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陕西子长:移民工程成为“坑民工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 09:33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张鑫 任杰

  四个贫困村的村支书在县有关部门的批准和授意下,按照该县移民搬迁工程一向“边实施、边报批”的潜规则,率领四个村上百户村民垫资修建了一个移民搬迁安置点。然而,在村民迁入新居后,才得知该移民工程项目压根就未被县政府上报和认可。一个事关100多户群众、项目投资在200多万元的“移民工程”,一时间成了无人过问的“烂摊子”,村民举
债买下的移民住宅无路、缺电、少水,数十万政策补助资金不能到位,迫使组织施工的村支书四处躲债。屡次曝出移民搬迁问题的陕西省子长县,又一桩“问题”移民搬迁工程浮出水面。

  近日,接到群众反映后,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赶赴该县对此事进行调查。

  艰难迷惘的“移民”后生活

  9月20日,一场秋雨过后,记者驱车前往子长县距离县城5公里左右的瓦窑堡镇属佛店村移民安置点。过了秀延河上一座低矮、破烂的简易小桥,汽车小心翼翼地行驶在一条临时铺修的狭窄、泥泞的土路上,车轮不停打滑,每前进一米都很艰难。好不容易才来到了安置点所在的老草湾。

  这里已经入住了40多户从七十里外的安定镇高家渠村等四个村搬迁来的农户。远远望去,依山而建的11排130多孔崭新的连体窑洞整齐地排列在半山腰上,颇有些气势。

  村口一位正拿着工具平整路面的村民指着蜿蜒的山路告诉记者:这两天一直下雨,根本无法进出,耽误了不少事,趁雨停了赶紧修整修整。

  继续往里走,村里的道路上、窑洞前积满了一洼洼雨水,松软的地面让人难以下脚,走起路来不得不“腾挪闪跃”,而路旁就是十几米深的山沟。记者看到,村民们自己修建的几条排水沟已经被雨水冲得七零八落,红砖砌起的窑洞在雨后看起来很是光鲜,但背墙上深至半墙的被雨水浸泡、冲刷的痕迹却格外刺眼。

  听说来了记者,村民们便呼啦一下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诉说着他们的苦楚。

  据村民们反映,他们大部分人半年多前就搬到了这里,迁来后就一直都没水没电。村里惟一的一口井是一位村民自掏腰包,花了3000多块钱打的,但这口井也仅仅能够维持一家人的吃用。大多数村民吃水要到河对岸的佛店村去借,晴天里还好说,碰上雨天出不了村,大家就只能接雨水吃了。

  因为没有电,半年多来,村民们到了晚上只能点起油灯、蜡烛,在别的村借读的娃娃们晚上放学后只能在昏暗的光线里写作业。家长们很是担心,时间一长,娃娃们的眼睛还不得看坏了?一位村民忿忿地说,就连那些深山里的村子都有电,而我们住在城郊,到了晚上却只能摸黑!

  就以上问题,他们也曾屡次找当时带领他们移民的四位村支书,得到的答复是:原来政府说得好好的给每户村民按“1加2”的移民搬迁补助政策兑现补助款,到现在一直兑现不了。这部分资金到不了位,连修建窑洞的工程款都付不了,哪还有钱架电修路。

  因为不懂国家移民搬迁政策,村民们只知道政府应该给他们按照“户均10000元,人均2000元”的政策补一部分钱。由于迁移后失去原村土地,大多数家庭都要靠男人们在县城里揽工生活。

  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很是无奈:本指望着迁到这里会过上好日子,但来到这里后,才发现地也没了,揽工的活又不好找,半年多来,日子一天不如一天,甚至都不如原来在山沟里好了。

  移民工程成了“坑民工程”

  对于村民们的抱怨,组织此次工程的原安定镇王家村村支书杨宝行也是束手无策。面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采访,他讲述了此次移民的前前后后:

  2004年初,安定镇张家渠村闫家沟自然村由于原村庄建基较低,加之多年来水土流失严重,致使人畜生活的地方多次出现严重滑坡、垮塌,100多名村民生活在高度危险之中。为此,该村经过村民大会同意后,向安定镇政府提出移民申请。鉴于该村一部分村民或不愿离开,或因经济制约难以搬迁,经过村、镇两级多方协商后,决定将该村部分村民和同属安定镇的唐家岔村、王家庄村、李家岔村等四个村的部分村民合并集体搬迁。同年6月,安定镇政府向子长县人民政府、县扶贫办递交了移民搬迁申请报告。

