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一意孤行地于10月17日再次“拜鬼”之后,引发了中韩等国的强烈抗议。而与日本关系一直友善的美国也于近日打破沉默,通过外交渠道向日本提出批评。
美“书信外交”批评小泉
据韩国《东亚日报》24日报道,美国联邦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亨利·海德10月
20日通过“书信外交”的方式,强烈批评了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做法。
海德在向日本驻美大使加藤良三传递的书信中表示:“靖国神社是祀奉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犯的场所。非常遗憾日本政府人士反复参拜靖国神社。”
海德在信中还对靖国神社进行了清楚的定位,他说:“祀奉战犯成了二战未解决历史的象征,同时也成为了诱发太平洋战争的军国主义倾向的象征。靖国神社摆放有14名甲级战犯的灵位和1000余名乙级、丙级战犯的灵位。”
海德在此次书信中,还再次强调了麦克阿瑟“东京战犯法庭”的正当性。他表示:“东京战犯法庭和德国纽伦堡战犯法庭一样,并不是‘胜者的正义’。”
对于海德的这封信,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沈丁立教授指出,“这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毕竟历史是不容美化和篡改的”。
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美众议院全体大会就全体一致地制定了《对日本战争胜利60周年》决议,海德的这封信可以看作是指责日本政府遗忘历史的第二次努力。
美国改变态度意义重大
其实,对于日本和中韩等邻国的“历史纠纷”,美国政府一直坚持中立态度。所以,这次海德的信件让人感到多少有些意外。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郭定平教授对本报表示,海德作为美国政界的官员,通过“书信外交”方式,表明是一次很严肃的外交事件,代表了官方身份,而不能认为是私人性质的,这在美对日关系史上是不多见的。
除此之外,郭定平教授还认为,美国此举有着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这表明美国和中国在历史问题上有着更多的共同点。“因为在二战期间,中美两国是盟国,共同经历了战争,面对着同一个敌人———日本。诸如太平洋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神风攻击队等等也都还留存在美国人的记忆里”。
二是,美国担心中日关系恶化,导致地区动荡。美国此举实际是对日本的警告,防止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最近,中美关系进一步缓和,包括拉姆斯菲尔德在内的美国政府高官对中国进行密集访问,表明美国把中国看成一个重要国家,要与中国保持战略对话,并对日本的过火行为加以劝止。
事实上,在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军国主义是抱有戒心的,在为日本制定的“和平宪法”中也确立了“政教分离”的原则,并禁止日本政府公职人员参拜靖国神社。这在当时是非常明确的,但冷战爆发之后,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就对日本的限制放松了,此种政策已经持续几十年而不变。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刘江永教授对记者指出,“海德通过书信批评小泉,表明美国对日历史问题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这是给外界非常重要的一个信号”。
日本声称不会向压力屈服
对于外界的批评和指责,日本依然故我,抱着置之不理的态度。日本外相町村信孝10月23日还强硬地表示,声称日本过去太顺从中国,“日本政府出于对战时侵略罪行的责任,对中国长期采取低姿态,而现在是日本和中国发展平等关系的时机了”。他还为小泉17日参拜靖国神社进行辩护,称此举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也象征首相不会向外国压力屈服”。
刘江永教授指出,日本外相的言论,“主要是为了回应日本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但此种言论也给日益恶化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表明日本并没有改善中日关系的足够诚意。”
《国际金融报》 (2005年10月25日 第八版)
作者:本报记者葛传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