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噱头促销几时休(热点关注)(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 08:12 人民网-市场报
噱头促销几时休(热点关注)(图)
  在“七年之痒”的众说纷纭中,又一个“十一”黄金周落下帷幕。我们在为全国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0亿元、同比增长14.2%的业绩欣喜的同时,不得不为黄金周期间过度促销凸显的非理智竞争、信用缺失等问题而担忧———

  长年不断的打折促俏,算也算不清的购物返券,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从最初的兴奋逐渐回归理性。如何利用“黄金周”多分一杯羹随之成为商家的一大命题。面对产品同质化、商业过于密集的矛盾,一些商家竟玩起了“洋天女”悬空抛撒代金券、家电卖场昼夜营业39小时等噱头。专家指出,面对未来
更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国内零售企业亟待调整策略、放远眼光,摆脱非理智竞争。

  镜头1 “洋天女”悬空抛撒代金券

  “在扔代金券,快去抢几张!”10月1日上午,北京北三环明光建材城大厅距地面3米高的地方,挂起一个能装两三个人、高约80厘米的椭圆形大木桶,两个金发碧眼、高鼻梁的外国女孩打扮成中国戏曲里的仙女模样,每人抱着一摞面值100元的代金券,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爬到椭圆形大木桶内。

  随着活动的开始,两个木桶内的外国女子模仿天女散花,不停抛撒代金券。等候多时的百余顾客一齐拥向一楼,不等代金券落地,一些人立即跳起来,伸手抓飘在空中的代金券;没抓到的顾客则奋力挤开周围的顾客,争抢落在地上的代金券。

  几分钟后,代金券被一抢而光。而顾客抢到代金券后发现,根本不能用它直接购买建材城内商品。“这种代金券只有在建材城内消费一定金额才能用。”一张姓顾客说。

  镜头2 返券藏猫腻商户停业抗议

  无独有偶。“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玉泉营附近的环三环家居名品折扣店里,近10个商户因不满返券猫腻,关闭约3000平方米营业面积内的灯光,拒绝营业,并酿成打人事端。

  据一家藤艺家具专卖店的负责人马女士介绍,10月1日至10月7日,环三环家居名品折扣店进行了“满1000返300礼券”的促销活动,但在广告中并未明确,礼券只能在新开的“好千家”家居超市消费,“我们一套家具返券几千元,顾客只能在家居超市里买些零碎物品,这几天顾客和我们吵了好几次,说我们欺诈。”马女士说,因为这事已失去了六七位顾客,少收入几万元。马女士索性把灯关掉停业。

  “爱依瑞斯”店外放了停止营业牌子,有两名环三环家居名品折扣店的工作人员值守,营业员说,因为对促销活动不满意,老板决定停业关灯,但商场工作人员强迫她一直亮着灯。10月6日晚6时左右,售货员李女士想提前下班关灯,但遭环三环家居店家具部的费经理等3人阻拦,称商户无权自主关灯,李女士与费经理争执,坚持关灯,费经理突然掐住她的脖子,按到展示销售的床上,朝她头上腿上连打带踹。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镜头3 家电卖场昼夜营业39小时

  10月1日,位于上海中山公园附近的一家1.8万平方米的大型家电卖场开张营业。与其一街之隔、相距仅二三十米的另一家家电卖场不甘示弱,在大幅广告海报中打出“颠倒乾坤”、“激情不眠夜”,连续39个小时昼夜营业。

  为了深夜提神、吸引人气,这家卖场还宣称将在0时至4时的整点时段,举行5场家电商品的“0元起拍”活动。

  然而,这项在上海家电零售行业史无前例的“创举”,却遭到了部分消费者、业界人士和专家的质疑。不少消费者表示,“现在家电卖场到处都有,谁会为了买家电而通宵不睡觉呢?”“家电卖场不是24小时便利店,通宵营业有必要吗?”

  “商家的这种举动,欠缺理性。”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齐晓斋分析说,家电并非快速消费品,其使用寿命至少在5年以上,一般为8年至10年,因此属于偶尔购买的商品,按照商品特性和经营规律,深夜11点至凌晨五六点,通常不会有顾客前往购买家电。

  专家点评

  零售业亟须树立正确竞争观

  适逢假日,商家搞一些活动吸引消费者眼球,本无可厚非。但不惜使用怪招、歪招,甚至损招,就不足取,不仅埋下安全隐患,更有损商家的信誉。发生在“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几起促俏事件看似偶然,实则是零售行业非理智竞争的必然。

  超市、便利店挑选店址时,不考虑市场容量和周边消费需求,盲目扎堆,或者故意与竞争对手形成“门对门、店挨店”的格局,造成一条商业街或一个居民小区周围聚集着五六家便利店,原先的“一家盈利”变成“共同亏损”。

  有的百货商场热衷于购物返券,一方面相互比拼,将返券的额度从购物满100元返60元、80元,抬高至100元,甚至200元,用看似背离商业规律的巨大诱惑吸引消费者和媒体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则在所谓“活动解释权归商场所有”的名义下,设置种种限制条款,让不少消费者大呼上当。

  为了遏制对手,一家新的家电卖场开张时,竞争的另一方会派出大批“探子”,打探、抄录商品价格,有时甚至雇佣社会闲散人员假装顾客,在新开张的卖场中无理取闹,故意给对方制造麻烦。

  资深商业专家黄铭兴表示,非理智竞争行为是国内零售行业竞争激烈的一个表现,但同时更是企业和市场不成熟、竞争层次不高的突出表现。“一家大卖场推出的特价商品的确会引来很多顾客争购,但只要另一家大卖场推出更便宜的同类商品,消费者立刻掉头涌向那一家,这样根本无法形成企业最需要的‘顾客忠诚’!”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二届亚太零售商大会”上,百联集团董事长张新生直言,零售企业为了自身生存空间与发展的需要,在客户资源、市场空间等方面进行竞争与对抗,但随着竞争与对抗的加剧,竞争双方的商务成本不断上升,盈利空间不断缩小,两败俱伤的例子屡见不鲜。

  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齐晓斋也表示,竞争并不一定非得你死我活,共存共赢也可以成为竞争的一种状态。“然而,一些企业‘宁为鸡首,不为凤尾’的传统观念,以及重眼前、轻长远的短视心理,成为形成正确竞争观的主要障碍。”

  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只有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才能保护经济的健康增长。成熟的消费市场需要稳定的市场秩序和公平的交易原则,促销活动的过度泛滥,暴露出企业产品创新和商家经营创新的滞后,必须及早采取对策,抛掉霸王条款,不断提升引领消费市场的竞争力。

  图为两位“仙女”在北京明光建材城抛撒代金券。

  范远志摄

  《市场报》 (2005年10月10日 第二版)

  作者:本报综合报道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