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005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 > 正文
 

创意上海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分论坛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 17:57 新浪财经

  由环球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05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于9月27-29日在上海召开,主题为跨越边界-全球化浪潮中的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新浪财经全程独家直播。以下为9月29日下午分论坛创意上海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实录:

  主题:2005年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创意上海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时间:2005年9月29日pm14:00—16:00

  地点: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三层黄河厅

  李开复:大家好,我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开复,那么我们今天在座的一共有非常非常多来自各地的嘉宾,首先让我介绍我们的嘉宾,我们今天的程序这样的,我们会前半讨论研发方面的“中国创造”,后半是Patrick Whitney先生主持对设计方面的“中国创造”。在我左边是台积电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应诚先生。下一位是麒麟远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若玫女士。最后一位是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副总裁舒奇先生。那么下一个让Patrick Whitney先生让他介绍。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这里做中国创造的方面的探讨。那么我们想做一个大约10分钟我个人对“中国创造”的看法。然后在座每一位嘉宾可能会对他们的看法做一个5分钟左右的介绍,然后我做15到20分钟的讨论。最后5分钟到10分钟留给在座的嘉宾发问。

  中国到了今天这个发展的程度,在全世界大家都注意到中国未来得发展不再是成功或者不成功来分别。而是一个以成功或者卓越的差别,从我的观点看,成功就是“中国制造”继续延续,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在沃尔玛产品一半以上是“中国制造”,这个趋势不可避免的。这个趋势非常的成功。未来10年以内甚至更长远会有更好的发展。但是中国创造,是不是中国能够达到美国的程度,中国有相当的创新,让中国能够不断的成为世界工厂,而且也是一个世界研发中心,世界得研究实验室。是谁非常关注的问题,今天沃尔玛产品80%是中国制造,但是可能只有10%利润回归到中国的工厂,90%是那些公司创造的。公司或者是设计的公司所获取的。所以中国如果希望有一天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和美国真的能够平起平坐。我相信中国创造是一个必由之路。那么中国是会达到未来优秀的、成功的世界制造工厂。还是成为一个卓越的和美国平起平坐的世界创造中心,是我们今天需要探讨的题目。从我个人的观点看,作为一个世界创造中心 应该是有三个核心的部分。三个部分科技人才和教育我将分别介绍我对科技人才教育的看法。

  我个人在美国成长10多年时间,看到美国今天得到卓越成功我想今天介绍在美国看到哪部分最重要值得中国学习和探讨的。我更多谈美国的成功,那么中国是如何该走自己的路,并不一定依照别人的路,这是值得参考的。从科技来说,美国的成功有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产业的研发;第二个是高校的研发,第三国家经费支持的方式。由产业的研发我对于我来说是接触最多的,我曾经在4个公司做研发的工作,美国对研发的成果非常成功以外,另外更重要的是它的研发模式、继续的创新。比如到Google公司最大的理由,是因为Google公司打破我过去研发的看法,过去我认为所谓的研究就是做创新,把创新产品给部门看一下,通常他回馈不看这个东西,直到有一个东西作出这个东西,就要求赶快做一个一样的,而明天要,这是科研人员的悲哀,也是业界的悲哀。大家知道,我们Google看到科研体系的创新,不是首席架构式定一个未来的目标,每个软件人员成为蓝领软件人员,我们的文化是平等,在公司没有所谓的管理,就是你没有管。用互联网的方式投票,有一个好的想法可以站出来,另外两个同事愿意跟我合作可以走过来,我们做的创新经过互联网推向市场,如果得到用户的认可我们继续做,如果不到认可我们就停止,把科研开发结合在一起,甚至和用户结合在一起。并不是说Google的模式适合每一个公司,但是这一类的产业的科研创新我认为非常重要,这些模式值得中国学习。对于高校的创新,高校和产业需要很好的配合,美国可以看到最优秀的学校做最先进的科研。有一流大师做。很多高校不想做科研,他们做工程的工作,培养人才,尽快的进入产业,达到产业的需要,这是一个结晶,不是每个学习做搞好的科研,只有少数的学习成为研究性的大学,最后一点美国的科研机制值得学习。

  在二战以后,美国有很了不起的官员,他决定美国在二战之间的发明,不要集中的让国家拥有,而下放给学校和公司,所以供应公司马尼拉不断成为做国防的产品,也做工业界的产品,大学也拥有很多实验室,和学校一起,这样得体系,学校经济创新,经过实验室可以做国防使用,更多转移到业界。很多公司可以做创新国防的东西,有市场价值的东西,这和苏联成了一个对比,苏联科技做的越成功,国家越穷,美国科技做成功,国家富有,创新得到回馈,不仅是国防使用。这是美国科技成功的理由。人才方面科技,如果看Google和其他高科技公司我们最注重不是科技而是人才,因为互联网时代和信息时代一个成功的一个最好的工程师,可以比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多做不是30%、50%的工作,而是多10倍1000倍的工作,这样的时代我们必须尽力招聘最好的人才,培养最好的人才。还有挽留最好的人才。

  这也很多不同的机制,主要讲几点:第一个我们支持不同的人才的发展的路径,如果一个公司里面每一个技术优秀的人才两三年以后成为经理,这是对这个人才的否定,成长路线的否定。一个创新的公司培养优秀的经理和优秀的科技人才,双轨发展。第二,一个公司不能只是雇佣员工认为他们马上能够进入状况,压榨他们的脑力,更需要是怎么样去长期的培养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员工热爱这个公司,希望留在这个公司,让他们自愿在公司,感觉到永远可以学习成长。这样得环境才是适合留住的环境,这是我希望做得工作。

  最后在任何的环境,只重视IQ不够,还是培养EQ,情商同样的重要甚至更重要,美国很多科学结果证明,情商比智商对一个人,在公司作为领导的重要性更高9倍,所以只重视智商是不够,每个人需要情商,就是自觉沟通能力,情商就是与人相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社交的能力,自我的动力等等。这方面的发展非常的重要,在一个成功的公司里面,它的人不能只是聪明还必须与人合作最后是教育,曾经一个朋友辩论说,基于美国的立场他认为美国的签证困难,这是保证美国

