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3日 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金融时报》(10月21日) 中国在重新调整增长模式 昨日公布的中国季度实际GDP增幅波动甚微,这体现了其经济本身的稳定。
过度投资仍然是一个问题。在今年前9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升至54%,高于上年同期的48%。幸好扩张最为迅速的领域被控制在缓解能源生产与基础设施领域瓶颈问题方面,这应能降低经济过热的风险。这表明政府将不会限制此类投资。近期广义货币增长速度加快,市场利率水平不断下滑,也为上述看法提供了论据。 净出口值在GDP中所占的份额不断增长,这是一个比较新的趋势。中国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不仅使发生贸易摩擦增多,同时也会提高中国经济对海外事件的依赖度。不过,不应扩大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投资和净出口在GDP中所占比例不断增长,反映出中国在重新调整增长模式(使之有利于推动消费)方面取得进展依然缓慢。 《金融时报》(10月21日) 外资抢滩中国银行:为何独缺日本? 许多全球金融界的知名银行在抢滩中国银行,如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瑞士联合银行UBS和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但反常的是:没有一家日本银行。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UFG、瑞穗Mizuho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SMFG是日本三大银行,也位列全球最大银行之列,它们为什么不参与“抢滩”呢? 日本大型银行在中国的业务的确有限,它们的主要角色是向在中国当地经商的日资企业提供批发银行服务。日本银行之所以没有超出这个业务局限,部分原因是它们一直忙于处理国内诸多问题。日本几大银行在1990年代获得政府纾困后,现在仍然欠日本纳税人的钱。如果它们有任何剩余资本,它们会首先还钱,而不是到中国投资。所以如果参与国际竞购战,日本银行很有可能没有能力出更高的竞价。 但摩根士丹利信用分析师Rieko McCarthy认为,随着银行业的复苏,日本银行开始着眼海外可能包括在中国,收购只是时间问题。但鉴于近期欧美银行与中方的结盟热潮,问题将是,到那个时候中国还剩下多少合适的收购目标。 《华尔街日报》(10月20日) “和平和繁荣”的中国崛起令美国欢迎 尽管受到一些国内批评,但布什政府目前已经一起努力,试图推动一种鼓励中国沿着和平和负责的道路崛起的政策,这意味着中国采取负责任的行动时就应给以赞扬。 上月在中国的调解下六方会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朝鲜原则上放弃核武,这一问题也是拉姆斯菲尔德此次访华的主题之一。在他之前访华的斯诺向中国提供了一些很有见地的经济政策建议。 拉姆斯菲尔德此行的态度是积极的,在对中央党校的一次演讲中,他称“和平和繁荣”的中国崛起受到美国欢迎,并呼吁在对付恐怖主义和传染病威胁上加强合作。拉姆斯菲尔德令很多人感到吃惊,因为在访问中对中国伸出了友谊之手。虽然他的批评者经常不愿意承认,但他确实在外交场合表现得很有效率。 《华尔街日报》(10月20日) 最高法院的任务 布什提名迈尔斯为最高法院法官的决定又引起了人们的争论,但这一争论还是集中在引人注目的宪法性事务上。当然,平等保护、自由权利和正当程序等是最高法院的关键职责,但它们所占的案件份额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最高法院处理最多的是刑事案件、知识产权保护、管辖权争议、反垄断、税收、证券法和其他商法领域的案件,它们对美国工商界和经济自由非常重要。关于它们有很多争议,但确实对商业投资产生了巨大影响。 也有一些产生负面影响的判决,涉及到惩罚性赔偿、政府征收私人地产权力等领域,反垄断法也存在适用过宽,这些都会长期影响美国经济。为什么代表300多万家企业的美国商会支持迈尔斯,一个原因就是她有商法领域的较丰富经验。 英国《卫报》(10月20日) 布什:“冒牌”的保守主义者? 布什是现代美国最保守的总统。他在吸取他父亲的教训不在右派内部树敌——当年导致老布什下台的一个原因是保守派的倒戈。 布什在政治、经济、宗教、国际关系等事项上的保守主义立场得到了右派的欢迎。布什的第二任期可能更加右倾,如将福利体系私有化,但他忘记了民众支持一位保守派总统的前提是他不触动福利体制。伊拉克问题在继续困扰着他,卡特里娜事件则暴露了布什的任人唯亲。 而提名迈尔斯、不是精心培养的右翼接班人为最高法院法官,最有可能引发右翼的倒戈,他们认为迈尔斯只是布什的宠臣。布什之所以这样选择是为了能更顺利地使提名通过,但他因此被指责为“冒牌”保守主义者。尽管布什想避免遭受他父亲的报应,他所做的却在重新招来这一报应。 德国《商报》(10月20日) 两党的欧洲政策相差无几 英国政府一直都很希望可以与女总理默克尔就“新欧洲政策”形成同盟,但大联盟在德国的欧洲政策上将更多保持原样。 对比上一届政府总理施罗德与外交部长费舍尔之间“厨师与服务员”式的关系,现在的柏林是由一位“女厨师”与她的三位“副手”考虑其欧洲政策。 其中有一点不容忽视:在核心的欧洲问题上,社民党与联盟党甚至比从前的红绿联盟意见更加一致。相同点还表现在:两党都想拯救欧盟宪法、都想争取自2007年起减少向布鲁塞尔交纳会费、都有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主张。在欧盟合作伙伴问题上,两党的分歧也只是停留在形式而非实质上。英国希望看到的德法关系破裂的情况,在默克尔手里不会发生。对于大联盟的欧洲政策来说,最本质的危险其实是在于,两大政党在同一个错误问题上却保持一致。 德国《世界报》(10月20日) 大联盟的远景 大联盟不仅为国家,同时也为参与其中的政党提供了机会。与基民盟相比,社民党更加迅速地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他们表明了改革的决心,并在一定程度上希望四年之后与曾经的合作伙伴再度同行。 大选很清楚地表明,在德国实行自由经济的改革政策不能获得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可。默克尔需要选贤与能,打开劳动力市场。她让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沃尔夫冈·肖伯勒出任新一届内政部长,实际上是为联盟党在联合政府里赢得更多实现其领导主张的机会。通过选民得到加强的社会力量会改善默克尔改革的环境,而不是使其失去民心。 日本《读卖新闻》(10月20日) 划时代的一致 小泉首相与第一在野党领导在对外交和安全保障政策问题共通认识的基础上互相交换意见,就日美同盟重要性和中国外交战略等方面内容展开了一场划时代的论战。这是小泉首相初次与民主党前原代表进行论战。 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支柱,首相和前原代表都一致认为“日美关系的稳固对于其它亚洲国家来说也有重要意义”。前原代表还主张让美国参加12月份的东亚国家首脑会议,这是出于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经济的影响力与“存在感”的重视。可以说前原代表的态度与民主党的一贯姿态划清了界线,连具体的政策课题方面也处处都看出对日美同盟关系的重视。 前原代表在这次论战后表示:“外交和安全保障是关系到国家存亡发展的最基本问题,以前的思想体系,不论是保守右倾还是激进左倾,在总体的宗旨是没有大差别的。”党派间有这样的一致性是理所当然的,希望前原代表将这种态度一直保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