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广告主:群体意识缺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 09:25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张帆

  “在我所遇见的广告主中,有不少实在比较搞笑,也许他们自认为自己是聪明的,可我却看得很清楚,他们都走进误区了,而且越来越往误区里面走。”在广告业混迹多年的一位广告人对记者说。在广告人的眼中,广告主往往分为这样几种类型:

  有的广告主属于传统型,对广告持否定态度,其中的原因有的企业是因为没有长远发展目标,经营者在任期内一味求稳,不想在广告方面有太大投入;有的则还是有好酒不怕巷子深的传统心理,只要企业能过得去,就尽量削减广告费支出;第三种人自认为聪明,觉得自己的脑袋足够用了,没必要借广告公司的脑袋。等等。

  有的广告主属于急功近利型。这种公司一旦选定了广告代理商,就要求速成。事实上,这是违背规律的,广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子系统都承担着相关的职能,哪个环节不到位都会降低效益。期望值越高,就会越失望,对广告公司就产生不信任感,就会不断地更换广告代理商,导致传播上的差异,与消费者沟通的声音南腔北调,造成广告费的浪费。

  有的广告主则过于依赖广告。可“广告一上,黄金万两”,秦池酒的例子已经是昨日黄花。现在已进入品牌制胜的时代,传播方式进行整合,其核心是将与营销相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体化,而这一切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专业广告人员对产品的了解不会比委托人多,毕竟他们制造了这种产品,并把大部分时间耗在这产品上;同样,对于广告行业,广告主也很难了解的比专业广告人员多,因为他们成天在和广告打交道。

  还有一种广告主则让广告公司最为头疼,那就是过多干预。广告主头脑中有想法,却不一定能描绘出来,一旦与广告公司合作,面对广告公司的提案时,就依照他固有的想法去进行修改与肢解,直到将广告公司的作品几乎改成他的作品才能通过。

  而在专家眼中,广告主的问题确实很多。

清华大学市场营销系副教授宋学宝对记者说,中国广告主存在的问题,一是短期化思维,过于注重短期效果。他说,你看现在电视上的广告,注重品牌宣传的并不多。有些广告主还是把媒体神化,并不是靠自身的管理来让企业成功,而是妄想通过媒体的宣传来达到目的。其实,广告只是一个企业进入消费市场的敲门砖,一旦产品的质量、服务等等跟不上,广告也许就变成了企业的致命杀手,坏名声往往比好名声传播得更快。二是缺乏科学的广告营销思维,像现在,有很多媒体或者社会机构都成立了针对媒体的调查中介,提供收视率、发行量、受众面等种种数据与分析,但事实上有多少广告主会购买这些信息,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呢?于是造成的结果就是,企业做广告扎堆。不论企业自身的实力、品牌,产品的定位与主要消费群,都往热点媒体挤,“打群架”。事实上,有些企业并不具备这种实力。而宋学宝指出的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广告主数量大,分布广而散,因此,缺乏横向的联系。其实,广告主自己也是一种经济力量,完全应该进行合作,成立相关的组织。像现在,媒体有自己的行业组织,广告商也有自己的协会,但广告主却始终没有联合起来。如果能联合,完全是可以为这个群体争取一些利益的。比如,就可以和一些媒体进行谈判,或者对相关政策发表自己群体的意见。前几年有人提出成立广告主协会,可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建立起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