竞争力的事情,其实站在美国的立场这是很端视的事情,美国最大的优势长期来说是教育。80%最好的大学在美国,很多最好的人才在美国读书,读书以后,很多回归祖国。

  但是有很多留在美国,我也去了美国,在座很多嘉宾也去了美国,但是我很高兴今天回到祖国工作。美国靠优秀的教育吸取人才、留住人才,政府的措施不让人才留在美国,这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机会。美国为什么成功?第一他鼓励私立大学,在已有政策下再创新,美国学校不是做排名,最好的工科学校是哪一个?找MIT斯坦福他们会跟你辩论自己是第一,其实没有第一、第二的概念,每一个学校有自己的特色。MIT是彻底的工科学校,斯坦福是成功多方面发展的学校,所以帮助大学多方面发展是重要的方向。

  第二美国的师资具有非常高的水平,很多人希望成为最好学校的老师,他也把最好的老师吸引过去。在美国更多大学是教为什么?而不是教答案。作为“中国创造”我们期望中国,就必须有创意的人才,这些创意的人才就需要创意的教育,创意的交易培训的方式不是填鸭式应试教育,必须让你懂得为什么?这样有一天你把知识忘记,你也可以推出有道理的原理,无论是哲学数学的公式,这个方面也是中国未来创造需要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个人是抱着非常乐观的态度,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是50%世界的创新,如果看专利来说是美国的。诺贝尔得主60%是美国,世界上最好的大学80%是美国,美国占了大的领先优势,中国也有机会,因为中国有很好的基础该教育很好的制造机制,中国的人才努力非常的聪明,我认为中国能够基于今天已有的基础从美国的成功继续的学习,中国必然可以成为“中国创造”得21世纪中国的国家。谢谢大家。

  赵应诚:大家好,我是赵应诚,谢谢主持人,帮我起很好的头,我想从两个层面理解我对今天题目的看法,中国创造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是品牌,第二个是创新,我先从创新谈起。我个人认为一个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能够用得着,必须从研发、制造、到行销三个环节必须通过。所以很难说,一个产品让消费者享受到以后,是研发比较重要,还是生产比较重要,还是行销比较重要。都逃不得掉。这三个环节不分贵贱、高低、层次。

  第二是一个企业,选择只做行销专门做行销专做研发,或者做设计,或者三个做两个,或者三个全部都做,这是战略定位的问题,专心做行销。非常成功的公司有

可口可乐,专心做行销很成功是MAKE,但是生产鞋子的宝城(同音)也非常的成功。所以一个企业从哪个层面切入看行业的特色跟它的优势,所以今天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第一不要用模糊的观点,不要把制造丢弃掉,我们要专心谈另外一个创新。据韦伯大字典的定义,创新是落实实际的行动体现。如果能够做创新什么地方可以创新?产品技术制度。在研发都可以做创新。创新的具体衡量的很简单,看公司的产品服务,能不能在客户心目中展现价值,没有创新就没有市场价值。

  第二衡量的方式有没有为公司带来竞争力,如果这样做,我认为中国创造第一个重要的含义。第二个品牌。一般人心目中,学校老师不见得搞品牌,品牌谁拥有?不是公司,是在消费者手里。是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对体验他产品经验的总和,他的真正价值是消费者的肯定,这样的品牌是消费者的品牌。(不是)大家知道吗?世界上8成以上的品牌是工业品牌,什么是消费者心目中知道的。问题在于消费品牌的价值型非常高,做起来不容易,面对广大的消费者,工业品牌面对是客户,是法人不是自然人,所以国内如果说中国创造,第二个想到的重点除了创新以外,必须做自由品牌的时候,必须问自己做工业品牌还是消费者品牌,两者各有天地。这是我的讲述谢谢各位。

  张若玫:谢谢。我想今天就是中国制造的话题非常有意思,也切身的话题。就是因为中国制造的话题。我自己决定两年以前回到国内,放弃在美国上市公司CEO的职位不做,而回到国内创立一个公司,叫做麒麟远创,因为我是希望借着麒麟远创的成功,大家一听到这个就觉得是非常中国化的公司,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希望麒麟远创如果成功,可以把中国制造,在制造业改变成IT工业界信息工业界高品质的的公司,中国制造是我过去两年的梦想、理想。也算是一个梦想,是一个很大的梦,为什么觉得这个梦可以做到?

  因为根据我过去30年在美国的经验,我学习工程出身,没有学过商,我到美国以后,我是意外的创业者,不是有心开创公司。可是我在误打误撞之下,不止一次用软件改变美国大行业的创业方式。我在美国创立的交易工作站,改变了美国华尔街经济系统的操作模式。1994年创造了公司,推创出来的集成平台,这在IT使他们认为集成是前三个问题之一。他在美国IBO上市,在纳斯达克上市里面,是前10大上市公司之一。最高的市值美金120亿,当然比不上Google的今天的成果,但是也是不小的数字。

  我学工程出身,在美国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打一片天地主要是科技创新,更重要是我用科技解决美国一个行业上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进而定一个新行业的标准。在我来说,科技创新可以改变一个行业,这也是唯一一个小公司可以变大公司,一个国家可以从科技落后到科技前进唯一的办法。这同时,也是我非常相信中国今年国内的市场非常大,而国内的人才非常多。而这些人才他缺乏的不是一些新的知识,因为现在新的知识事实上,从互联网可以很快的拿到,也不是教育上的问题,我想我们大家承认,美国今天的教育系统比中国发达多,但是最主要不是教育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因为我自己看,我是中国制造成功的案例,我受中国的教育长大,为什么到美国的社会可以创业创新。主要是观念的问题。我觉得今天的国内跟美国过去20、30年有新相似之处,工商业界发展迅速,开始重视教育。第三点,是一个用信息IT工业界支持工商业界的创新,这是美国一个非常大的特点。而这是我觉得今天国内还没有的现象。而我觉得这主要的问题,还不是一个技术的问题,是观念的问题。

  观念上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第一个学习IT方面的人,他自己对自己的信心我们刚刚说,我觉得国内有非常好的人才,他缺乏得一个是经验,并没有大型软件。这个是可以从国外引进好的管理技术,可以改变,可以用培训改变的,但是第二点,是自己对自己的自信心。这是关键的问题,但是同时我觉得也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对客户来说,如何用软件IT工业界改变,对他业务上有帮助。我觉得这个需要,好的管理人才。这是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应该到中国来,从头开始创立麒麟原创的原因,过去两年从零做起,到现在100人,从默默无闻的公司,到现在的中国金融界,中国建行,大的银行界都是我的客户,有很多好的合作伙伴,最重要的是我们非常的自豪,我们有国内训练的人才,西方的管理方式,很快的把一些人才很快的接轨。我觉得在国内培养的人才不比在我在美国培养的人才差,我们迁移到国内只是两年的时间,今天中国制造他们需要做的,事实上不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技术上的问题很好解决,而是观念上跟企业大家在一起合作。跟企业家大家怎么样把一个技术能够改变,他业务上的发展,第一个问题。而我觉得这是可以做到。也是我同时认为中国提到软件把中国跟印度比较,印度软件的发展很前进,希望能够赶上印度,但是事实上,中国有很大的国内市场,印度没有。所以我觉得,中国是可以在软件的发展上更超过印度的。这是我得看法,谢谢。

