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企业如何利用世贸体系(一家之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 05:32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世贸组织好比一个由148个自作主张的政府组成的国际俱乐部,充斥着让人头晕的官僚套话。没人会把游说这种组织视为乐事。但是,那些学会向世界贸易组织申诉的公司与行业发现,它们的努力可能颇有成效。

  世贸组织已存在了10年,它的前身关贸总协定创始于1948年。自关贸总协定创立以来,商界游说对一系列贸易“回合”的完成发挥了很大作用。贸易回合是指在一系列领域削减
进口关税的多边协议。

  而在当前“多哈回合”谈判(以2001年谈判启动地点卡塔尔首都命名)期间,商界游说一直相当无力。某些专家称,除了要求贸易更加开放的一般游说,企业都在错失世贸组织准司法争议解决体系赋予的良机,该体系可让企业申诉具体利益。

  彼得·加拉格尔就是一位这样的倡导者,他原来是一名

澳大利亚高级贸易官员,现在向公司与商会就如何利用世贸体系提供咨询。

  理想与现实

  在由加拉格尔等贸易经济学家设计的

完美世界里,他自己无须存在。各国自然会意识到,贸易自由化符合它们的单边利益,而且会付诸实践。

  在这样一个天堂里,世贸组织、各贸易部,以及整个贸易外交系统,乃至报道这些活动的记者,将不复存在。在真实世界里,贸易体系按照“重商主义”的规律运作。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本身是力量的源泉。各经济体把削减进口关税,放行海外商品与服务视为一种让步,而不是获益。

  正是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加拉格尔的建议是有价值的。他的主张是,相比其它形式的游说,企业低估了贸易游说可能带来的回报,而最可能的原因在于制定与执行世贸规则的深奥和复杂。此外,传统游说通常只让一国政府或监管机构改变主意,而世贸组织的国际性与跨政府性质意味着,说服自家政府代表生产商在外交上做出头鸟。

  巴西的成功案例

  但回报可能是巨大的。加拉格尔有不少例证。巴西在世贸组织对欧盟食糖体制的法律诉讼,可能为巴西带来高达4.94亿美元的回报,也可能为世界其他食糖出口国带来同样可观的回报。为准备这一次及其它法律诉讼,巴西食糖业与政府花了很多年来做大量工作,包括雇用经验丰富的国际律师,与美国的环保运动人士合作,并设立一个政府背景的智囊机构支持其贸易游说。但相比可能获得的回报,这些代价几乎不足挂齿。

  与之类似,泰国的金枪鱼业(全球第三大)利用世贸组织的争议解决程序,在与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使欧盟对其出口的2.5万吨金枪鱼所设置的24%关税减半。

  的确,通过世贸组织进行贸易游说的特点之一,是它的争议解决制度,包括根据世贸法规做出裁决的司法专家小组(如有必要)。它的优势在于,即便最小的国家也可以向最大的国家叫板,最近的一个案例就是证明:加勒比海弹丸小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就美国对在线赌博的限制提起诉讼。

  而它的缺点是,该程序具有缓慢而官僚的特性:从最初的申诉到判决的执行,可能花费将近3年时间(无论如何,世贸判决只允许遭受不公的一方实施贸易制裁,在正统贸易经济学家看来,这只会自讨苦吃)。

  提起诉讼,或要求政府代表某个特定行业在贸易谈判中进行游说,需要精心而细致的准备。在收集数据、建立企业联盟以获得国内支持,以及接洽政府接手此事的程序方面,加拉格尔做了一些深入研究。巴西创立了由政府支持的世贸游说行业,规模可观,帮助该国在世贸组织谈判中处于关键地位。

  一个产业的获利往往是另一个产业的损失,甚至在同一个国家内都是如此。我们目睹了欧洲零售业的愤怒,它被相对较小的纺织制造游说团体击败。

  鉴于世贸组织的混合本质:既是政府间的谈判论坛,又是法庭,有时还是展示政治姿态的舞台,因此,有效的游说需要一套综合技巧。

  优秀的律师是必需的,部分原因是,争议解决体系是世贸组织机构中相对较新的部分,而且许多新案例,如巴西提起的、已获成功的糖和棉花的案例,创造了全新的法律先例,其它国家可以马上利用。

  但光有律师是不够的。案例在法律上具有技术性,但它们也需要政治智慧,包括理解各国驻世贸组织代表团之间个人关系的重要性。

  公共利益

  从公共利益的角度来看,企业在世贸组织内游说会存在令人不安的方面。重商主义的曲折道路,并不总是通往光明的更自由的贸易。贸易游说可能被用来扭曲、甚至封锁和开启企业的通道。

  加拉格尔的一个例子是美国制药业。经过10多年大力游说和舆论宣传,该产业争取到国际专利保护,并促使世贸协议纳入各项知识产权议题,这令许多自由市场贸易经济学家反感。

  加拉格尔区分“贸易主张”和“贸易游说”之间的界限。前者是范围很广的企业和利益团体推动开放市场,后者则是一小群企业和团体为自己争取具体利益。事实上,这一界限可能是模糊的。例如,倡导在两国双边贸易协议中降低关税,可能转移掉第三国的贸易,破坏在更大范围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努力。

  尽管如此,不管是否总能照顾到公共利益,企业重视贸易规则的理由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国际金融报》 (2005年10月13日 第四版)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