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王永志 千年飞天圆梦人(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 08:25 人民网-市场报
王永志 千年飞天圆梦人(图)
  在中国航天界,他有着常胜将军的美誉,在40多年的航天生涯中,他领导指挥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成功。正是他和老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用10年时间跨越了国外40年的航天发展路程。王永志,73岁,辽宁昌图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6年担任“863计划”载人航天工程研究组组长,1992年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从梦想改良物种到梦想载人航天

  “如果没有小学老师刘汉甲,我会是一名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刘老师在我人生十字路口上起了决定性影响,改
变了我的一生。”

  出生在辽宁农村的王永志,对恩师的感激之情发自肺腑:“当时家里穷,兄弟姐妹又多,我能上小学已很难得,但到1945年5年级时学校停办,我只好回家务农。后来我们县创办中学,刘老师赶快千方百计通知我,他还找到我大哥说:你可别把这孩子耽误了,这是个有出息的孩子。就这样,我再次踏入校门。”

  出身农村的他对农作物特别感兴趣,总是梦想改良物种,当一名生物学家。但现实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抗美援朝时期,王永志经常听到空袭警报,因为美国的飞机时常侵入我国领空。“那时候,我就觉得,有了飞机就有保障,如果连国防都不行,那改良物种还有何用?所以在1952年高中毕业报考大学时,我就报了清华大学航空系,从此走向国防建设。”

  1957年,又是王永志人生的一大转折点,被他称为“难忘的1957”:这一年,他在莫斯科航空学院改学火箭导弹设计,师从于前苏联的火箭之父科罗廖夫的第一助手,著名的火箭专家米申院士。而1955年他做为公派留学生到这个学院时学的是飞机设计。这一年,前苏联的人造卫星成功发射;这一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立,这正是他回国后所长期奉献的单位。

  “正是完成了人生道路上的这一次次转折,我才从一个孤苦无助的农村孩子,逐步成长起来。”王永志说。1961年,王永志回到祖国,一直从事航天技术工作。

  中国飞船跨越四十年

  “我们做火箭的,最后一定要把人送上天。”这个梦想一直萦绕在王永志心头。

  1992年,王永志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有了圆飞天梦的广阔舞台。然而这又谈何容易:1992年论证时,预计要经过10年左右,到2002年我国的飞船可以上天,到那时前苏联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上天已经41年。

  “如何面对40多年的差距?如果我们再去搞一艘和别人40多年前同样水平的飞船,它能极大增强我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吗?我们还能有激情吗?因此,我们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跨越!”谈到跨越式发展的大思路,王永志雄心满怀。

  当然,航天人也深知:跨越并非易事。因为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巨型航天工程,涉及众多高新技术领域,这些领域的高新技术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前苏联和美国在研制载人飞船时都经历了体积由小到大,乘员从单人到多人,结构由单舱到多舱的发展历程。我们的飞船一起步就提出搞三舱方案,刚开始我们内部也有不同意见,要统一大家思想还挺难。”王永志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一开始就瞄准了国际上最先进的载人飞船。

  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号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构成,返回舱返回后,同国外废弃轨道舱的做法不同,“神舟”号飞船的轨道舱可留在轨道上,作为一颗科技卫星继续进行空间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

  “我们的飞船一起步,就要让它和后面的工程一步一步衔接起来。也就是说,我迈出左脚,不仅仅是为了向前跨进半米,同时也为迈出右脚找到支点。”王永志作为总设计师,处处体现出总体和大局的意识。“王永志作为总设计师,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在总体技术方案制定、提出对各系统技术要求、关键技术攻关、重大问题处理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王永志的同行这样评价他。

  国外曾有人说我国飞船照搬了他们的东西。而当王永志在莫斯科介绍完中国载人航天的特色和技术特点后,“联盟”号飞船的总设计师米申院士情不自禁地大声说:“中国飞船不是‘联盟’号,中国飞船就是中国飞船!”

  “中国飞船就是中国飞船,没有什么抄袭之嫌。这是国际航天界权威的评价。”王永志说。

  “杨利伟自主走出返回舱时我控制不住流泪”

  2003年10月16日早6时23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太空勇士”杨利伟走出舱门向祖国挥手致意……这一瞬间,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沸腾了!祖国各地沸腾了!此时的王永志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看着杨利伟自主从返回舱里走出来,我非常地激动,当时我流泪了。我这一生因为激动而流泪的次数不多,像这样控制不住地流泪,是极少有的。因为国外的航天员都是搀扶着走出来的,而我们的飞船显然对航天员的身体保护得非常好。其实我们第一次载人,最怕的就是航天员受伤,所以载人飞船安全是第一位的。保证安全,是交给我们的使命,这次我们不辱使命,取得了成功。”王永志毫不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

  王永志在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时,他的毕业论文《洲际导弹设计》得到好评,指导老师米申院士对他说:“这是你第一次当洲际导弹总设计师,但愿这不是你最后一次当总设计师。”此后,王永志当总师果真一发而不可收。他先后担任过一种火箭的副总设计师、三种火箭的总设计师、几种火箭的研制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等要害职务,参加和参与主持了6种新型火箭的首次发射,均取得首次发射无一次失败的骄人战绩,在中国航天界有“常胜将军”之美誉。他打趣地说:“我这辈子总是干新型号。”

  《市场报》 (2005年10月14日 第七版)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