  舒奇:大家好,我是惠普的舒奇。今天来的时候,有一些人问我,像你们这样的大象也来跳舞,我说,确实很多是新型的公司,我说如果我们这样的大象。你怎么知道大象不会跳舞。第二我说我自己在想,如果大象不会跳舞,他就会被淘汰。其实大家都知道,惠普公司的LOGO我们的品牌下面有6个,我们把创新始终贯彻在整个公司的文化上面。这么多年,惠普公司始终伴随着创新。我想说一下今天的主题,“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实际上大家也看到大概5年前,甚至7年前,很多产品的渐渐都变成了中国制造,实际这个概念在转变,现在很多产品是中国创造,我解释一下,什么是中国创造?大家可能听说,最近也谈到汽车,在欧洲中国同时下线,中国市场上可能会有同样新的产品,同时在全球发布。这不像以前,大部分在10年前,很多国外的产品在美国或者欧洲经过了一定的市场测试考验以后推到中国。但是今天在中国,实际上中国的市场和整个的消费人群已经有自己的消费能力。包括惠普公司也是,我们已经把很多的工厂转移到中国制造新的产品。可能中国市场会出现惠普最新的产品,然后卖到美国欧洲,中国制造已经变成现实,从我在中国工作的经验,跟中国IND打交道,惠普请我来可能是我在5年前协助组建上海惠普软件全球中心。我在北京帮助组建中国惠普实验室。中国有两个极端:第一,中国有很多实验室和大学,这些大学就集中于很多的发明创造上。但是这跟市场有脱节,中国现在也有一些公司比如华为,别的公司同时建立自己的IDST,他们非常重视产品的开发,中国缺乏什么?缺乏实验室如何把新的产品经过一定的研发,变成市场上畅销的产品。

  我讲惠普公司的经验,实际上中间还有一个研发的机构,我们有的时候叫做PRD,这些IND结合惠普实验室发明出来的产品,看如何推向市场,然后经过很多研发,我给大家一个统计的数据。大部分的公司在国外,我也研究国内公司,国内公司IND一般的投资3%以下,一般新型的公司,我们这样的公司也在5%,我们大概年销售800亿,年投资40美金,很多新型的公司,尤其在美国在5%以上,甚至7、8%甚至10%,这些研发实际上,当然花尽公司的资源,但是实际上给公司创新上面有很大的促进,惠普公司的产品,大概在3年,现在的产品我可以看到三年前他研发的影子,所以我们以前有一个统计数据。我们今天没有带来,也可以看到我们每年产品销售里面有多少是三年前新研发的产品,这么一个比例,这个实际上一个良性的发展,是一个公司整体的竞争上面,都存在创新的产品。那么我再说一下,刚才所讲到的中国创造,今天我很高兴,在上海、在北京。昨天我刚刚从北京赶来,在北京中关村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那么中国创造,已经进入中国包括惠普。我非常高兴跟他们探讨这个问题。

  李开复: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这是很好的题目。也是我曾经做过多次演讲,被问过多次的题目,有几个问题我常常被问到,我今天占了很多的时间,我就代表经常问我问题的人,提三个问题。我就不发言了。很多人有兴趣知道,对于中国创业的看法,也就是说,现在我们我们看到百度其他公司的上市,很多青年人说创业,这样造成中国制造高中国创造的过程,我希望各位对中国创业的看法?

  张若玫:麒麟远创是在中国是早期,我很难说创业成功的经验,我只能说早期的创业,在中国创业和美国创业,并不觉得在实质有太大的差别,最主要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客户是什么?然后能够真正带给客户的福利是什么?我想每一个公司最主要的是说他的客户,他的产品有什么独特之道,能够把这独特之道抓住,然后在产品上面研发,然后提供让客户,你就会有一个成功的公司。我想这事实上是中外都一致创业得基本观念。

  赵应诚:我想到最近看到行业主要的客户群,是专业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前10大设计公司我一个看,发现他们这些公司华人创立的就有9个。什么意思?国内一个都没有,从香港出去在美国、加拿大、台湾,这是一个遗憾,从这样的观点来说,如果世界上前20大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长期产值30亿美元,为什么一个中国人都没有。为什么?大家同样的血缘同样的出处。第二个他们不是在美国,在加拿大有一个,在台湾,欧洲日本都没有。欧洲跟日本、韩国都是非常大的半导体的产业地方。但是一个这样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也没有,他创业进入的门槛资金门槛不高, 需要大量的设计人员,是适合中国人做的题目,我个人认为一是在发达国家像日本、欧洲,年轻人是社会不鼓励创业的。你创业失败,就怕被瞧不起,大家宁愿在大公司做,不愿意出去,我相信在国内这也存在,大家想创业,将来创业面临第二个问题,就是集资问题,我们有风险投资公司的设立,有没有他们推出的办理我们的国内不完整,这是一个限制因素的

  舒奇:刚才赵总说的很对。从硅谷的经验来说,风险投资帮助创业是非常大的促进,目前中国,环境都在,所有的风险公司和别的风险公司,在中国中关村都有办公室。目前来说,平常我们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是还不够。目前来说,这也是很多政府包括中关村、包括上海浦东,在探讨的原因。怎么样创造环境?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创新、创造、创业的公司。

  李开复:中国需要创意,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海归还是更好的培养人才,很多人从创业中得到成功和失败?