  “在申请报告递交到县扶贫办后,我们曾多次以村委会的名义找到时任县扶贫办主任的黄承珠,黄告诉我们只要选好安置点,政策补助这一块没有问题。为此,我们通过和城郊瓦窑堡镇稍木则沟村委会协商,将该村佛店村民小组所属的一块坡地用50万元买了下来。随后,按照黄承珠的示意,我们于2004年9月份开始动工修建移民窑,当年11月,工程完工,项目总造价近200万元。”杨宝行说。

  然而,等到主体工程竣工、大部分村民都入住后,县扶贫办承诺的政策补助资金却迟迟不能到位,致使原指望用补助资金修路拉电以及填补所欠工程施工款的计划泡了汤。由于该工程的资金缺口近百万,四位组织此次移民搬迁的村支书一时间慌了神。在屡次与县扶贫办和镇、县两级政府交涉后,得到的一致答复出乎意料:该工程不属于移民搬迁工程。而且,更令杨宝行气愤的是,县有关部门甚至责难他们的工程是房地产开发项目。

  “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吗,当时要是没有镇政府和县扶贫办的同意和批准,我们就是有天大的胆量也不敢揽承这么大的一摊子事啊!再说了,要是搞房地产,我们会把每孔造价16000元钱的窑洞以12000元卖给村民吗?!”当了几十年村支书的杨宝行摊着双手,一副欲哭无泪的神情。

  据杨宝行说,当时安定镇党委、政府对于该工程都很支持,并多次派镇人大副主席薛林与各方进行协调。在一次和瓦窑堡镇政府就移民土地等问题的协调会上,薛曾代表安定镇政府表态,确认该项目属于移民工程,并代表镇政府出席了工程开工仪式。而且,据村民们说,工程竣工后,县扶贫办以及县相关领导还陪同陕西省扶贫办有关领导视察过该工程。

  按照国家规定,移民工程必须在得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同意、批准后才能开始实施。但杨宝行说,子长县一直以来都是边动工,边报批。“而且,当时扶贫办主任黄承珠一直支持我们这么操作”。

  据了解,新窑建成后,每孔窑的造价为16000元,村民要交付12000多元购窑款方可获得一孔窑洞,这部分资金已于2004年底全部收齐交了土地出让金和部分施工款。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原来生活就比较贫困,买新窑的钱好多都是借的高利贷。

  杨宝行说,自己现在都不敢回村,因为他无法面对村民们的责问和目光。原本想着从山沟里迁到城郊,能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但谁能想到成了现在这种状况?而且,欠了施工方几十万的工程款,对方每天都向他催债,他只得到处躲藏。为了这件事,他不停地奔走于各方,但和村民们一样,他也不知道这件事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解决。

  “移民”工程子虚乌有?!

  在杨宝行提供的一份安定镇人民政府安政发(2004)28号文件的复印件上,记者看到安定镇政府就张家渠等村的搬迁事宜,确于2004年6月18日向子长县政府和县扶贫办提出“恳请给予扶贫搬迁资助”,并盖有安定镇政府的公章。子长县扶贫办也在这份文件上盖章并批示:该移民工程“在2005年列入计划实施”,签署日期是:2004年12月27日。

  从这份文件上可以看出,无论是安定镇政府还是子长县扶贫办,最初都对张家渠闫家沟的移民工程项目予以支持和认可。那么,在工程建成后,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当时参与该项目的相关单位和领导否认既有的事实?

  21日下午,记者来到安定镇政府采访。该镇办公室人员告诉记者,书记和镇长均不在镇上,颇费一翻周折后,记者才打听到了该镇书记和镇长的电话。随后记者拨通了两人的电话,在电话中,该镇党委书记李宏宇在记者说出了采访意图后却以“你打错了”为由挂了电话。无奈,记者又拨通了镇长康瑾杰的电话,康却对此事一口回绝:“我不清楚此事,从来没有听说张家渠村进行过移民。”记者又问起该镇2004年下发的28号文件,康予以否认:“镇上没有发过这个文件,我没有见过。”

  既然镇长否认发过该文,难道这是一份伪造文件?杨宝行向记者透露了下发该文时的一个细节:当时,镇长康谨杰拒绝以政府文件的形式递交申请,后来他们找了镇党委书记李宏宇,文件很快就发了。

  随后,记者又给该镇人大副主席薛林打电话,但同样,薛也否认了自己当年曾参与此次移民的有关事项。

  为求证此事,记者只好到移民安置地所在的瓦窑堡镇政府了解情况。该镇土地办主任钟院林告诉记者,在2004年就该移民搬迁工程的土地审批协调会上,安定镇确实曾派薛林出席会议,并代表镇政府表态说所用土地为移民搬迁用地,所以瓦窑堡镇才同意并办理了土地审批手续。

  那么,为何有关当事人要回避和否认事实,是故意隐瞒还是另有隐情?

