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认同感令我留在夏新20年(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 02:12 京华时报
  作者: 刘奇来源:
认同感令我留在夏新20年(图)
  和夏新一起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认同感,是李晓忠最为看重的东西。(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胡雪柏 摄

  李晓忠是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家伙。

  “他的话不多,可是总能说到点子上。”———夏新内部员工这样评价他。

  “李晓忠生性谨慎,但是不缺少冒险精神,而且总能成功。”———夏新的经销商如是说。

  “如果让我评价同行的老总,我最看好夏新的李晓忠。”———2002年,波导总经理徐立华在被媒体要求评价同行时表态称。此时,徐立华仅仅在一次会议上和李晓忠有一面之缘,他的判断来
自于对李晓忠踏实作风的感受。一个电话定未来

  1985年,20岁的上海交大电子工程系毕业生李晓忠面临着人生的第一个重要抉择:是选择去深圳闯荡,还是到厦门从事自己擅长的技术工作。

  李晓忠最终选择了厦门的夏新电子,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个江西人在厦门一呆就是20年,从普通技术员一直做到夏新总裁,并在这里成家立业。

  对于毕业择业的过程,李晓忠不愿意多提,但李身边的人回忆,决定年轻李晓忠前途的,仅仅是一个长途电话。

  按照那时的分配制度,李晓忠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当时,清华大学和上海交大是全国仅有的两所可以进行就业试点的院校,李晓忠的不少同学都选择了南下深圳。但李的班主任认为,到深圳的学生大都是在做生意,脱离了电子工程专业,是“不务正业”。

  班主任的看法和当时担任班长的李晓忠想法一样,由于和班主任关系很“铁”,李于是和班主任一起在学校图书馆查阅报纸。由此第一次发现了夏新,但李晓忠只知道这家位于厦门的企业成立仅仅三年。“当时还是中外合资企业,做录像机的。”其他的知之甚少,吸引他的实际上还是能够从事技术工作。

  李晓忠和班主任一起去打长途电话,“我们的毕业生要不要?”对方答应了,李晓忠就和一个同学一起来到了厦门。

  “其实我进夏新的过程非常简单。”在夏新待了20年后,李晓忠已经把这家企业深深地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在外界看来,李晓忠就是夏新电子,夏新电子就是李晓忠。

  最看重认同感

  “你为什么一直留在夏新?”记者问李晓忠。

  在听到这个问题后,李晓忠一愣,随即以开玩笑的口吻说:“主要是没有猎头来挖我。”言毕哈哈大笑。

  但笑完后,李晓忠认真地说:“我是和夏新一起成长起来的,夏新是一家实实在在的企业,踏实的性格对我的脾气。”

  “如果没有人赶我走的话,我可能一直都会呆在这里了。”李晓忠对记者表示。

  李晓忠称,在和夏新一起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认同感,是他自己最为看重的东西。“我在夏新干得很满意,而且看得到很好的前景,没有任何理由要离开。”

  李对企业的忠诚也在影响着他的下属。

  据夏新内部员工透露,李晓忠多次在夏新的会议上讲,夏新要坚持自己培养的人才,只有对企业有认同感,才可能在夏新得到好的发展。

  李晓忠解释称,其实他并不排斥外来人才加盟夏新,夏新的不少中层都是曾经在其他地方工作过一段时间。

  “但是,夏新并不会把希望寄托在空降兵身上,夏新历史上没有空降兵一来就担任要职的例子。”李晓忠向记者掰着指头数,在他印象中,夏新只有两个空降兵做到了较高的职位,但也只是事业部总经理级别,没有达到公司管理层的高度。

  在管理上,李晓忠也信奉给员工空间,李晓忠表示,如果有好的待遇,他并不反对自己的员工去别的企业。“夏新的待遇在业内不是最高的,但在培养人才方面我们不遗余力。”

  努力就有空间

  在李晓忠的性格中,除了东方人信奉的谨慎、低调外,忍耐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日后的成功。

  1985年,抱着一腔热情进入夏新的李晓忠,发现自己的技术特长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当时的夏新仅仅创办3年,仍然处于主要为别人代工生产阶段,技术、设备、方案都是引进,几乎不需要自主开发。

  被安排到技术引进部门的李晓忠,开始发现自己成了闲人,几乎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

  在对当地媒体的回忆中,李晓忠如此描述那段“清闲”时光:“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每天学学日语,看技术资料,只能看不能动。”

  这样的时光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当时的多数技术人员后来选择了离开,在同事或出国或跳槽的时候,李晓忠选择了忍耐,没有离开夏新。

  至今,李晓忠仍然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当时夏新处在发展阶段,如果夏新很大,你不容易找到位置,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只要努力,自然就会有空间。”