  舒奇:我本人可以算是海归。在外面读书,然后工作10年回到中国。我觉得人才遍地都是,就是看如何挖掘?有一句话,我们把雇人,不是所有的好的人员都挖来,有时候学非所用的时候是浪费公司的资源。如何设计你的架构,找到最合适的人。最合适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放在这个位置上发挥他最大的潜能,这是很多公司都要想的。那么我认为海归和当地发展的人才其实没有什么差别?无非就是海归可能经历很多跨国公司,可能有失败的经验。其实在中国现在最大的就像刚才赵总说的在硅谷失败越多越出名。可是在中国,这个环境下,好象失败了以后,一个是别人看不起你,还有一个自己有自卑感,实际上我鼓励大家不要怕失败其实失败是积累经验。中国古代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如何成功?我在公司里面也是促进手下的经理,给他一个权利,允许他犯错,不犯错就不能成长。但是人才其实海归和当地成长的人才各有各的优点,就是如何使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张若玫:我的观念觉得不是人才是哪里来得?不是一个海归或者国内的问题,我还是回到最重要是态度的问题,这个态度观念事实上是可以很容易改变的。你开始同意这个观念以后。我以前是一个创业者,在美国很热门的观念,常常大家非常的好奇,到底是哪一些规则?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不说了。我想我可能把最重要的三点讲一下。第一个我觉得,这个事情做第一次的时候是一个优点也是一个劣势,从来没有做的事,你可以发现一些优势、趋势去解决。第二越是劣势。危机回变机会。第三点非常重要。规则都是全部用来打破的 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在碰到这种机会的时候,你看到是一个问题,或者是一个机会,在我一生的经历里面,每一次碰到最大的问题,是我创业最大的机会这是态度的问题。

  创立一个公司,所有人会说,最重要的三个重点是人才、人才、人才。我也完全的同意,但是对我来说,人才并不代表最有经验的人才,事实上我招收一个公司开始的时候最好得人才不是靠经验,你需要一定教育标准和知识,这不是取舍的原因不是聪明才智。大家都很聪明,最重要得是态度,你是不是有一个问题解决者的态度。你遇到事情你是等着别人告诉你,做哪一件事情还是自己自动自发去解决。这个归根到底是一个态度,就是怎么样不断的自己去找一些新的机会,不断的学习。然后把问题解决,这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一个个是不是海归,是不是国内的人才是不是本科毕业,受教育不够,必须读研究院。我常常开玩笑说,我得博士学位,然后我觉得得到博士学位后最重要的一点我发现博士学位不一定需要的,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更重要的是旁边的人不知道,别人对我非常的尊重,事实上不需要的。今天大家都有能力创造。我觉得人常常是被 自己限制的。而不是被环境限制。谢谢。

  赵应诚:我是调皮一下,把观念不直接回答主持人的问题,因为张博士,谈的是创业。这样大家开门走出来,有1/3跑出去创业就麻烦了。我们谈创业精神,创业不是需要新设立公司就是创业,创业精神谈了是承担风险的能力,是创新还是实践。你有没有创新的能力?你有没有勇气实践,有没有能力承担风险,如果有就有创业精神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公司对有创新能力的人,有丰厚的报偿为什么不创业呢?

  李开复:谢谢三位精彩的回答我们现在有5分钟时间回答问题。

  提问:谢谢各位老师,我是来自办公家具公司。我想问一个问题,我们的行业对核心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创意,就是怎么做设计,我们的设计从欧洲复制过来也有一些买过来,但是我们碰到艰难的问题,是如何把欧洲的一些好的设计师能够跟我们本土结合,其实我们的设备从欧洲进口,我们如何让他们的创意让我们的设计团队成长起来,不是依赖于他们。谢谢。

  李开复:这个和下一个论坛更有联系。这里主要做研发。

  张若玫:我自己的兴趣是设计,我们会设计庭院房子,产生设计家具,我觉得对建筑式很大的问题,建筑师在欧洲有几千年,几百年的设计已经非常好,常常有设计师觉得去学习,然后特别去加一些不必要的东西。事实上,很多的设计是需要了解一个建筑的原则,了解了原则以后,你可以在上面有一些变化。所以我对您的建议是你在国内的建筑,或者是设计,可以把建筑的原则或者设计的原则抓住以后,可以很容易跟欧洲的建筑师沟通。因为我自己花很多的时间,研究意大利欧洲的设计,我跟美国设计师有同样的问题,因为他不能够加一些风格的时候要加,所以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

  李开复:在座有没有对研发方面有问题的。后面那位先生。

  提问:李总我问一下,刚才台积电的赵总说创新的过程当中,很多承担风险的能力,以及实践的过程,这里往往是不是有这样情况?很多人在一定压力下面发挥创新的能力?

  李开复:都可以回答。我觉得对我来说最重要得是,第一,找对人,找很有创意的人。第二要创造平等授权环境。第三,环境当中对员工的要求,不是必须有压力,出成果,因为如果你要他承担风险,你应该有能力评估他是不是做了他适当做的工作。就是说,如果我们在这里做的Google研究院的工作,雇佣一个优秀的人,他有相当好的想法,但是想法有风险,当我评估他的时候,我不能只是说,这个东西有多少使用价值,赚多少钱,我们能够评估你想到什么,有没有做到你想做的。最后被不被市场接受,不能用这种方法评估他,用研究评估他,没有人只是会做市场。今天要做的工作,当然这个工作要做,但是必须创新,容忍失败,你评估你的员工,必须有技术制造人,进行背景人员,客观评估每一个员工,不能说产品做得好或者做的不好评估。业务可以这么做,但是研发必须对技术有比较了解管理人员,有平等授权的环境,对员工有相当大得信任度,不能因为一次失败,你就不行了,不适合做研发方面平等授权的管理。

  李开复:下面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谢谢主持人。下面我问一下,关于研发方面我们知道,各种报道来看,Google的公司的文化应该是非常好的,对于他的员工来说,研发来说,可能更多的基于这个员工自己的创意,就像我们当初知道,互联网的兴起,他实际上起源于一个军事目的,由政府大力支持,才逐渐的推广开,并不是很好的市场运用。当时做互联网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形成对今天的生活有极大的促进的模式,对于Google的公司,根据什么标准,判断员工所做得新的创意和研发的设计的能够对于公司,甚至对整个社会的生活模式起到非常重大的促进作用?

