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我国企业缘何“冷”对自贸区降税“热”商机(投资分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 08:18 人民网-市场报

  今年7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正式实施后,贸易区内7000多种商品陆续降低关税,这无疑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很多商机,但到目前为止多数企业对这种良好的政策和环境并未作出积极的反应。东盟专家认为,面对日益完善的经贸合作机制和日趋成熟的国际市场,我国外贸企业应该抢占先机,尽快进入角色。

  记者在云南、广西、广东等省采访时发现,目前,一些企业的经营规模、状况和后续
发展难以适应中国和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要求。

  首先,大多数外贸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小、资金少、结构单一、产品质量不佳,缺乏

竞争力。目前,云南省向东盟国家出口的农产品,80%以上是初级产品、普通商品和传统产品,加工制成品、紧俏商品和创新产品少。像茶叶,云南出口茶叶产品多为毛茶,精制茶数量很少;一些产品的质量无法和东盟国家相比,泰国和越南的水稻、龙眼干、咖啡和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的橡胶等种植规模和水平都比云南好。

  第二,一些外贸企业缺乏大局观,同类产品形成恶性竞争。不法企业甚至将假冒伪劣产品出口到东盟市场。

  据了解,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是我国与东盟10个国家的贸易协议,并非一个省、一个市或者一个企业的事情,因此,总是希望突出个体的重要位置,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总体实力。现在,我国不少省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出口结构方面极为相似,向东盟国家主要出口产品的种类、档次都比较接近,往往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因此相互竞争在所难免。有的企业竟然低价倾销,以次充好,导致品质下降,最终失去东盟市场和客户。

  第三,缺乏开拓东盟市场的优秀人才。许多“进军”东盟的企业为何终究放弃想法,云南省机械设备进出口有限公司、西双版纳任达航运有限公司、云南物产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都反映,对各国出台的政策、相关规则、市场不了解就无法制定具有可行的方案,如果贸然、盲目投资,只会失败。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理事许宁宁说,东盟有些国家的投资环境并不是很透明和稳定,同时又设有一些贸易、投资壁垒,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全面了解情况的人是很难把握好这种具有较大风险的机遇。尽管我国各地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也在积极培养东盟人才,但既懂东盟各国语言、又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现代营销知识和技能及专业知识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满足不了外贸企业的需求。

  《市场报》 (2005年10月19日 第六版)

  作者:李嘉 李倩车 晓蕙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