  当日,记者又来到该县扶贫办,就此事采访了该办主任王爱国。王爱国告诉记者,他是今年3月份才来到扶贫办当主任的,一来就碰上了因历史遗留问题所爆发的一系列移民丑闻。对于安定镇的该项移民工程的任何相关手续,在班子交接时,根本就没有交接过来。

  王爱国坦言,按照国家的规定,移民事项应该是逐级上报至省上,再由省上逐级往下批复,直到县上拿到批复文件后,工程才能开工。因此从程序上来说,张家渠村的移民工程不符合规定。但县里多年来也确实一直都是先建设再报批,前一段时间被新华社报道的该县下张家河移民工程就是典型。

  据王爱国讲,他在村民手中见过安定镇于2004年6月18日向扶贫办提交的申请,虽然盖了扶贫办的公章,但其上所批复的话十分外行,即使这份文件已经递送到上级,但仅凭这份不符合规定的文件,上级也是不会批准的。张家渠村移民工程的补助款至今没有落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对于县扶贫办在安定镇28号文件上的批字及盖章过程,杨宝行也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细节:2004年12月,就在工程即将竣工时,听说扶贫办主任黄承珠要退居二线,深知官员易职后办事困难的他们赶紧找到黄,要求尽快落实政策补助的问题,“黄承珠当时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那份文件,在我们的跟随下,来到办公室主任房间,指使办公室主任盖章并签写了‘在2005年列入计划实施’几个字,并对我们说没问题了,回家去等吧。”

  杨宝行在激愤之余,还承认,为能使该项目顺利实施,经他们四位村支书商量后,光给有关方面“打点”就花了几万元钱。而且,“当时,黄承珠明确表示要我们给他个人留两排窑洞,我们四个村支书都在场。”

  据了解,由于该安置点距离县城很近,每孔窑洞若按商品房出售,最起码能卖20000元以上。

  王爱国告诉记者,他也很同情张家渠等村村民的遭遇。今年延安市给了县里2个自然村移民点的指标,但由于今年以来县里的移民工程出了不少问题,被新华社及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过,所以在此方面县上变得越来越谨慎。他曾考虑将该村列入今年的计划内上报,并且几次到该村的移民点去考察,但因为政策原因,该村的移民点已经不可能再上报了。至于以后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现在就很难说了。

  22日上午,记者来到子长县政府,找到主管移民工作的副县长张雄德。张县长告诉记者,按照政策规定,移民要召开村民大会同意后,再逐级上报,等省上批复后才能动工建设。这几年县上移民出了一些事,所以县上卡得很死。张家渠村的移民工程因为存在土地手续等问题,所以上级一直没有批复。虽然村民们怨言很大,村里的负责人也多次找过他,但上级不批复,县上也没办法。但县上一直在争取解决这个问题,今年已经将该村移民工程列入计划报上去了。

  天气已渐渐转凉,西伯利亚的寒流正随着秋风逐渐逼近陕北高原,高家渠村村民的心也在一天天变凉。他们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真正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就此事,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陕西省子长县频发移民问题

  之一:55万换来188孔危窑

  据新华社报道,2002年子长县遭受特大洪灾后,该县玉家湾镇下张家河村数十孔窑洞倒塌、百余孔窑洞成为危窑。2003年县上报经延安市扶贫办同意,将该村20户99人列入搬迁计划并拨款55万元。至2004年底,共修建窑洞188孔,但却出现了地基下沉,窑洞裂缝的现象。4月9日,在修补窑洞时,还发生了5人受伤的安全事故。

  之二:10多万移民扶贫款被挪用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1999年子长县李家岔行政村对当地一些贫困的自然村进行了移民安置,并在之后勒碑纪念,而今年当陕西省扶贫办的人员到这个村调查移民扶贫款的使用情况时却发现,这块立了6年之久的移民村纪念碑神秘地消失了。真相是:该移民搬迁工程并没有实施,10多万元移民扶贫款却被挪用。

  之三:移民区发生窑洞坍塌事故

  据新华网报道,今年4月9日上午8时左右,子长县白家园子移民区发生窑洞坍塌事故,正在拆除危窑的5名民工被埋在土下。这个移民区有几十孔窑洞,不知什么原因,有的窑洞出现裂缝,需要拆了重修。当日中午12点左右,记者又接到群众反映,子长县蓝水沟渠又发生山体滑坡,10孔窑洞被掩埋。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