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农民陷入债务“黑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 09:33 中国经济时报

  ——江西省弋阳县徐家村调查

  见习记者徐谷明

  “这日子不好过,看样子今年的收成也就几百块,明年还是出门进厂做工稳当些。”正当“十一”期间城里人忙着旅游观光的时候,江西省弋阳县农民李有财则在责任田里忙着
抢收晚稻。今年全村水稻遭到历史上少见的稻飞虱袭击,普遍减产一半,很多村民的口粮都需要自己掏腰包买1.6元一斤的商品粮。

  灾年歉收成了弋阳县大树大队徐家村民农闲时对记者谈及最多的话题。而在记者走访徐家村30多户村民后发现,在这个江南普通村庄,一半以上的村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债”现象。

  徐家村是县城弋江镇较大的村,有三个生产队约105户村民。村民的债务大都是逐年累积下来的,而且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多。为了能够尽快偿还债务,村子2/3的人口都外出打工,村子里留下的大部分是一些老人和小孩。为了能够清楚地了解农民债务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对这个徐姓占多数的村子进行了采访。

  2/3村民负债

  在对徐家村随机选择的30多户村民的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事实上近年来大多数村民的绝对收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村民却普遍认为收入在下降。因为农民需要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数目越来越大。而教育费、医疗费和住房婚嫁费用是村民最大的支出项目,需要一个家庭几年的积累。

  据了解,村民的教育支出90%以上集中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因为一方面高中一年费用接近5000元,普通村民难以接受,许多小孩即使考进高中,一旦高二分快慢班的时候不幸落入慢班就意味着高考已经失去50%的机会,与其花费近2万完成不知结果的高中还不如提前辍学。另一方面由于基础教育投入薄弱,村里的孩子能够考中的高中很少,600多人的村子在读高中生不超过10个。子女为在读大学生的农户,全年基本上是入不敷出,靠存款或借款维持生产生活。四年大学的花费起码是5万元,即使有国家的助学贷款,每年5000元的最低生活费用也不是小数目。

  村里现在一个幼稚班每学期是498元,若是县城的就要800元。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学费是350元再加上食宿零花、补课费和校服费一个学期1500元左右。

  原先村里有一所乡镇中学,2000年县里撤除了,附近村子的学生都必须到更远的学校上学,由此带来了原先所没有的诸如食宿费、每天2元的车费、新校服和借读费等等。记者以徐家村大部分“留守”家庭是两个老人一个小孩测算,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每家每年平均净支出3000多元。

  农村医疗是另一个让农民头疼的问题。“小孩前天着凉感冒光输液就100多块,虽然不是每次都要花这么多,但是每个月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50元是肯定少不的,这还不包括遇到什么大病。”在乡私人诊所一位老人对记者说,在这里记者还看到好多老人抱着孙子或孙

女排队看病,因为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幼童,所以村里生病的人总是很多,这里的医生杨明经常是早上被请到村子里只有晚上才能够回家,。

  记者问杨明附近农民看病是否有什么补贴或优惠政策,杨医生告诉记者农民看病都是自己掏腰包,国家和集体没有任何报销或补贴。“他们来看病时一般都打欠条,到过年的时候,在外打工亲人回来才有可能把这些欠了一年的各种医药费偿还大部分。”

  杨医生的诊所有几大本记着每个村民欠他的医药账单,少的600多元,多的有2000多元。因为是赊欠,一般村民的医药费还要高于付现金10%左右。

  在农村建房子和结婚是一次性花费最多的两件事。徐家村村委书记告诉记者,这里的习俗是房子是结婚的前提,一般情况下盖个新房要至少6万元,若是老房子装修起码也要1.5万元左右。

  “我去年花了4万元才抱到孙子,这些钱一半是几年来省吃捡用攒下的,另外一半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李有财告诉记者,为了偿还这近3万元的新债,新婚夫妇结婚一个月就到浙江服装厂打工去了,现在他们夫妇俩每月能够攒下1000元。可快两年了,装修房子和结婚借的外债还有大部分没有还,按照李老汉的打算,全家人要还清这笔债务至少还需要3年。

  农民赚钱越来越难

  村民徐旺财一家四口人,大儿子在浙江义乌一家制衣厂工作,小儿子读高中。由于徐老汉今年已经53岁了不容易找到什么工作,只好在家种地。

  徐老汉家有4亩多水田,今年全部种上晚稻而没有种早稻。据徐老汉说,几年前还大都是一年两熟后来就一年一熟,这是为了少亏些。因为这几年种田越来越难了,种地的成本越来越高,光他的4亩多水田去年化肥钱就有400多元,现在种的多未必就有好的收入。

  为此徐老汉给记者算了一笔他家一年的收支情况。

  徐家村村民现在的家庭收入主要由农业生产收入、农闲时副业收入和外出打工的收入构成,其中作为传统的农业生产收入所占的比例已经很小了。种地只是为了已经不能外出打工的老人在家养活自己和缴纳各种税费。一般情况,种粮已经失去了增加收入的意义,更多还是解决村民自己的口粮问题。

  村子里人多地少,平均每人8分地,徐老汉有4亩水田,每年化肥80元/亩,农药40元/亩,种子和水利款30元/亩,耕地50元/亩,为了省钱,稻子一般由徐老汉自己收割。由于今年虫灾严重亩产减产四成最多600斤/亩,按照现行的70元/50千克的最低保护价计算,农业收入一年约为1680元,若除去所有成本最后的净收入为880元。这还没除去自己口粮,这样的话,徐老汉现在家中3人明年春天就得掏钱买粮吃了。

