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CCD灾害殃及数码行业日企数码霸主地位动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 08:57 经济参考报

  由于索尼供应的大批元器件CCD出错,全球范围内多个主流品牌的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隐患。业内人士认为,一些垄断型企业为保持优势不断改进工艺设计降低成本,导致一些质量隐患未能及时检测出来,从而演变为整个产业的质量危机。

  工艺事故而非技术缺陷

  日前,索尼、佳能、尼康、富士、理光、柯尼卡、美能达、奥林巴斯均在其中国网站上宣告,其部分数码产品因CCD出现成像问题而免费维修或延长保修期。根据上述企业的公告,目前问题数码相机型号已超过70款,多数为畅销机型并已大量流入市场。索尼表示,问题CCD的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处于拍照/拍摄状态时,液晶显示屏或电子取景器可能会出现图像扭曲或无图像的情况。

  众所周知,国内

数码相机市场一直被日系企业垄断,上述企业几乎占据中国市场的九成,而在全球市场上,日系数码相机产业也是名副其实的霸主。

  据了解,日系品牌在同一时间集体出事,缘于共同使用了索尼在2002年10月至2004年3月生产供应的CCD元件。所谓CCD,是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中的核心部件,用于感光成像,相当于光学传统相机中的胶卷,被喻为数码相机的“心脏”。索尼设在日本九州的索尼CCD生产线,在生产工艺的改进过程中,调整了引线接合设备的设定,从而影响了引线与电极进行复合焊接的稳定性,进而,引起碘化合物粘合剂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老化,使焊点虚焊或脱落,最终造成了影像抖动、黑屏甚至操控系统瘫痪等质量隐患。由于公司的质检工序(包括加速试验等)没有检测出引线接合面不牢固的问题,这才导致在2002年底到2004年初期间该生产线生产的CCD元件大量流向市场,仅用于索尼本公司产品的就达到了300万个。

  曾有人认为这次事故并非偶然,其暴露了数码相机自身的技术缺陷。但奥林巴斯在声明中表示,CCD故障是由于感光元件工厂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工艺品质差异。不少业内人士对此观点表示认同,水清木华研究公司研究总监周彦武认为,数码相机在技术上不存在问题,问题出在数码相机技术应用到规模化生产的过程中。因为将技术实现在产品的过程中,需要解决若干工艺问题。

  据了解,由于CCD制造工艺繁琐,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厂商可以批量生产,而最大的提供商就是索尼。索尼垄断性地具有CCD最大生产能力,但是恰恰是这种垄断使得工艺上的一点点偏差造成了全行业的灾难。

  成本压力大导致检测不足

  业内人士认为,时间效益与成本效益是企业改进工艺的基本动力,但是过分追求速度或低成本将有可能造成质量隐患。

  从时间上看,2002年至2004年度正是数码相机击溃传统相机走向颠峰的辉煌时期。在中国市场,日系数码相机企业高调统领行业发展,不惜以频频降价、竞相攀比推陈出新来抢夺数字影像市场的第一桶金。先进的技术与优良的工艺使得日企在数码相机行业赢得了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其行业垄断性在其他行业中极为少见。

  价格优势在给日系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使其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事实上这也是快速发展的数码影像行业整体面临的压力。2004年,数码相机产业实现了翻番的增长速度,但是与终端市场快速发展相比,产业自身的发展已力不从心。业内人士认为,技术发展的空间与速度是有限的,现在数码相机在诸如像素方面已发展到极致,因此,技术发展空间的减小使得企业希望通过改造工艺水平降低成本,但是在工艺的检测方面仍然需要时间与成本的付出,否则必将造成质量隐患。

  有人把对产品质量的检测希望放在第三方身上,事实上由于产业发展太快,官方标准不可能跟得上产业的发展,因此,产品质量的检测仍依赖企业的自觉。业内人士认为,企业有能力生产优质的产品,但是在市场压力下,企业首先要生产卖得出去的产品,这就不得不向成本妥协。

  高增长产业背后的高风险

  像CCD这样的事故,在其他高新技术产业也相继出现过。可以说,在后工业时代,高科技企业与传统行业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可以获得高利润,同时必须承担高风险。

  2004年中期,Intel部分ICH6南桥芯片出现质量问题,该问题导致主机无法启动。此事殃及包括

华硕、技嘉、微星在内的三大台湾计算机厂商。事故是由于制作ICH6的生产过程中操作失误,导致ICH6出现漏电问题,令主板受损而不能正常运作。业内人士当时根据渠道数据推测,出错率保守数字应该在10%,甚至更高,这超过了业界一般公认的2%至3%的合理水平。

  此外,三星的“彩虹管”事件也曾掀起风波。从2004年8月份开始,全国陆续开始出现三星CRT显示器大面积故障问题,这种在使用时不时出现的棕褐色拖尾线现象被消费者形象地称为“彩虹管”。事故缘于三星试图改进设计增强用户体验,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潜在故障却暴露出来。据当时不完全保守统计,中国市场存在潜在故障可能性的产品高达30万台。

  业内人士分析,在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站在行业领军位置上的企业在获得巨额利润的同时,也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但是,这些企业在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抵御风险的能力与体系却没有迅速建立起来。而在新时期下,除去控制成本与创新能力,风险抑制能力更是核心

竞争力之一。因为一旦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将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品牌的长期建设有可能毁于一旦。

  作者::韩丹

  (来源: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