  李开复:Google文化比较的特殊,我首先声明,并不是我们的文化创新模式是每个公司应该使用,大部分的公司都不应该用我们的创新模式,因为我们是一个互联网公司,我们希望我们的创新模式,是符合于互联网的及互联网是一个自由网民投票的群众。不管ILS还是新的技术,大家都使用慢慢的成为趋势,创新也符合这个趋势,当然世界需要套装软件,需要解决方案,集体电路等等不同得解决方案,不是所有的创新都应该这么做,应该小部分针对互联网的创新。我们的评估模式是这样的,我们希望首先是工程师,彼此的认可度,我们会在内部有一个最好的IDE,每个人可以贡献它的想法,他可以站在它的讲台上吸引别的工程师跟队伍,可能一段时间,做一个雏形出来。因为互联网是一个无摩擦状况的东西,不是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做一个硬件,推销套装的软件,做什么可以放在网上。

  我们有Google很多免费的软件,让你下载使用,下一个就是用户喜欢吗?我们有一个立众就是对大众有意义,这作为下一个关卡。必须有人投票。放在网上让用户使用,用户觉得好,这个时候才有权利做产品,产品经理,来了市场调查开始了。这是一个过程。评估员工作为一个好的IDE,有人支持就是正面的评估,然后做出来,一个产品。也是正面的评估。用户喜欢当然最好,不喜欢我们还是认为这是对于一个模式的很好的过程。不能强求每一个IDE都是好的IDE。以前老板说了一句话,就是如果你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如果你的每一个想法都成功,那么你就失败了。谢谢。

  这个部分在此结束,感谢三位精彩的演讲。下面我想解说下一个阶段的主持人Patrick Whitney。

  Patrick Whitney: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参加这次盛会,我会简单的介绍我们在设计创新方面的主题,我在这个方面是专家,但是在中国谈这个不是特别多。所以我非常的高兴。今天《环球企业家》杂志能够与我们分享,给我们机会来分享我们在中国制造、中国设计。为中国制造领域提出我们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转变势头强劲,这个国家已经开始这样的转变。现在已经是中国已经从制造中心慢慢的变成一个营销中心。我自己是做设计的。那么欧洲曾经是整个世界设计方面的最最吸引人的地方,尤其在二战以前,到了二战以后,全世界设计能力方面的核心地位,英国转到美国。我们这个方面是起表率的作用,但是现在我们相信中国和印度这个方面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发展。这不仅是因为设计需要在中国进行,而主要是因为设计。当然要和市场联系在一起,我们知道中国和印度今后成为对最重要的市场,这是为什么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在中国发生的?下一张幻灯片,讲到创新我现在说风格的创新,你要设计出一些比较酷的东西,不仅让你的设计完成一定的功能。必须让他们看上去时髦和风格,这种趋势在20世纪50年代,1950年左右时候在美国风行,但是我们已经意识到,仅仅纯粹靠设计上酷一点已经不够,虽然他非常的重要。现在我们看一下,这个是关于工作流程的创新。这个里面意味着,我们是要把我们的生产的产品进行重新的变化。

  比如说,使得一个产品原来要用140多个部件,变成100多部件,使得原来的大小尺寸发生改变。那么这个就意味着我们的生产流程要进行创新。在这个里面当然也会牵涉到一些入门的门槛问题,如果这个方面不做好,有的时候可能被这个行业淘汰,再来看一下,我们把这一张幻灯片放好,这里有一种创新根据用户的体验来进行创新。我们知道欧洲一些畅销书说道,对于经济方面的一些有一些作者讲经济方面的亲身经历。我还想特别的说一下这里你们可以看他产品是非常有意思。79美分的削皮机。这个机器的形状功能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到底是不是要创新呢?很多人再次没有必要进行创新。但是我们从市场营销角度看一下,如果把这个土豆的削皮机,看下如何能够做好,更吸引市场?这个方面 你们可以看到后来我们做得一个这样的5美元的土豆削皮机,他是在中国制造的,然后这个公司,在做这个产品的同时,也做其他的产品,当然有一点需要强调,这个公司达到了2.75亿美元的公司。你们可以看到5美元的土豆削皮机,原来大家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如果这个方面仔细看现实,你会发现如果我们问人们,你喜欢这个土豆削皮机?他们说是的。你愿意花5块钱买吗?他们愿意买。

  那么我在这里想说一下,索尼,他们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在市场一直占有领导地位。我们知道索尼当时也是在很多产品上面取得了创新才占到这样的领导者地位。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一系列厨房的用具,然后这里可以看到我这里举例,这一家公司并不生产这个水壶他们做水壶上面的把柄。这个把柄他们有很多的作用,他可以使他放在水壶上面做把柄,也可以有其他的功能。我想在我们这个厨房用具方面科技含量低,但是这个方面有创新,反而有更大的空间,这里可以看到,是一个门球。门球的装置,可以看到如果是老人,我们这个设计最主要是针对老人便于抓住,是小的创新。他能够帮助人民容易拆掉买东西包装,很多小的领域,会让你有机会创新,这里可以看到,有很多的人,他们并不相信市场上面的数据,或者标准。他们也许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实验,得到他们想要的。他们可以通过小的实践看一下到底市场需要什么?你们可以很多的大公司他们都会向屏幕上显示出的做法,不管是宝洁公司还是惠普等等。他们在这里所做都是创新。我知道其实对于很多的学校,他们会培养出很多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一定要有马上拥有非常高的研发技能,关键是研发的感觉或者理念,比如我知道中国的清华大学做的很好,联想在这方面也做得不错。

  现在看电脑的键盘。我们知道在中国家庭里面,一般如果有一台电脑可能家里所有的成员就用这一台电脑。在这个键盘上面可以可能,有这样的一个旋钮,这个旋钮转可以自动转成。比如说适合妈妈、奶奶用的电脑,适合孩子打游戏机的键盘。键盘上面,他做小小的创新,使你的电脑产生适合各式各样的用户,可以看到这里他屏幕上面,特别是老年人,可以通过触摸屏幕,进入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比如这个屏幕上面,显示出如果有我的宠物什么东西?有各种各样的软件,这些出于对用户角度的考虑,设计出来的。所以你们可以看到,这些设计里面,其实有一点非常重要,他们是把用户成为他们设计当中……

  用户帮助他们设计研发的速度,用户层面来说,非常有名的产品,从音乐来说,音乐研发过程当中,不仅是APPLE公司开发出来的APPLE,这个工具里面,有服务方面的创新。APPLE公司所做的工作就是能够进入业务流程,相应的服务,让人们便利的买到这这种产品,可以吸引潜在的客户。不光是一个软件服务的问题,他整个是一个服务平台的问题。因为刚才上游,有一些时候需要零售商的工作,比如有一个修理中心,看到用户有什么需求,转到终端用户做。这个非常的惊人。通常来说,比如CDROM,还有其他的电子设备,比如说每平方英尺的收入在100到400美金不等。大家没有办法想象的是APLLE在设计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的时候花费多少?这是给大家提供个人资助方面的服务,这是室内服务。创造出一个系统,这样使产品软件服务都能够在同一个物资里面整合起来使APPLLE开发的产品得以成功,这个地方不错。这是显示出来了,左边显示是知识的演化,右边显示的是价格。根据报道看,过去50年,我们习惯于读报纸,现在知识和技术的延伸速度非常快。而且他们与一些技术和科技和传统的阅读习惯结合起来,我们现在以55个财富国家的领导人进行电话会议。现在问题是他们不知道做什么东西?知道什么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因为大家知道如果从新的行业来说,他可以每年研发出千万种不同的产品,一辈子做不完,但是关键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如何设计出适合客户的产品?

