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印度财长奇丹巴拉姆前几天来到上海为第三届“印度制造产品展”助威的时候,他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数字:去年这两个占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仅有136亿美元,这只占中国去年对外贸易1%强。和中欧1772.8亿以及中美1696亿美元的贸易额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问题还不仅仅在于贸易额的悬殊。印度向中国出口77亿美元,实现了18亿美元的顺差
,但产品中铁矿石占主导,份额达53%。
“双边贸易种类不广,并未能充分利用双边的比较优势,(我们在)这些方面要作仔细检查。为实现持续高贸易额,贸易品种多样化势在必行。”奇丹巴拉姆说。在他开列的名单上包括农业、乳制品业、食品加工、汽车部件、制药、卫生保健、机床和信息技术七个方面。
“中印之间的产业雷同是阻碍贸易发展的障碍。”一位出口商说。而这也是奇丹巴拉姆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中国和印度是欧美纺织品市场最主要的竞争者,中国和印度在欧洲的纺织品角逐,甚至已经掩盖了中国和欧洲纺织品生产基地———土耳其之间的竞争。而在制药、汽车等领域,中国和印度也都更乐于和欧美的跨国公司联姻。
“尽管绝对额不高,但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却非常迅猛。而且中国是印度的第二大贸易国。”和奇丹巴拉姆一道访华的印度工业联合会会长德维希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说。今年的贸易量预计会达到160亿美元。
而在奇丹巴拉姆眼里,中印之间应该有更大的“抱负”。“单靠贸易不够,因为它仅仅是双方广泛经济合作框架的一个支柱。”他说,“印度向亚洲一体化迈进及其同亚洲的关系,已日益成为我们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事务,我们承诺为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作出积极努力。”
这其实不是奇丹巴拉姆的原创,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2003年在第二届印度东盟商业峰会上第一次提出了这个设想。而现任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则做了发挥。但显然,从136亿的双边贸易到亚洲共同体,无论奇丹巴拉姆还是中国的决策者们,都有漫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