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循环经济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 09:12 中国经济时报

  ——访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

  本报记者 刘树铎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主编的《领导干部循环经济知识读本》近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本全面介绍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图书。该书
分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科学内涵、发展规律,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和国内外经验,借此机会,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解振华局长。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

  

中国经济时报:有人说,循环经济是2005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如同“知识经济”一样,它已经跻身于中国主流的经济概念,并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国内最早的循环经济倡导者,您如何看待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义?

  解振华:在我国,循环经济从一种理念转化为国家战略和政策历时仅有几年时间。循环经济推行如此之迅速,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但是,中国经济面临着城市化加快、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并由重

化工产业主导、就业压力巨大、资源供给短缺、环境污染总量增大等一系列挑战,资源和环境两大瓶颈凸现出来。循环经济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落实
科学发展观
的具体实践。

  中国经济时报:那么,目前我国推进循环经济的进展如何?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表现出哪些特点?

  解振华: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在借鉴德国、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大、生产领域环境污染突出的特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升老典型,推广新试点,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

  在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工业集中地区,把上游的废料作为下游的原料,并不断延长生产链条,建设生态工业园;在区域层次,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生产和消费、理念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不同范围、不同区域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相比,我国的循环经济涵盖范围有所增加。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主要集中在静脉产业,而我国的循环经济不仅包括静脉产业,而且包括动脉产业。这是因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投资率高,原材料工业增长速度快,特别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浪费大,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高。必须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出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相应地削减废物的产生量。因此,我国的循环经济是产业生态化与污染治理产业化、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

  循环经济加快立法脚步

  中国经济时报:我国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还存在哪些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有哪些应对措施?

  解振华: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内的系统实践时间较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探索。在观念认识、制度环境、法律与政策、管理体制、技术支撑和外部推动力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

  在观念认识方面,主要问题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其根本原因是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力,片面政绩观作怪。另外,一些同志对循环经济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要么将循环经济简单化为废弃物综合利用,或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要么将循环经济等同于可持续发展概念,外延无限扩大,任务不明确,实践无抓手。许多消费文化、价值观也带有很强的物质享乐主义和不可持续消费的特征。

  在制度方面,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价格体系、税收体系、财政金融规制等基本经济制度和部分宏观产业政策仍服务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和政策,成为阻碍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法律与政策方面,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严重缺位,管理体制尚没有明确建立,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利益机制没有普遍形成。另外,我国尚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循环经济依赖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关键链接技术还不能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

  今后,将主要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快立法,引导循环经济及生态工业规范化实施,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的企业在经济政策上给与优惠和鼓励,建立环境标志、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积极推动政府绿色采购,扩大绿色产品的消费市场需求,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二是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加强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创建的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试点和示范单位能够通过持续改进,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三是加强环境执法,严格环境准入,促进企业、产品采用环境友好技术,对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四是建立循环经济理论和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建立企业为主、政府支持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我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和创新能力,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力发展静脉产业,加强示范园区环境管理,制定再生资源产业环保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推进和规范各类社会废弃物和工业废物的循环利用;

  五是加强宣传,广泛传播循环经济理念,宣传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形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