  具有讽刺意思的是,如果产品现在变得复杂化,给用户提供更多技术的选择,我们以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银行?比如说有以前4、5跨国公司办5到6张信用卡,但是流程复杂,这个复杂不好,业务流程把客户拒之门外,应该确定做什么服务,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他们可以开发出新的知识。这样使得如果知识进来,技术引进,两条路走,另一方面是知识,另一方面也是技术。灵活的生产体系,使现在这种的趋势,实现了一个能量的转换,从生产商转成用户。比如现在用户有更多的选择,比如颜色,以前喜欢黑色、白色,现在多要一些颜色,包括样式也是一样,物美还要价廉。以沃尔玛做价格参考,另一方面给用户做创新,公司会赢,不要等着用户请他们问客户能够做出什么样的改变?这是我简短的介绍。谢谢。

  现在请刘力到台上做简短的讲话。刘力建筑设计工作室的著名设计师。他得设计室据我了解应该有200人左右现在请他讲话。

  刘力:我是作为一个建筑师,所以今天给大家讲有关创新的话题,只能从建筑师的角度讲一下我们通过设计的建筑作品,今天放的幻灯,除了一张,其他全部都是我们公司在中国做的作品。通过建筑作品,透视一下中国市场上或者大众包括政府,所有的使用者审美建筑城市的审美景观的需求,大的题目是《设计中国与中国设计》。在今天我们所看到很多的建筑,可以受到很多消费主义的影响很严重,无论城市大型公建,以及居民购买的住宅,关于新消费主义网络上面,媒体上面讨论很多,我们所看到的现象给大家列举一遍。比如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在全国各地各大城市,都有这样的大型公建,追求世界之最,追求最高,无论是电视塔、大酒店都要求亚洲最大、世界最大,这是比较明显的趋势。很多的大型公建,追求城市形象的纪念性。很多的开发商或者是政府建设大型建筑的时候强调气派尊严,自我独尊,标志性、纪念性。这个发展到居住去,我们住宅的设计规划里面,强调纪念性。城市的纪念性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住宅区强调纪念性不知道是纪念谁!很多住宅作品,为了吸引关注、吸引媒体,吸引眼球,我们是眼球时代,注重夸张、戏剧化的效果,主要为了炒作。

  很多设计领域,建筑设计领域,由建筑师完成建筑设计,现在建筑师不够用,开始用艺术家。把建筑的产品作为一种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甚至发泄式的创造,玩建筑、玩艺术,很多场合这种追求不是非常理性的,不是追求务实、理性,而是追求非务实、非理性。

  北京一个建筑设计在后期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内部的能耗上,有非常大的问题,后来委托我们做全套的生态方面的设计。还有很多这样的项目,追求着现实的意境,比如说模仿欧式的古典,这就是中国最大的独家酒店,在北京和天津中间。在很多住宅方面,强调公建化的效果,住宅给人的感觉是强调比较平和,比较精致,有特殊意念上,企业方面的需求,现在也有大量的公建化。另外还有追求异国风情。全国各地楼盘大家都有罗马花园、或者罗马家园这样的项目,这样的项目是数不胜数。至少我们在上海做的几个项目都是这种风格。很多项目为了追求惊世骇俗,可以说不计成本,维护他日常的费用是比较高的。创意非常不错,到使用阶段,政府也吃不消了。还有很多追求殖民时代的风格,过去上海确实是一个殖民地,但是新一代,10年来房地产建设高潮,变成一个新一代的殖民建筑的展示。在广州就有一个开发商要求模仿上海的汇丰银行建设。

  还有很多的大型公建,虽然说在长安街上,虽然在北京一个历史文化很重要的地方,基本上是无视这种传统文化的存在,和环境的协调基本上是不考虑的,这是中国国家美术馆二期,很多不管房子内部的质量如何,做得漂亮,做外面的表像,就像是舞台背景一样。比如说建筑部副部长刚刚公布,中国的公房平均住宅寿命只有30年。

  现在太多的娱乐场合都是做这种风格,作为各个企业,或者银行建总部的时候,也非常追求自我独尊的企业形象,或者企业霸权形象的表达,没有人不强调气派的,每个人都要充分表现自己。整个城市如果充满地表的话,我想这个城市也没有办法看。还有很多追求浮华的、窗户式的效果。很多不但是建筑语言,用装修、装饰的语言,把照明、灯光、广告所有都结合起来设计。总结一下,就是通过我们建筑师的眼睛看社会,看这一代的产品,虽然大家意图创新,创新的道路,大家可以说走了很多弯路,做了很多不同的尝试,但是归纳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一种受新消费主义浪潮的影响,非常大,非常重。在高档消费,买劳斯莱斯,奔驰、宝马、悍马、汽车这是可以理解,在建筑上也追求一个外表的豪华,车是夏利,包金包银,他依然是夏历。

  第二方面是设计同科技没有结合起来,中国为什么要改革开放,肯定中国在有些地方落后,落后就要捱打,什么地方落后,就是科技。重要改革开放以后,建筑设计并没有学习人家的建筑科技。北京设计院,出资1000万请设计浦东浦东机场的设计师,结果北京科技院只花了1000万买工程技术,7000万买造型创意。如果这个创意是中国的一个年龄学生创意,恐怕不会被采纳,只有洋大师做才会被采纳。1000万买的工程技术是中国人自己做。真正的技术在中国的建筑里面应用比较少的,像这个是我做南京的风尚。老百姓买有三个方面,夏天采暖,冬天至领袖,减少用电。另一个角度来说,审美创意角度来说,人的审美及从工程技术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原来我们认为一些好的把握使用那个时代的典型的工艺,做一个建筑50年不落后不可能,我们可以掌握最新的工艺材料,不论在建筑行业还是其他的行业都有非常大的提高,我们设计的品位也应该跟这个相对应。采用最新的技术和手段。最后一点就是我们是设计中国,中国设计也好,核心的是找出现代中国的建筑之路。日本有很重的很深的民族文化,但是现在的日本建筑也有强烈的现代日本自由的风格,中国现有的建筑没有找到中国自己的建筑风格。很多人虽然做传统的中式的建筑,但是消费者来讲,并不是很认可。说到中国的传统,很多人联想到贫困和落后及这是一个尝试。我们做的苏州花园,满足江南水乡风景。但是没有用任何的中国传统建筑符号。都没有用,是一种神色,看起来有东方的神韵,中国的风格。但是他没有用具体的传统。只是其中一个尝试,各个设计师,各个企业有不同的尝试,当然越是本土越是世界,中国设计师找到中国现代建筑的时设计之路,中国设计师更高的设计境界。谢谢各位。

