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挑衅中国,日本骨子里安的什么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 02:41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小泉参拜不但引发了外交灾难,而且还恶化了东亚地区局势

  小泉的短视行为必然会损害中日、韩日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商机稍纵即逝,日本商人绝不愿因“小”失“大”

  中日之间的磨擦很有可能由目前的油田之争、靖国神社参拜等个案问题,向“构造性
对峙、猜疑”方向发展,若不及时沟通,双方关系可能失控

  一个星期之前,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一意孤行地参拜了靖国神社,结果遭到中韩等邻国的强烈谴责。然而,日本方面非但没有反省,反而变本加厉地加以辩护和歪曲。

  10月23日,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在“朝日电视台”节目上竟然节外生枝地攻击中国,他说日本需要建立一种“更为平等”的对华关系,而不能事事“顺从”中国。对于这一昧于事实的说法,外界评论说这简直就是向中国“外交宣战”的“恶意外交”。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刘江永教授对本报指出,他同意小泉政权“恶意外交”的说法。不过,刘教授同时也认为,“小泉主要是要讨好日本激进的右翼保守势力,表明日本并没有改善中日关系的足够诚意,也使日益恶化的中日关系更加寒冷”。

  小泉外交“四面楚歌”

  小泉的一意孤行严重伤害了邻国人民的感情,外交阴云再次笼罩日本上空

  事实上,在小泉“拜鬼”之后,日本外交正面临一种“四面楚歌”的局面。就在小泉到靖国神社的当天,日本不少评论就指出:“基于2005年是战后60周年,日中、日韩关系将会在参拜后重新受到创伤”。正如《韩国时报》近日就此刊发的一篇题为《一场外交灾难》的社论所说,小泉参拜不但引发了外交灾难,而且还恶化了东亚地区局势。

  原以为能够在本月23日前往中国,与中国外长李肇星会谈的町村信孝,就因为小泉这次参拜,访华行程也被取消了。中方在解释这一立场时表示,“鉴于目前的严峻形势,町村外相访华不合时宜,中方不便接待”。

  10月24日傍晚,中国驻日大使王毅在东京“日中友好电影之夜”上致辞时表示:家人之间不要相互伤害,邻居之间、两国之间也应如此。他在谈到目前陷入僵局的中日关系时表示,“要求日方顾及中国人民的感情”。

  不仅如此,10月25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在会见以共同社为首的日本新闻工作者访华团时也透露,在11月召开的APEC首脑会议上,中日首脑会谈的可能性也“感觉很困难”。

  与此同时,韩国政府也坚定地表示,“除必须的外交交涉”外,“不继续展开对日活动”的外交政策。尽管,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于10月27日访问了日本,但这并不表明韩国对日本政策有什么转变。潘基文在行前说,“我们强烈抗议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韩日关系的最大绊脚石。”

  韩国政府高层负责人对此解释说,此次访问的目的在于向日本通报韩方的立场,即如果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等行为持续下去,两国关系将很难发展到最基本对话方式以上的程度。该负责人还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两国间的定期首脑会谈(每年两次)也可能面临困境。

  另外,小泉此次参拜还给将于下月18至19日举行的釜山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蒙上了一层阴影。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郭定平教授指出,“这次APEC会议按计划将讨论各种重要议题,比如日益严峻的禽流感和恐怖主义等问题。但是,小泉这种节外生枝的举动,使会议很难完美举办,因为中韩领导人显然不愿意会见小泉”。

  面对再次笼罩日本的外交阴云,小泉也不得不承认,近期难以改善同中国和韩国的关系,他说“也许等到10年、20年、30年以后,才不会成为问题”。

  美劝止日过火行为

  美国的如意算盘是保持东亚地区的动态战略平衡,但又不希望导致地区冲突

  对于日本和中韩等邻国的“历史纠纷”,美国政府一直坚持中立态度。但是,近期以来,美国越来越打破沉默,开始对日本有所批评。

  郭定平教授认为,“美国担心中日关系恶化,导致地区动荡。所以,美国要在一定程度上对日本的过火行为加以劝止”。

  有一种理论似乎颇有说服力,称目前美国亚洲战略重点是牢牢控制日本,同时警惕中国,即所谓“挟一个,看一个”的策略,其实质就是让亚洲人打亚洲人。如此,美国只是把日本当成一条军犬,看住潜在的对手──中国,并让“中日互制”:既利用日本压制中国,又利用中国压制日本,交替进行,最后的结果中日必然是“两败俱伤”,而美国坐收“渔翁之利”。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张琏瑰教授认为,“美国的如意算盘是保持东亚地区的动态战略平衡,但又不希望导致地区冲突。所以,美国对中日都会有所制约,要他们保持‘和平’”。而10月20日,美国联邦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亨利·海德通过“书信外交”方式对小泉表示尖锐批评就被外界广泛解读为美国试图保持东亚战略平衡的一种努力。

