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来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3日 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国企改革需推CFO“解放运动”

  10月17日,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公布的一个针对亚太区企业CFO(首席财务执行官)的调查报告显示,近一半的CFO仍把时间“浪费”于交易流程方面,在中国大陆,这个问题尤为严重。

  客观地说,内地企业对这个问题很难有深刻的认识,因为内地不少企业只是引入了CFO的概念,却没有多少企业家真正去了解这个职位的内涵。从国际情况来看,财务官的职能正向多元化发展,既包括固有的财务职责,也包括主动提供前瞻性的业务分析,参与管理决策,以及评核公司管理表现等等。在不少跨国公司,往往都是财务官接任总裁或是CEO的职位。但在内地,许多企业(包括国企)只是把CFO当作一个财务管家,而且往往是“任职唯亲”,这固然与中国企业的代理制不完善有关,却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些企业主并没有把CFO的内涵了解清楚。

  笔者认为,处于国企改革关键时期的中国,应该积极推动CFO的解放运动,把CFO从繁杂的日常财务交易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更多地参与业务管理,从财务角度发挥其战略作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商科院校也应该在课程设置方面加以调整。培养有国际战略眼光的企业财务专家,而不是只会做账的账本先生。

  (潘雪/北京)

  期待金融富豪不再吊诡

  贵报上期文章《2005金融富豪榜:吊诡的名单》指出,那些未能被列入“胡润榜”的金融大佬,其故事反而比上榜者更精彩而且更具代表性。的确,胡润的排行榜基本上并没有受到富豪们的热捧,反倒是过去上榜的富豪不少认栽。在多数普通老百姓看来,这些富豪进军金融业意味着中国金融改革决策者需要面对另一层挑战等等,都可归于“吊诡”。

  笔者以为,“民富”才能“国强”,我们丝毫不能否认那些靠勤奋与智慧致富的金融家的价值。如果中国能真正出现几个索罗斯级的金融富豪,胡润的排行榜岂不是更有看头?

  但是现有的中国金融富豪似乎并不能让人联想到罗索斯,这一点笔者和胡润同样失望。正如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所说,中国现在的问题是“赚快钱”的人太多,整个国家都出现了一种赚快钱的文化。或许,正是这种图快的心理给一些人心中种下了不可避免的“吊诡”因素。但愿胡润下次排出的金融富豪榜不再吊诡。

  (陈仪来/福建)

  向直面真实的巴金致敬

  贵报上期的《晚年巴金》写得很好。笔者以为,巴金之值得我们缅怀和敬佩,除了他的文学成就,更在于他晚年直面真实的勇气与胆识。

  对中国来说,“文革”是一场我们党和国家早有定论的“浩劫”。有人说,除了写在纸面上的结论,还需要有机制上的改革,这样才能避免悲剧的再一次发生。这当然是再正确不过的意见。但还不够,因为再好的机制,也可能被后来者改变。更重要的是要让后人对悲剧有真切的认识,如此才能更坚定地推进中国正在进行中的改革,更自觉地维护改革后的机制。而这,就需要直面历史,需要有巴老所提供的真实可感的历史“材料”。

  巴金的可贵,一是他提倡的讲真话。二是他的反省从自己开始。“把笔当作手术刀一下一下割自己的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然而对一个真正诚实的人而言,留着伤口不去医治,则更为痛苦。恰如《南方周末》1999年的“刊首语”所说: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

  (代忘/湖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