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部委分歧拖房地产调控后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 09:22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章剑锋

  国务院力推房地产调控满十七个月之后,中国房地产陷入一种由分歧与争议交织的混乱境地,除了各个地方正在不遗余力地保全房地产业之外,中央主导本轮调控的主要部委亦不可避免出现分歧与矛盾。

  “各部门在调控中从来就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对经济走势的不同判断和利益取向的不同,随时都可能在调控的过程中显示出来。”中国独立学者袁剑10月12日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称。

  一直以独立观察者身份对房地产走势发出判断与预警的袁剑认为,眼下中央主要部委对房地产形势意见不一致且相互抱怨的现状很令人担忧。

  部委分歧风生水起

  部委分歧与矛盾在启动调控一年之后终于浮出水面,这分歧与矛盾主要存在于主导房地产调控的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及中央银行之间。

  国务院于去年4月份正式点名调控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五大过热行业后,由中央银行率先发力房地产,此后,国土资源部启动了土地大限。而建设部则于当年10月间泡沫争议最激烈的时刻,组织专家撰写了一部《怎样认识当前房地产形势》的报告,此份报告称,即使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房地产过热或结构性过剩现象,也不能就此判断房地产已经是“泡沫经济”。

  报告认为,房地产业有风险存在,不意味着其已挟持了国家金融和经济,房地产金融仍是银行的优质业务,“只要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房地产经济不出现整体过热,就不能轻言房地产泡沫要破灭、房地产经济要崩溃。”

  此外,这份报告还剑指国土资源部推行的集约用地制度,认为高房价动因除真实需求之外,地价也是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称土地储备和招、拍、挂制度实施后,存在着不可回避的制度缺陷,即短期内容易推动地价上涨。

  而中央银行及国土资源部的认识与建设部截然相反,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春天央行调整房贷利率之后接受国内媒体访问时,强调了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真实存在,认为如不加以控制是有风险的。

  此后,中央银行那份引发取消预售房制度争议的《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亦以3万多字的篇章阐述了房地产风险的不容忽视及疏导办法。

  同时与建设部报告相对应的还有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意见,建设部报告出炉后,“地荒论”及“地价拉升房价”遭到国土资源部的驳斥,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相关负责人在多数场合均强调这是一个谬论,称新增用地与存量用地数量完全可供开发,不存在所谓地荒。而房价过快上涨是基于需求等多种综合性因素主导,与地价无关。

  国土资源部同时还出炉了一份季度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称从近几年监测结果来看,全国总体地价水平和主要城市地价年度增幅基本上保持在5%左右,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的局面。

  “中央各部门之间有分工,各司其责。即使没有部门利益作用,从不同行业管理角度出发,看问题不同也是常见的。”中央财经大学投资系博士易成栋对本报记者说。

  但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王宏新博士认为,各司其职、各行其是除了很容易对市场出现不同的判断与认识外还会造成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对全局负责,相互推诿亦不能避免。

  王博士将当前的房地产比喻成一个计划体制下的国有企业,认为整个市场是受到直接管理而非间接调控的,用七个部委管一个行业市场,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主见与立场,也就都没有能力去全面驾驭市场,结果找不到一个对市场真正负责的。

  “多个部委为什么不能形成一个声音?因为责任不一样。国土资源部负责执行土地政策、中央银行监管金融、建设部管住宅,各部门都认为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他们只需履行自己的责任,而不必对其他行业负责。”王宏新说。

  在此情况下,早前七部委联署的调控意见更多时候成为一种不能成效的形式。王宏新认为,借助一种强硬手段推行后,在对市场缺少准确把握与判断的情况下,调控政策不是用力过猛、一刀切,就是对市场敏感度太低。

  体制障碍成问题关键

  “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对政府调控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袁剑说。

  袁剑认为,政府部门对于市场把握能力的欠缺的确存在,但最重要的并不是完全了解市场,而是确立一个好的市场规则,以超然独立的态度去维护市场秩序。

  “各部门本来应该一个拳头打出去的,但实际情况是他们没有成为一个拳头,而是一只叉开五指往外推的手掌。”王宏新说。

  分析个中原因,王宏新认为,每个部委均有自己的行业主导权,这正是体制给予的。每个行业管理部门,尽管本身是中央部委,但又恰恰与中央分离成独立主体,变成了行业部门。某种意义上,中央启动对市场的调控,被行业管理体制给肢解了。

  “必须站在一个改革的角度看问题,不能再吵下去。”王博士说,必须看到需要对此进行改革,现有状况越来越表明,某一个或几个行业管理部门担负不起

宏观调控的责任,他们甚至巴不得调控变成行业管理。

  而在此之前,国家信息中心战略发展研究处处长高辉清告诉本报记者,部门割据实际上是中央对房地产调控政策难以落实的根本原因,他认为,改革宏观调控机制,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利益部门不应该是决策者,且决策者不能是执行者。”

  王宏新对此做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站在改革的角度看,行业主管部门不具有调控职能,只能侧重于市场秩序的日常管理。干预市场应该是政府行为,而检验调控是否有效,要看政府干预市场时是否形成一致声音,热了就要冷,冷了就要热,这其次才是调控政策的选择及其力度。

  王认为,改革必须从体制层面入手,将所有的决策权力收归中央所有,让中央政府成为各项政策制定、谋划、颁令和考核的惟一主体,当中央政策下达后,各部委只需负责执行办理和效用反馈,不能再以多重身份插手其中。

  王宏新同时表示,因为受限于上述体制障碍,中国被调控的市场事实上并没有产生,中国需要一次全盘的市场化改革,而房地产是其重点,因为每个人遵循的规则不一样,扭曲了市场。若不从全局出发培育并推动市场,则只能永远在小问题上进行修修补补,换言之,“我们永远只能穿在一件打满补丁的衣服里。”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