  日经济界深为忧虑

  小泉策略性的短视行为引发中国和韩国的周期性回击必然会损害中日、韩日长远的战略利益,继而影响整个东亚地区的长远利益

  在中日关系持续“降温”的同时,日本经济界一些有识之士担心,不久的将来“政冷经也冷”的恶果恐怕将会暴露出来。他们倾向于认为,小泉策略性的短视行为引发中国和韩国的周期性回击必然会损害中日、韩日长远的战略利益,既而影响整个东亚地区的长远利益。所谓东亚的长远利益,就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框架下实现区域整合。中日不和,东亚整合就缺乏了两大基石,东亚“10+3”业已形成的共识和协作框架就会落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沈骥如研究员指出,目前中日经贸关系显然已受到中日政治关系趋冷的影响。他认为,“这主要是人们对中日关系的走向不明确,本来政治和经济应该是一对良性互动的关系,可是中日之间的这一关系却被人为逆转,呈现恶性发展的态势。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结果就是投资者心存疑虑,裹足不前”。

  目前中国每年大约能吸引了600亿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世界之最。中国出口势头也非常迅猛,外汇储备持续上升,现已高达7000亿美元,屈居世界第二。日本商人明白,商机稍纵即逝,所以,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上,他们绝不愿因“小”失“大”。

  据一些媒体报道,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日本经团连会长、丰田汽车公司社长奥田硕和日本经团连副会长、新日本制铁公司社长三村明夫及住友商社总裁宫原贤次等几位经团连高层人士,曾在9月30日前后访问北京,并先后会晤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国家主席胡锦涛。香港著名实事评论员阮次山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撰文指出,此举表明日经济界对目前中日关系发展的深深忧虑。

  中日关系如同砌砖墙

  中日关系就如同砌砖墙一样,要一块砖一块砖地砌,但要塌下来,只需瞬间

  众所周知,中国和日本实现邦交正常化已经33年了,但现在中日关系却正陷入史无前例的谷底之中。对此,加拿大著名军事评论家平可夫指出,中日之间的磨擦很有可能由目前的油田之争、靖国神社参拜等个案问题,向“构造性对峙、猜疑”方向发展,现在若不及时沟通,5年内双方关系可能失控。

  其实,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据日本《产经新闻》10月23日报道,日拟建“海上基地”对付中国。直接的触发原因,据说是上月一架日本海上自卫队P3-C侦察机,在春晓气田附近被一艘中国驱逐舰的武器系统锁定,而不久又有5艘中国战舰出现在同一水域。日本担心这里可能很快将成为“两军对垒的地方”。

  一贯敌视中国的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最近在美国《外交事务》双月刊上表示,中国不是亚洲醒狮,日本才是。日本将会在中国和朝鲜的挑战下,像旧武士般崛起,将承担一定牺牲,成为非白人的第一个成功强权。在他看来,中日问题早已成了“结构型的火药库”,只要这个结构不变,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改变。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王义桅副教授则认为,“这种复杂心态使得日本当局试图从多方面对中国的发展加以防范和牵制,结果导致中日关系因双方各自确立和强化自己的国家主体性而产生激烈的对立和冲突”。

  面对中日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张琏瑰教授认为,“最要紧的就是,中日两国领导人要多做沟通,消除战略误会,确保两国之间的永久和平”。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和日本的高层领导人早于四年前就开始停止互访。此后,两国沟通和交流的地点则转移到了两国同时参加的国际会议上。但是,由于小泉上台5年来,每年都要“拜鬼”,这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所以,目前连这一会面机会也渺茫了。

  事实上,早在今年5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在会见日本自民党干事长武部勤和公明党干事长冬柴铁三时警告说,中日关系可能毁于“一旦”。胡锦涛同时还对日本客人指出:“如果我们打个比方,中日关系就如同砌砖墙一样,要一块砖一块砖地砌,但要塌下来,只需瞬间。”

  《国际金融报》 (2005年10月28日 第十五版)

  作者:本报记者葛传红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