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01日 09:14 21世纪经济报道 | |||||||||
《金融时报》(9月28日) 瑞银“赴华”并未放弃谨慎的作风 眼看着同业对手们大笔投资中国银行业,瑞银集团(UBS)也不肯袖手旁观了。这家瑞士银行计划向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投资5亿美元,此外,它还打算向一家中国券商投资
银行通常倾向于涉足中国所有领域,较好的银行则力求在中国获取更大的回报。但是瑞银并没有放弃谨慎的作风。它可以宣称与中国银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同时把自己的股份控制在1.6%。 瑞银与北京证券的交易则略显大胆。即使在证券业投资方面,瑞银也不敢心存侥幸心理。它已经获得了北京证券最优质的资产,持股比例将达20%。它同时掌握着北京证券最精华的部分,其中包括该券商27家分支机构中的绝大部分。尽管如此,控制权仍在中方。由于无法制订战略,外方合作者只能指望交易量的上升及分享部分利润。 德国《商报》(9月28日) 必须通过研发化解高油价的痛楚 国民终于碰到了真正棘手的问题:他们必须承受高昂的油气价格。汽油市场早已无利可图,竞争的维护者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者们便将精力转移至石油和天然气市场。然而理想中的价格效应至今仍没有出现。同时,处于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国家对于能源的需求正不断扩大。 事实上,世界石油的稳定供应只能再持续43年,天然气是65年,铀是42年。我们离这些资源消耗殆尽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所以必须觉醒。欧洲和德国的经济实力源于技术的领先,如今在全球化的能源经济面前,也唯有通过技术才能解决能源紧缺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我们应把困顿视为机遇,提高能源利用率,由此在中短期内降低其价格。但需明白的是,无论是节约还是使用技术上的革新都无法彻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极有必要研发全新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德国在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利用上就走在了前面。谁做到了这一点,谁就能长时间保证民众安乐的生活。 《金融时报》(9月29日) 亚洲的发展中经济体严重依赖于银行 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的一项新研究称,自1997至1998年经济危机以来,亚洲各国政府已耗资约5000亿美元帮助国内银行,并有可能再次伸出援手。这是第一个估计亚洲各国政府援助金融领域的数据之一。它突出表明,政府在亚洲地区对银行业的影响十分普遍。 总体来说,标准普尔认为亚洲政府的干预立场有利于银行,并提高了韩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地区和泰国18家银行的评级。标准普尔认为,亚洲的发展中经济体严重依赖银行,为企业提供资金并为较贫穷人口提供支持。结果,一旦国内银行陷入财务困境,该地区的政府就会施以援手。 但同时,JP摩根警告投资者,由于利率不断升高,贷款增长趋缓以及税收提高,亚洲银行业的增长很可能会放慢。 日本《产经新闻》(9月28日) 金融机构必须进行釜底抽薪式的重建 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国际合作银行等八家政府金融机构的改革已经起步。咨询议会将对各机关的机制与业务进行精查,其结果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最终姿态。起决定作用的判断标准是“风险”和“公益性”,如核电站等具有较高公益性也具有高风险的项目,以及涉及国家领土问题的项目,交由政府金融机构处理,其他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必须交给民间金融机构来完成。 事实上,政府金融机构是邮政储金和保险金的重要“集散地”,也就是说,邮政私营化与金融机构的改革是车的两个轮子。小泉首相在“邮政”后连带提出这一主题是理所当然的。乘着大选后改革的大好时机,民间金融机构必须奋起。如果错失了这一良机,政府金融机构就得不到釜底抽薪式的重建,也就背叛了期待改革的选民们的期望。 英国《卫报》(9月28日) 英国应考虑对伊拉克权力移交 英国现在应当关注的不是布莱尔如何在未来向财政大臣戈登·布朗交接,而是英军在伊拉克向当地政党交权,但胆怯的工党现在连这件事提都不敢提。而下月正好有个机会,就是10月15日伊拉克宪法草案全民公决,只有撤军逊尼派才能结束对它的抵制,而即使通过那也将是伊拉克作为一个国家的最后一部宪法了。这部宪法将使该国一分为三,税收、法律、石油、军队等都各自分开。现在对抵抗力量的作战将是近代史上最失败的平乱战争,只会使局势最终陷入无政府状态。 外国占领不能阻止内斗,英国应当尊重什叶派南部的传统权力结构,让有能力的当地政党和领袖掌权,然后抽身离去。 《华尔街日报》(9月28日) 伊朗核问题仍在胶着 9月23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终于发表声明,对伊朗核计划完全用于和平目的表示不信任。俄罗斯和中国投票弃权,印度支持,美国认为这是它的一场胜利,并希望能在11月的下一次会议上决定将此问题提交安理会。 实际上早在2003年春伊朗就承认了违反《核不扩散条约》,美国选择了让英、法、德三国和伊朗直接谈判。伊朗去年11月曾同意暂停6个有关项目的活动,但几个月后又退出谈判。 伊朗现在指出,如果将此问题提交安理会,就将驱逐在伊朗的联合国核查员。伊朗这种反对提交联合国是有一定底气的,因为到11月,古巴和白俄罗斯将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投票国,他们或许可能将使美国的提议难以通过。而且,在油价如此高的情况下,欧洲国家也将不愿看到对伊朗实施贸易制裁。 德国《世界报》(9月28日) 共和党还站在布什身后吗? 布什的世界里有这样一条准则:只要身后有自家政党的支持,所谓的民意调查只不过是走过场而已。可如今,共和党还站在布什身后吗?由飓风“卡特里娜”引发的秋季危机乃是一场信任危机。布什的逻辑是用大把金钱保障美国安全,多一些实用主义,少几许核心原则,这突然不再奏效了。美国人淹死在自己的家园里,而且大部分是穷人,使得问题更加严重。 这场危机并不在于希望受到了威胁,而在于事实令人绝望。这于布什更加危险,它激起了继任者的野心和对其下台的渴念。布什苦心追求的共和党堡垒,开始自内部崩裂开来。飓风也显示了其政策的内在矛盾:一方面要炫耀国家的强大,一方面却限制其发展。这边是几十亿的国家援助,那边是激进的国家退休金和税收计划。 布什的政治能力早就被人质疑,八月初的夏季危机更是一个警告,只不过他听从党内意见平息了那场风波。而现在反对党已经开始物色新的候选人,民意调查也显示,选民们出现了动摇。 意大利《晚邮报》(9月28日) 精简欧盟多余法规有赖于一体化的推进 欧盟理事会主席巴罗佐建议尽快撤销六十条提案,或进一步简化其中已经生效的多余条款。实际上,具有过量法规并不是欧盟的独有特色,这似乎是每个有组织的社会,特别是民主社会(专制君主不需要法律)与生俱来的特性。 一些人对欧盟不公正的批判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认为法规泛滥是欧洲的先天缺陷。此言差矣,这些缺点都不是出在法规本身,而是出在法规执行者的手上。第二种批评则认为,布鲁塞尔的委员会是一个疯狂无度的立法者和官僚主义者。其实不然,实际上都是欧洲政府在制定一个又一个的法律,更重要的是,这些“泛滥”的法律都是由他们去实施和操纵。 如果我们想要在有效健康的模式下发展下去,可以抛弃无用的法规,但是一定要维持经济空间的统一。这些多余的法规是在统一市场借口下被颁布的,而如今这一借口已站不住脚根了。不过,要精简欧盟的法规,需要欧洲一体化的步伐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