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首届两岸EMBA高层管理论坛 > 正文
 

马遇生:内地EMBA教育发展趋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5日 10:21 新浪财经

  首届两岸EMBA高层管理论坛10月15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主题为内地经济发展新趋势与台商投资新机会。以下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助理院长马遇生做主题演讲:“内地EMBA教育发展趋势”。

  我首先代表大陆EMBA的学员和毕业生,也代表我们在大陆从事EMBA管理教育的教职员工,欢迎各位朋友欢聚到这里,尤其是要欢迎我们海峡彼岸台湾来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希望这种活动和交流,我们能够把它系统化,并且能够把它固定下来,每年都有这样一次我们互相之间以球会友,以论坛的方式促进经济交流,如果能够为两岸的政治带来友谊的活动那是更加好的。

  我想我把几个数字和我自己观察到的情况跟各位做一个简单的汇报,希望对大家了解内地EMBA的情况有一些帮助,如果讲得不对的地方在座的朋友尽可能提出来。我想大陆的EMBA,我是95年第一届大陆的EMBA项目,就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第一届在校生,也是第一届毕业生,我也让我的同事到网上帮我看了一下,因为我前两天刚带着同学从欧洲实习回来,我们台湾是97年开始的EMBA教育,大概在国际上也是从90年才开始,历史可能是这样一个情况。从规模上来看,95年因为只有中欧一家,当时在校生43名同学,总的报名人数据我知道(因为当时我还是一个在校生)是72名,这个班是在上海开的,43名同学当中绝大多数都是上海或者是上海周边企业界和政府界的,到2004年,从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也做了一个统计,EMBA在全国的在校生大概有5000多名,不到6000名这样一个规模,应当说已经翻了100多倍,可见需求之大。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尤其是台湾的朋友和老师会问中国的EMBA市场到底有多大?我觉得不太好用一个简单的比例,因为我们全国2003年注册有2000万家企业,2000万家企业按照什么比例,大中型企业有多少等等这是一个算术的算法,我想不具有代表性,工商管理教育应该说美国在世界上发展是很快的,拿美国的情况和中国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对比。美国在EMBA教育发展条件这么充分的情况下,仍然还有170个EMBA项目,而且有在校生16000多人,这个规模和我们来比,我们的EMBA,中国的EMBA的教育发展不是很成熟,也不是很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很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于工商管理理论和实践是缺乏的,所以EMBA的教育需求是非常非常大的,从各个EMBA项目的考入比大家就能看出来,因为一般来说就我了解的情况来看,美国的EMBA学员考入比非常高,100个人报名大概就有80、90个录取,而在大陆从98年底我加入中欧到现在,7年的时间每年的考入比大概就是3.5至4之间,和美国相比需求量是很大。另外一年在校生是1.6万,我们一年在校生才5000多名,我们可以想见这个市场有多大,我确实没有在这方面花过工夫,这样一个对照大家可能会有一些感受。

  另外我从95年读EMBA到现在从事EMBA教育工作,我对大陆EMBA教育几点看法我谈一下。可能这个看法好的地方不用太多来介绍,我们大家可能会有感受,我觉得有几方面的问题,我的感受是比较深的。第一点我觉得大陆目前EMBA课程良莠不齐,总的来说好的不多,虽然国家教育有了30家,自己也开了很多家,但是真正能够开EMBA教育的学校少之又少,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师资队伍。可能我们朋友会问包括我们的考生都说马老师,我们这么多的同学,拿着这么多的钱要来上学,你为什么还不扩招,我说中欧目前的EMBA规模已经够大了,已经大到世界第一,因为我们每年在校生是550名,第二大就我了解的情况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300名,差了一倍,就这样的情况我们为什么不能扩招?大家知道工商管理学院的师资和一般学校的师资是不一样,教MBA和EMBA的师资又是不一样,因为对象都是企业最高层,总裁、副总裁等等,刚才李本军主任问我说你们学校EMBA学员构成的比例是什么样?我们每年都有一个统计,基本上是80%左右的学员,至少是董事长、总裁、副总裁,当然这个差异性也很大,有的是跨国公司的总裁,有的是一般中等规模的企业,差异比较大。还有我觉得目前大陆MBA教育的问题,因为需求太大,作为考生来说他选择项目,选择课程的盲目性也比较大,可能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就去选择某一个项目,或者是选择另外一个项目。我一直跟我的同事讲,我说我们做工商管理教育,确实是感觉到压力很大,使命感非常强,因为我们假如把教育作为产品,如果好,同学一辈子会受益,如果不好,我们今后在社会上没有办法立足,所以我们精神上的压力非常大,因此我们做事情当中是很谨慎、很用心的。

  下面我利用这个机会介绍一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情况,刚才介绍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规模,第二中欧EMBA办学经验非常丰富,我们也走了很多的弯路,从课程设计,到招生,到管理,到现在怎么样充分发挥校友的资源,不断会有新的课题出来。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走的这些路为我们自身的发展,也为内地EMBA教育的发展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意见,很多的EMBA项目,在大陆的EMBA项目是从中欧翻版过来的,当然也有比我们做得更好的,确实有值得向他们学习的地方。比如中欧自己最大的改进,从课程设计方面来说,我当时在读是24个课,4个项目报告,2个小组报告,2个个人报告,还有很多的细节,有时间大家可以在下面交流,现在我们变成15门必修课,3门选修课,是从18门课当中自选3门,也就是18门必须通过,还有很多的细节,不管怎么样,中国EMBA教育走过11年的路,还是在其中有一些感悟,也有一些体会。

  另外也很坦率地讲,我也很实事求是的讲,至少目前中欧的EMBA项目在大陆,现在应当说是一流的水平,一流水平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市场历史证明中欧的EMBA项目是有价值的,因为最早我们开设EMBA课程的时候,是没有教委承认的,没有人知道中欧是什么机构,完全是靠自己,当然有社会的基础,政府的支持,十年打拼下来,我们有今天官方的认可,市场的承认,同学们的赞扬,我想这是最好的,最有说服力的一个例子。另外就是中欧对师资的选拔是很严格的,也就是说我们刚才说为什么不能扩招,是因为我们认为没有这么多给EMBA上课的师资,这样的师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水准?就是像中欧自己本身定位一样,我们是要既国际又中国,国际就是我们的师资首先是要在国外好大学、著名大学经受过完整的、现代化的管理教育,这是基础,没有这个是没有资格站在中欧EMBA讲台上的。除此以外,他要对中国的问题有长时间的,有兴趣的了解,像我们聘的到2004年底,我们已经有全职教授39名,这39名全职教授当中大多数都有10年甚至20年在中国做教学研究的经验,因此不光在国外有好的理论教育背景,同时对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企业管理是有切身体会和研究的,这一点就保证了我们的课程质量是最重要的。除此以外我们在招生学员的质量上把关也把得比较紧,社会上经常传说中欧太难考,有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其实简单地说,说我们考试难只说对的一部分,或者是一小部分,我们选学员的标准就有两条,一条首先要成功,因为EMBA学员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成功人士,不成功恐怕EMBA项目不会选择。除去成功以外我们选择EMBA学员重要的指标就是还要好学,既要成功又要好学,如果这两条指标里缺一条,你都无法成为中欧的EMBA学员。刚才介绍中欧的情况也挺多了,就不在这里占用大家太多的时间,因为在这里我确实没有深入思考过,刚才我还谈到在北京我买了3万多平方米的地,我现在满脑子想的就是校园设置怎么办,怎么给教授和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没有静下心来想这方面的问题,所以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也欢迎下面继续交流,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