  Patrick Whitney:让我们有请其他的嘉宾上台就坐。高先生,他是欧特克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还有是索尼公司的山砥克已先生以及百度公司首席设计师郭宇先生。请就坐。我想对于听众们来说,他们可能会非常的高兴,先听到来自百度的郭宇讲一下,当然其他的嘉宾也讲一下中国设计方面的看法是如何的?我们知道中国对于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出名,你们认为设计方面你们的看法是怎么样?

  郭宇:Patrick Whitney先生是我尊敬的老师,其实我在去美国IP理工大学读设计之前,已经在中国有大概将近10年设计的经验,从上学最终做设计产品的经验,但是我印象最深,我记得在1998年的时候,到芝加哥的时候学第一堂课,他们问为什么做设计?设计你的动力是什么?讲的明明确一点,就是创新的动力有三种,第一种是商业的创新,就是你主要的问题有市场,最好的例子就是戴尔,戴尔他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这是企业成功根本的动力,还有创新的技术。可行性没有什么新的办法,解决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超越人类的极限。第三个,动力是用户体验的动力,我们刚刚说,回答技术的一些比较好的例子,包括英特尔,Googl公司有很好技术创新例子,我们如何创造对用户更有用的产品,他们希望使用,更容易使用的产品。最好的例子是苹果公司,我们去年加入百度公司不长的时间,我不是百度的创业者去年10月份,在百度创造一个团队,这个团队针对用户体验的创新,协助销售部门在这个事,百度公司是互联网特有的现象,他很容易了解用户的需求,每天都有几千万的用户使用百度,几个亿的流量,她们每天搜索几千万的词,分析他们的动机可以得到很好的趋势,根据这个研究出很好的产品出来。所以用户体验方面我们主要针对这个方面作出一些针对用户的创新 。我想今天给大家更多的时间,回答一些问题。我想转给下一位的嘉宾。谢谢。

  Patrick Whitney:的确待会会有提问,现在首先让我们还是让各位嘉宾先发言,请山砥克已谈谈索尼。

  山砥克已:各位下午好,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首先到目前为止很多人讲到体验。讲到对设计的体验。事实上,索尼也已经在中国有了多年的历史了,那么在中国的营销已经有10年的历史,索尼而且还把一些制造中心设立在中国已经有几年,他们把设备放在中国进行制造。另外讲到研发,研发目前在中国是今年开始了,我们公司的研发,在中国也有开始进行了,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说我们感到,我们现在从现在开始我们在中国运作的步伐会越来越快了。我们事实上还建立了设计工程集团,他是今年4月份在中国成立的。而且在这个集团下面有一个创造中心,座落于上海,是8月份落成的。因此,在今天的这个座谈会,这个主题就是如何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或者是中国设计,这个话题上面,索尼的确希望能够在中国从现在开始,不断的设计出、创造出新的产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现在主要是着眼于三个方向理念,一个就是对于中国人我们是希望能够把我们的产品在中国进行设计,并迎合中国用户的需求,这些是我们的理念。另外除了这个理念以外我们还有另外一个理念,这个第二个理念是什么?就是索尼可不仅是一家日本公司,索尼是一家国际性的公司,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其实已经在东京、不光在东京有了一个创造中心,我们还在伦敦、洛杉矶、新加坡都有了创造中心,现在我们又在上海也创建了创造中心。上海的创造中心也会与我们全球其他的创造中心展开合作。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做法,能够在上海设计出全新的产品并把他输送到全国各地。第三个理念就是我们之所以选择上海,是因为 我们认为上海对于索尼的创造中心来说是非常合适的地点。因为上海他本身已经是一个非常具有创造力的城市了。这就是为什么其他的那些创造团队,为什么我们要把创造团队带到上海,我们希望我们也能够借此机会,为上海做一些贡献,希望上海能够成为更具创造力、活力、文化气息的城市,像巴黎、米兰一样。所以我们刚刚开始了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些创造活动,我刚才已经提到一点,你们知道,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一个区别就是艺术家他想得是他自己,他自己要从创造当中,取得愉悦,对于设计师说,他想得是其他人,他想的是如何为其他人带来快乐,愉悦。这就是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区别,我们已经开始了解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价值观,我们现在非常关注的是年轻的一代。中国的年轻人。

  我们知道个人电脑是年轻人生活当中一个核心的部分,而且年轻人他们也非常的敏感,又非常具有主动出击的能力,所以我们非常关注年轻一代。我们事实上在北京和上海对差不多50位年轻人做了了解,我们会对他们进行访问,去他们家里看看,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人带来一些全新的体验,同时能够为更多的人带来愉快的体验,通过向他们提供新的产品来实现这样的体验,我们希望今后能够获得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我们希望能够创建出一些全新的索尼产品,把他带到上海这座城市来。

