张餐桌上都有一个盛满的冰水壶和餐具盒。冰水免费,由客人自己倒,餐具盒里是不锈钢的饭勺和筷子。韩国所有的饭店都是如此,不用一次性的竹木筷子。有一次,我们到一家骨头汤店吃晚饭。饭店里所有的客人都吃一样的菜,每个桌子上都是几碟泡菜,一大锅骨头汤,炖在小瓦斯炉上,红色的浓汤咕嘟咕嘟地翻滚,里面是猪骨、土豆、大葱、辣椒等等。大家先喝一点汤,把骨头和土豆吃的差不多了,老板娘端来一块揉透醒好的面团,再把锅里加满了骨头汤。于是大家一起动手,把面团揪成一个个小疙瘩扔进汤里,小孩子最喜欢帮忙了。过一会儿,等面疙瘩煮熟了,每人喝一小碗面疙瘩汤。然后老板娘又送来一小盆米饭,倒进浅浅的汤锅里,等锅里煮沸后,大家把汤泡饭分吃了,一点饭一点汤也没有浪费,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觉得这里面有以往生活的痕迹。

  韩国是市场经济,商业很发达。韩国市场里的摊主大多很安静平和,不怎么大声叫卖自己的东西,看到有人经过,只是轻声地介绍一下,不买也就算了。一般的情况下,没有过分讨价还价的情况。韩国的大米不便宜,政府采取保护本国农民的政策,不从国外进口大米。在超市里,一小袋四公斤装的大米要一万六千韩元左右,相当于一百二三十元人民币,米袋上还印着身土不二的字样。而面粉则比较便宜,因为几乎全是进口的。肉类的价格视部位而定,里脊肉最便宜,腿肉也便宜,而五花肉和骨头价格就很高了。韩国人喜欢吃烤肉,烤肉都用五花肉,而骨头则是用来熬汤的。牛肉就更贵了。水果和蔬菜的品种不多,价格也比国内高出很多。西瓜刚上市的时候很贵,路边的瓜果摊上,要一万八千韩元一个,但是质量很好。香瓜便宜一些,五千元一袋,大约两公斤的样子。摊主也不主动吆喝,买的人一般既不还价也不太挑选,付了钱拿了就走。市场里的鱼种类很多,大多是海鱼,鲜鱼和鱼干都有,因为语言的困难,我没有在市场里买过菜,都在超市里解决。

  我所在的那座小城的商业街远不如国内的繁华与热闹,每天上午直到近中午,商店才陆续开门,到了傍晚时,街上的气氛便开始热烈起来,下了班的人们和放了学的学生出来活动,而到了周末或节假日,大多数的商店也关门休息,街上冷冷清清的,需要什么,要提前几天准备好。刚去时还真有点不习惯。

  身兼中韩女性美德的一瑛

  据我观察,中韩两国在妇女就业问题上的看法和做法颇为不同。我在那里认识了一个华侨家庭,丈夫是中国大陆去的研究生,妻子一瑛是出生在韩国的第二代华侨。夫妇俩开办了一家中国语学院(相当于我们的语言补习学校),招收当地的孩子学习汉语。现在全韩国有一股学习汉语热,情况不错。一瑛告诉我,她的一个韩国女友家境并不好,只靠丈夫一人在外工作的收入明显不够。一瑛便鼓励她出去工作,但是那位韩国太太却不愿意接受出去工作的建议。问她为什么,回答竟是怕丈夫因为妻子出去工作有了收入而放弃自己现有的职位,而一个家庭的经济是应该由丈夫来支撑的。如果丈夫收入低,就过得紧一点。如今四十岁以上的家庭大多还是男主外女主内,不过现在的韩国女青年完全不一样了。我所教的四年级女生个个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珍珠去汉城的大学读研究生,将来要做老师;惠美去报考航空小姐,一次不行,下次再努力;善英则立志要成为一个广告设计师。过去大学学历是女孩子最漂亮的嫁妆,现在是女孩子走向社会工作的基础。我所在的大学还成立了女大学生就业开发中心,聘请校内的各国老师一起为四年级的女大学生开课,课程完全为了她们就业的需要设计。这方面一瑛是个先行者,虽说丈夫和她一起打拼,但她才是这个语言学院的主心骨。她的父母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移民到韩国,白手起家。后来父亲去世,母亲独自支撑着家庭,养大了几个孩子。一瑛皮肤白皙,五官端正,非常能干,毕业于国立全北大学,她和学中文出身的丈夫一起为了生活努力工作,养育两个可爱的孩子。从表面看,一瑛很要强,学院越办越好,每年都有学生在全国中小学生汉语演讲比赛中获奖,也已贷款买下学院的房子和自己住的公寓。但是为了支付房子的贷款,他们放弃了近年暑假回国的打算。一瑛的丈夫同时还在本地的大学里读哲学博士,以图今后的发展。一瑛丈夫的导师告诉我们,一瑛太要强了,她母亲家里其实很有钱,也非常愿意帮助她,但是被她拒绝了,她完全可以不这样苦自己的。从一瑛的身上,我既看到了韩国女性贤惠吃苦忍耐的美德也看到中国女性独立坚强的精神,真的很美。

  在那里时间久了,感觉到这是一个传统和现代并存的国度。我认识一个在大学里教书法的老师,每天穿着韩国传统服装,带着黑纱学士帽,开着他的起亚小车到学校里去上课,怀里还揣着手机,随时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人们都很有礼貌,小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一个个也都很讲礼貌,即使在路边买一个冰糕,也会向卖冰糕的大婶鞠躬致谢。

  汉泰告诉我,他到中国以后,被中国的一切深深吸引,喜欢时刻变化动感十足的中国,喜欢精神奋发积极进取的中国同学,希望在中国多待几年,把中文学好,在中国发展。所以他利用假期和各种机会在中国旅行,了解中国,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我们国家每年也有很多学生到韩国去留学去工作。我在韩国认识的一位山东籍的男同学,经过几年艰苦的努力,进了汉城延世大学经营系攻读博士学位,虽然面临很多挑战,但他告诉我有信心战胜困难,再难也要挺住,一定要把学位读出来。这个山东来的农家子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这里面固然有他自己的努力,更有他的韩国教授的苦心培育。

  在韩国的日子已经渐渐远去,但是想起来仍让人觉得有一种独特的感觉,即陌生又熟悉,令人不能释怀。

  作者:作者系复旦大学古籍所教师 庞米

  (来源:上海证券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