  不过,李晓忠还是很羡慕现在的夏新员工:“一进来就有事做,可以参与到夏新的研发当中。”

  2000年前后,国产手机发展非常迅速,领军企业波导、TCL都采取了主攻中低端,以价格优势和“人海战术”迅速打开市场局面,只有排名第三的夏新一家在坚持中高端路线。

  有人劝李晓忠,放弃高端市场,上马低价手机,可以迅速增加市场销量,提高占有率排名,但这一方式最终没有被夏新采纳。“我们也试过波导和TCL的模式,但是最终被证明不适合夏新。我们要耐得住寂寞做高端。”李晓忠说。

  李晓忠的忍耐又获得了回报,夏新获得了国产手机中最高的毛利率,在2004年开始的手机全行业衰退中,其亏损额要小于TCL和波导。两次痛苦教训

  在李晓忠的职业生涯中,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但在面对挫折时,李晓忠往往能够及时总结教训,并迅速加以改进。

  记者问他:“在你过去20年的工作中,最大的失败是什么?”李晓忠沉吟了一会儿回答说,“伤心往事不要提了,人要向前看。”

  不过,他并不回避自己的历史。

  1993年,李晓忠被调到夏新出口办公室担任副经理,但做技术出身的李晓忠此前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这也成为他至今为止做得最不成功的职位。“一年下来一个单子都没有做成功,出口业绩是零,有一段时间很难受。”

  失望中,李晓忠自己向公司领导提出要去读书,充实自己。在得到批准后,李晓忠利用这段时光,拿到了厦门大学的MBA学位。

  李晓忠在这次惨痛失败后得到了一个教训:“没有自主技术,根本不可能打开海外市场,想把进口的东西转手出口?根本就是瞎掰嘛。”

  1995年,李晓忠在读完书后回到了技术岗位,这次教训,使他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极度重视研发,也由此为夏新的几次成功转型打下了基础。

  在出口岗位上受挫后10年,李晓忠又犯了一个错误。

  2004年3月,夏新电子发布公告,称和南汽达成协议,将出资1.75亿人民币和南汽合资成立南京君达汽车车身有限公司,预计在当年5月正式挂牌。

  当时的“造车热”方兴未艾,在夏新之前,国产手机老大波导也刚刚和南汽合资,引进南汽的英格尔车型,并改名为新雅图进行销售。李晓忠对外宣布的思路则是,通过和南汽合资,夏新可以进入利润丰厚的汽车行业,而且夏新在电子制造上的优势,也有利于抢占新兴的汽车电子市场。

  但李晓忠的判断出现了失误,汽车的高利润在当年迅速下滑,而手机的冬天也提前到来了。9个月后,夏新不得不在今年1月宣布放弃和南汽的合作,撤出对汽车行业的投资。

  “还好撤退得早,在和南汽达成协议后,夏新在9个月的时间里,还没有向汽车投过一分钱,损失非常小。”李晓忠对这次失败颇为庆幸。

  这次教训使李晓忠放弃了跟风造车的想法。“企业经营不能靠投机。”李晓忠对记者表示,夏新在今后2-3年内,都不会进入新的领域,而以后多元化,也只会坚持和电子制造相关,不碰不熟悉的领域。“今后夏新再也不会造车了。”

  和李晓忠从汽车业撤退决策对应的是,在夏新撤资后不久,另外两家在夏新之前进入汽车业的手机企业波导和奥克斯,也先后从汽车行业中撤了出来。不愿家人曝光

  在面对媒体时,李晓忠总会尽量满足媒体的提问,但一旦话题涉及到自己的家人,他则往往会采取回避的态度。

  在采访前,夏新电子新闻发言人王治全一再提醒记者,“李总不愿自己的家人曝光,他更习惯在公众面前保护自己的家庭隐私。”

  夏新内部员工都知道,李晓忠非常喜欢自己的女儿。但据说就是这样,凤凰卫视在采访李晓忠的时候,由于李出言谨慎,主持人几乎没有问出什么来,后来主持人从李的女儿聊起,他才慢慢变得稍微健谈,但谈了几句以后,话题又回到了企业上来。

  记者几次试图让李晓忠谈及自己的家庭,但均被他婉言谢绝了。“咱么不谈这个,好吗?”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李晓忠仅仅表示,经营企业的忙碌并不会妨碍其对家庭的重视。

  “我不认为事业和家庭是一对矛盾,其实只要有心,时间总是能够挤得出来的,我很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李晓忠称。

  而记者私下从夏新内部了解到,李晓忠的夫人并非圈内人,目前在厦门一家研究所从事涉外经济的研究工作,是李晓忠到厦门以后认识的,但就算在夏新内部,也没有多少人对李晓忠的家庭有太多的了解。“不管在什么场合,他都会注意保护自己的家人。”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