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管理和影响的前提是观察和了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 10:32 人民网-市场报

  编者按:《旁观者》是德鲁克知识及人生旅程的记录,然而并非以作者为主题。这是一本有关“人”的书。全书并非即兴式的思念忆旧,因为每一组人与事都扣合着20世纪里最重要的某些领域和特性。就在作者的夹叙夹议中,真正的德鲁克也就格外清晰地浮现出来。本书刻画了一些特别的人,以及他们的特立独行。作者希望借此呈现社会的图像,捕捉并传达这一代的人难以想像的那种神髓、韵味与感觉。

  德鲁克是个响亮的名字。管理大师的帽子我们给他戴惯了,也没有人怀疑他是20世纪中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家。但是,对我(我不怀疑也有很多其他人)而言,他是社会观察家、人类预言家,更本质上,他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我甚至认为,他被世人认知为管理宗师,不仅因为他想得明白,更是因为他讲得清楚!

  《旁观者》这本书写的是人。德鲁克自己说,他“从未认为哪个人特别无趣”。我理解为世界上没有无趣的人,而却有着大量的不善于(愿意)观察,不能够以逸情心去体会的人。德鲁克对“人”的观察,给所有的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样板、楷模。倘若你能够对自己的同事、伙伴的行为、态度乃至价值观,有如此敏锐且练达的洞察,我想你有了成为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基础特质。德鲁克在他的《管理实践》中曾说,他认真地研究了当时(五十年代)大学中所开设的课程,发现其中只有两门对于培养管理者最有帮助:短篇小说写作与诗歌赏析。诗歌帮助一个学生练习用感性的、富有想像力的方式去影响他人;而短篇小说的写作则培养你的那种对于人以及人际的入微体察。他这么说,不知道你是否赞同,但是这显然是他自己的实践。

  我最早喜欢读《旁观者》一书,是其中“怀恩师”那一章。两位老师给他的,不是具体的一种知识,甚至也没有能够掌握某种技能,但是,却改变了他的价值观、态度等等人性中深层次的部分。这一章更坚定了我原本心中的想法,首先做一个好教师,之后才能成为一名好教授。

  如果这一章的老师换作另外一个词,领导者,那么完全能够作为一篇非常好的案例,启发我们思考领导之道究竟存乎何处。在管理者持续不断地计划、控制和协调下属、同事去完成每一项重要的不得了、紧急的了不得的任务(我观察到很多经理们喜欢做这样的表达)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想想,我们究竟在他们的心中播撒下了怎样的影响。从德鲁克的这些老师身上,我想我懂得了:每个人令他人追随的方式不同,达到目的的方式不同,但是相同之处就是负责任———他们从不会埋怨追随者,而是把追随者的失败看作是自己的领导不当。还有热情,他们都是那种真正地精耕细作的老师。我还看到了德鲁克从他们身上学到的管理经验,我想明茨伯格应该看看这一段,修改一下他在《管理者而非MBA》第一章中对于MBA缺乏管理经验的过强的批评。因为一个有心人能够从他的人生经历中获得相当多的管理经验,这一点,做过父母的人,有过兄弟姐妹的人,学生时期参与社团的人都很清楚。

  德鲁克自己说,从他写第一本书开始至今,他“所写的一切无不强调人的多变、多元,以及独特之处。”

  他要对抗的,是一个集权当道、讲求统一与一致的时代。他笃信只有独立和多元的特质,才能护卫人类社会的价值,并培养领导力和公民精神。

  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的知识分子,德鲁克不愿意悲剧式地进入历史,不管被指派为一个丑角,或证明为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德鲁克选择了离开。选择了一个旁观者的角色,选择了广场或者舞台之外的生活(后来他有了话语权,但是集中在经济、商业、管理领域)。这里的旁观者,更像是福柯所谓的不与强权者进行权力游戏的人,是一个不放弃独立思考的人,是一个不媚俗的人,是一个尊重人性价值的人。旁观不是过客,旁观是为了仍旧作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自由的人。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怯懦,更应该说是一种清醒,或者说是个人化的选择,作为见证人与思考者的选择。而他们“心中那自由的世界”,“盛开着永不凋零的蓝莲花”。

  德鲁克笔下记叙的,是他的青年时期中对他影响至深的人。这些人其实一生都和他共处一室。你可能会羡慕他在20、30岁时就已经跟这么多“高手过招”或者经历这么丰富。当然,这是“大变革时代”所赐。变革时期诞生伟大的领导者,因为人们总是被迫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域。对于中国现如今的年轻人来说,同样是在一个大变革时期中,你有这样的机会,你需要的是经历,并体会。

  (《旁观者》彼得·德鲁克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市场报》 (2005年10月14日 第十四版)

  作者:杨斌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