  据了解整个江西省进入八月下旬以来,天气异常,台风频繁,气温偏高,干旱少雨,出现了罕见的稻飞虱等病虫害,给晚稻生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弋阳县农业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县是产粮大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和国家储备粮库所在地,但是今年该县是虫灾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像徐家村这种普通种粮户明年面临“断炊”威胁的农户很多。

  当记者问及是否有农业保险或政策补贴之类时,村民纷纷表示没有,即使在9月份虫灾最肆虐时候,村民天天花钱坐车跑到县植保所反映问题希望植保技术人员能够亲自下来看看情况,得到的回答是买这样那样的一大堆农药。今年每亩农药支出翻一翻达到90元,而每亩平均毛利只有350元,此外很多村民是颗粒无收。

  今年遇到灾年农业收入减少是肯定的,但是纯农业收入比例已经很小了,徐老汉介绍说,想靠种地挣钱除非承包上百亩搞规模种粮。即使在粮价最高的2003、2004年,粮食收购价放开后最高时涨到90元/50千克,去年他家除去口粮的农业净收入为1600元,两者落差高达720元。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省2004年在继续实现最低保护价收购和粮补、直补等基础上,今年又出台了全面免征农业税,扩大农机补贴范围等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政策。

  记者在徐老汉家见到了由当地农村信用社直接划拨的种子补贴10元/亩红色账户簿和关于江西省2005年农业税全免的通知单。

  据村民反映这些补贴和免税政策对于每家来说意义不是很大,以前为了减少负担村民经常“抛荒”举家外出打工,这样的话什么税费都懒得交了,每年纳粮交税时干群关系是最为紧张的时候,村民认为没有种地就不用交什么各种税费。而负责征税的干部则认为种田纳税自古天经地义。据徐老汉说2003年他家还交纳了总计300元税费。

  在2004年以前种田在村民看来纯属累赘,即使现在税费全免每家每户种地更多的是解决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小孩的口粮问题。因为现在的市面的粮价由2002年的0.8元/斤涨到现在的1.6元/斤,每年的粮食真正流入市场的不多,正是供不应求才造成粮价成倍上涨。这几年村民一旦谁家开始卖粮就说明这家现在急需现钱。

  由于徐家村离县城较近,农闲时副业收入是留下来的村民日常花销主要来源。在附近村子打零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一般村民很少有雇工需求,现在这些劳动力输出地也经常出现找不到人干活的情况。

  像徐旺财这样的村民,每天打零工一般也有25元,“每天挣的比外出打工还多5元,只是这种活不是天天都有的。”徐老汉告诉记者。

  一般情况,一个月150元的零工工资刚刚够补贴家里的油盐酱醋花销,“现在什么都涨价,每月吃盐都要10块钱,就更不用说什么鸡鸭肉的价格。”

  据记者了解,徐家村前几年的光景要好于现在,因为离县城近,早些年村里搞蔬菜种植和家禽养殖的收入还是很不错的,一年1万多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1997年县城最大的两家国有企业先后破产,近2万名工人被迫下岗或转岗。一时间村里的蔬菜卖不动了,鸡鸭也没有人问津了。

  现在徐家村劳动力构成中50岁以上的约占70%。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偏大,这部分人主要以种植业家庭经营和打零工为主,没有技术和资金使得这些村民市场适应能力相对较差。

  另外徐家大儿子和大多数村里的小伙子一样初中还没有毕业就外出打工,由于没有什么技能只能进厂干苦力,每月工资800元。除去在外的吃穿用过年带回的不会超过3000元。

  增收潜力越来越小

  在调查采访中记者发现,徐家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前几年村里靠卖地的积蓄早就在每年的村里农田水利和修村道路花费殆尽。

  由于没有集体经济的积累,徐家村像全国大多数村子一样农民增收主要还是靠家庭个体,农民的从业范围已经由单一的传统农业向外寻找工作的机会。

  “现在我们一般找工作都去浙江,那里找活容易。”记者发现每个村民都有亲人在浙江某家制衣厂或玩具厂打工。全县的一半人都跑到外面找活了,在县城大道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和老人,1998年人口还比较多的县城现在走了1/3。虽然最近两年县城又开始陆续有人搬回来,但是每年外出的人还是有增无减。像徐家村原先依靠县城城市人口消费能力找活的村民也像下岗工人一样离开家乡外出打工。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全面展开,带动农民收入增长“面”上的因素越来越少,作用逐步减弱。

  徐家村村民逐渐增多的债务表明以数量扩张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农村体制改革释放的增收潜力基本被挖尽。

  在县城郊区原先有很多农业经营项目,如水产养殖、家禽养殖和蔬菜种植等,可是曾经形成的一批专业村和专业户正逐渐减少。“我们村原先有几十户养猪专业户和几十个蔬菜大棚,现在没有那么多人来买菜了,只剩下几个了。这些人都外出打工了。”村委书记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这也是附近很多专业村兴盛衰落的主要原因。

  对于还有一部分留下的年轻村民而言,他们的日子一样也不好过。因为他们会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没有资金和技术,即使选准了项目,也很难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为期2天的采访结束时,村委张书记告诉记者:教育+医药费+住房婚嫁费至少4万,若是不能够及时赚钱还钱,随着结婚生子再上学等等,农民们将会陷入债务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多的境遇。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