  Patrick Whitney:非常感谢山砥克已的先生,你的演讲非常有意思,请高先生演讲。

  高群耀:大家下午好,作为设计、创意里面的从业者来说,我非常感谢主持人有这么一个话题,让我跟大家进行讨论,目前创意、设计产业,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程度,使得我们这些从业者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我本人是欧特克公司全球副总裁,这样一个公司,欧特克这些产品家喻户晓。PC上有两个最大的全球跨国公司,他们的产品,刚才我想刘力所介绍的图片已经充分说明了。我很高兴看到欧特克的产品,包括台北的101,包括纽约大厦都在使用。简单的说,从家具到铁路、从桥梁到飞机等等只要有设计的地方,欧特克公司的产品都会出现,在这个行业里面,我们对这个行业特别关注,也注意到大家对这个行业也非常的关注,说英国今天没有首相,但是不能没有设计。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关注了很多地方,我们中国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的低成本制造业,已经吸引了全球,中国造的产品像美钞一样,同时给中国的就业创造很大的机会,人们庆贺我们中国是制造工厂的时候,也同时关注到下一步是什么?在整个制造业来看,我们常常提到一个微小曲线,这个微小曲线,纵坐标是利润,横坐标是产品设计,制造品牌、行销在整个过程当中,制造是目前我们世界工厂的一部分,可是从利润上来来说,也是最小的一部分,如果你们的鼠标在美国市场卖了大概24元,设计就占8元,其他是品牌和营销的部分,制造的部分在0.3元左右,在整个行业看到下一步的时候,人们很自然会想到,说制造业突围的战略和机遇是什么?人们考量中国如何制造?到中国设计。人们同时也预计,今天全球发生变化,低成本制造,中国商业模式改变了世界,低成本的设计,是谁来承担?如果有突破的话,谁在这里有机会,过去印度在软体方面,走在前端,中国在全球制造化走在前沿,所以不管是国际上的厂商,在外包传软件开发,在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地方带来商机的同时,中国制造业也在寻求突围,在找机会,有一些人在品牌销售渠道上进行,如联想买了IBM的PC部门,可是大多数的突破将会向创意和设计方向延伸。

  同时刘力先生谈到中国特有的需求,去年将近一半的水泥在中国消耗掉1亿,使得在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方面吸引了大量人才,目前有400多所学校培养这样的人才,每年有10万人,称之为设计大包装时代。在这个时候,我们从业者也在跟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中国经济转型,在呼唤设计和创意产业的崛起。而这个崛起有几个最基本的基础,外国的大型跨国公司以外包升起,相当于20多年前,刚刚从制造这个行业,外包开始,随着很大很强的国际背景,另外有强烈的政府积极性,主要有经济背景,主要体现了世界工厂要突围的方向和战略,同时越来越多受教育的大学生开始毕业,白领失业对整个社会稳定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需要有这样一个可以说资源背景使得技术白领能够就业。最后就是刘力先生所说,我们今天资产的需求,本身超过1亿资产出现,使得消费者从原来简单的盲目,到有品位、有内涵有高附加值的出现,所有的都呼唤设计和创业产业的崛起,同时也给跨国公司的大品牌、大智力打工。同时迎合中国特有的需求,也许又是我们胜出的又一个机会,在整个产业当中,欧特克产品是迎合整个市场的需求的。从我们看到大楼,以及我们看到电影里面所有的武器等等。都是欧特克产品系列所提供,作为业界从业者来说,我们希望大家更多的关注,使得中国在这个行业崛起,也是我们在这里发展的机遇,刚才说上海在创意当中,目前过去两年当中,我们在上海已经有超过900人的一支队伍在这里,希望能够与中国共赢。谢谢。

  Patrick Whitney:现在可能有一定时间允许观众提2-3个问题。谢谢

  提问:谢谢教授,我来自《中国日报》,我的问题就是:我们如果说把中国的设计能力和韩国相比较的话,在座各位能不能把你的这方面的想法,包括两国这方面的设计想法进行交流。谢谢!

  Patrick Whitney:我对韩国的设计教育和设计办公这一块非常熟悉,我觉得很难进行比较。在某些层次来看,因为双方的技能是不一样的。韩国开始这些设计,他们是使用中央集权的方式开始利用设计师,主要是从12年前开始,主要是李总统开始,他利用设计师改变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韩国,设计增长的话,为了促进这方面的增长,他们13年连续向海外派出学生继续深造。韩国,我觉得他们在这些能力方面的建设,提高设计师的能力,职业素养,这对他们来说,比较简单,因为他是小国,但是对中国来说,有500多个设计学校,而且很难控制设计师的数量,和设计师的质量。而且有些时候客户可能变得不是很清楚,设计师的能力到底是什么底线,另外还有一点,对韩国来说,日本、台湾。他们伟大的设计师是怎么样?对中国来说,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应该有机会能够对国内市场来说,创造一种非常竞争性的市场,这样就会影响他们。

  有一些设计师方面的专家来驱动,在中国政府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小的国家有小的人口,有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小范围的设计师。

  Patrick Whitney:你要我评价一下,韩国一些数字、数码、游戏设计方面,我来自索尼的同事,他可以在这方面扩大这方面的问题。

  山砥克已:对这种数字游戏来说,我觉得无论日本、韩国也好,在这方面设计能力都是一样,你刚才提到设计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在中国需要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但是设计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还是不足。这就是为什么从实际设计作品?他们就会改善他们,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建设,同时给我们提供很好的机会,通过参加这种实际性的工作,给我们提供很好的机会,为中国设计师提供很好的机会。

  高群耀:整个设计大军会采用低智能设计方式,从1995年、1994年带领出的CAD领导小组,这场革命,横扫了中国近百万的设计大军,这个欧特克公司扮演着这样的角色,这源于某种发达国家,另外一个层面是从创意的角度,这个层面,有另外一部分的含义在里面,韩国数字记不清楚了,是6个亿美元发展到13亿美元,这个产业一部分,这部分派出一个曲线里面,很多企业商业模式在这些模式里面,我看到我们客户相当落后于日本和韩国这样的企业,这个非常典型。从市场,如何把他推进市场,优秀的设计,并不是优秀的产品,他可能在博物馆里面,而没有变成设计,这个中间我们国内很多企业相对而言是比较脱节的。

  Patrick Whitney: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非常感谢,我非常同意的就是,要成为一个创业人员有很多机会、优势,但是要作为追随者来说可能有更多的机会,你可以节省时间、成本、开发新成本、新业务。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待?

  Patrick Whitney:当然你完全可以比如说,可以做一个小的追随者,完全可以把公司搞的非常有声色,在过去10多年都是做追随者,而不是创新者,但是我觉得这样很多公司是成功了,但是中国要做一个健康产业、健康公司,有很多大公司,非常大的公司,有一些小公司必须成为非常重要的领导,但是如果你要成为领导,你可以加入一些大的成功的公司,有这样的目标你就可以追随他,我觉得从我这个程度来说,哪条路是真正的道路?中国行业和中国市场来说,也是刚刚开始,我们需要,因为要针对中国市场,这样显得更有意义一些。时间大概要到了,我们只能到此为此,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出席今天的论坛。谢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