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什么是纪念巴金的最好方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 09:24 中国经济时报

  罗建中

  10月17日19时零6分,作家巴金离开了我们。巴金的辞世引起社会各阶层的深切怀念,其广泛和热烈的程度是近年来所罕见的。有的地方搭建了吊唁厅,有的地方举办了图片展,文化界人士频频发表悼念文章,读者们走进书店追寻巴金刚刚离去的身影。人们把这位长寿而逝的作家称为现代中国文学的一盏“明灯”。

  在文学据说已经边缘化的今天,一位作家的逝世为什么能够引起社会大众如此深切的关注?巴金为什么能够享有这样的真正的哀荣?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威望,虽然身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他已经是一位国家领导人,更是因为他的良心——一颗火焰一般永远青春的良心,一颗勇于自剖的有尊严的良心,一颗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而敢于说真话的良心。

  鲜花、掌声和眼泪固然是表达了人们对巴金的敬意,但似乎过于平常和简单。那么,什么才是纪念这位可敬老人的最好方式?

  我认为,最好的纪念是接过巴金手上的火炬,把他没有来得及讲完的真话继续讲下去,把他没有来得及实现的愿望努力实现。

  建立“文革博物馆”是巴金的夙愿。巴金的女儿李小林在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甚至说:“文革博物馆是爸爸惟一未了的心愿。”而在这次的悼念浪潮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重要的学者和作家都特别指出,倡议建立“文革博物馆”是晚年巴金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也体现了他反思“文革“历史所达到的思想高度。

  “文革”——这场建国以来最大的浩劫,它所造成的灾难是值得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永远铭刻的,它所蕴涵的丰富的经验教训是值得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反复思考的。对于文革,我们认识和思考的还很不够。了解真相是理性思考的基础,记住历史是反思历史的前提。而在今天,我们看到,有意或者无意的遗忘已经大面积地蔓延,不少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们顾左右而不言它,而在“文革”之后出生的年轻的人们大多数对这段历史相当陌生,此时,难道不需要建立一座铭记悲剧、警示未来的“文革博物馆”吗?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有无比辉煌的文明和历史,而在灾难深重的近代,我们依靠自身的力量站立起来;我们曾经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宣告“文革”这场浩劫性闹剧的破产,今天,我们更应该具有信心和勇气,深入这段黑暗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深刻地思考造成这场民族悲剧的原因,把血的教训变成前进的动力。据新京报报道,中国政府19日首次发表民主政治白皮书,坦陈民主制度还不够健全,将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我们有直面现实的魄力,当然也会有反思历史的勇气,“文革”作为民主对立面最醒目的标志之一,无疑应该成为我们民主建设的最重要的一面镜子。

  在这件事情上,德国坚持不懈的反省之路值得我们借鉴。德国领导人每年都会出席纪念二战的活动。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说:“对纳粹主义及其发动的战争、种族屠杀和其他暴行的记忆,已经成为我们民族自身认同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把纳粹的种种暴行集中地彻底地永久地公之于世,1995年德国政府专门修建了“恐怖之地”战争纪念馆,地点就在柏林市中心。后来,又在柏林修建了大屠杀纪念碑和纪念馆。这些纪念馆和纪念碑不仅是罪恶的耻辱柱,也是人性觉醒和皈依正义的里程碑。由此德国从罪恶的梦魇中得到解脱,致力于和平发展,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彻底走出悲剧的惟一途径是面对全部的罪恶的细节,记住罪恶所带来的摧残生命的灾难,反思罪恶之所以产生并且滋长蔓延的源泉。而掩饰罪恶,淡漠记忆,最可能带来的后果则是让悲剧重演。

  巴金在《随想录》中说:“我并没有完备的计划,也不曾经过周密的考虑,但是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这是应当做的事情,建立文革博物馆,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我只说了一句话,其他的我等着别人来说。”巴金说得很清楚,在反思文革的艰巨的道路上,他刚刚打开记忆之门,在建立文革博物馆这项崇高的国家民族工程中,他只是放下了第一块砖。因此那些把巴金的思考当作对文革的终极的反思,甚至无限制地吹捧的,不会是巴金所等待的人——他们企图用赞美的烟幕弹遮蔽甚至扼杀巴金所催发的反思的萌芽,这与巴金所厌恶的文革中某些人的嘴脸何其相似。这种情况也生动地说明,“文革”

病毒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还在发作。

  巴金在等着一切有灵魂的中国人,一切真诚地面对我们惨痛的记忆而不是虚伪矫饰的人,一切为了说真话而愿意付出代价的人,等着从他的反思的足迹上继续向前的人们。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