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的新机遇分论坛实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 15:33 新浪财经 | |||||||||
由环球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05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于9月27-29日在上海召开,主题为跨越边界-全球化浪潮中的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新浪财经全程独家直播。以下为9月28日下午分论坛中国软件的新机遇对话实录: 杨鸣:此次论坛是中国软件的新机遇,这是非常大的主题,另外大家有答复的概念,我们先介绍些嘉宾让大家有充分的认识。经过20多年发展,中国软件行业成为重要的力量,
Jameslin:大家好,我想第一个我们是所谓的印度软件企业第二大公司。可能在中国谈软件的时候,在过去我们谈了很多软件公司,除了产品公司以外做软件服务,都是服务于国内企业或者国内公司提供解决方案,很多解决方案以本土化为主。那么如果说你看到产业出国门的时候,我们国外碰到一些问题,很多产品的规划并不吻合国际的认证,最简单来说产品是不是有英文的说明都有问题,更不要说解决方案是国际化的产品。谈到世界工厂,先要谈解决方案是不是适用于国际环境,还是只适合中国的环境。在中国只有达到本地客户的需求就足够了,如果他们走向国际怎么办?你是不是达到一定的水平带领客户走向世界,我相信这是值得交流的。我相信所有软件公司我们能够达到,是因为当初在印度的时候他没有国内的产业。他所有的软件产业都往外走,他们的外包业务才开始,他第一采用国际化,然后会到印度的本土去,所以第一个采取国际化,中国反过来,在国内本来有很多有关软件相关的产品跟市场的需求。是一般所谓的国内软件公司都是以中国国内需求为主的。那么如果他学习谈成功。我觉得经验来说,可以不用谈,而谈今天了解你的客户未来的方向,你是不是在他方向还没有走到之前,能够了解他要往哪里走,在国外的需求是什么?你提供的方案是不是帮助他解决国外的方案。还是你的方案局限于国内。最近我做了一些研究。在大中国区来看,像台湾、香港他们已经逐渐的希望跟国际的软件公司合作配合。理由很简单?他发现本地的软件企业中,并不能赶上国际的潮流。他必须跟国际的东西配合。我相信拿台湾的例子来说,未来中国也是一样,进入WTO以后,所有的公司往外走,做一个软件企业是不是跟上国际浪潮。如果没有办法变成一个国际性、世界性的公司帮助他走向国际化,最终你也没有办法做。这里有机会跟大家交流,如果大家想多谈一些。我只是起一个头,我们怎么突破怎样跟国际接轨。 主持人:他来自于中国的台湾,在台湾非常的有名。 李绍唐:中国的软件公司没有做到以制造为主,或者供应链这一块如何把这两块跟外企能够结合,现在用友、金蝶等等,都积极的跟欧洲的品牌,或者国际知名品牌合作,针对自己的弱点,不是以会计财务为主,如何把其他相关的模块,组成相关的套餐。 中国的软件还需要学习,要考虑多国使用,多组织,企业要在中国很强,大没有用,必须强,如果跨出去?要考虑多国企业、多组织。一个企业可以单独整理,也可以并购整理,这样报表的整合使用,都能够做到很重要。比如杀宾(同音)法案,在美国没有重视这个东西,中国的软件公司没有能力,符合杀宾(同音)法案,没有办法推向全世界各地。最后一个要学习我们的软件测试出来时间,必须测久一点,国外软件的公司,他测时速是几百万小时,中国的软件开发出来没有经过大量的尝试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样推出很慢,所以测试应该时速长一些。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杨鸣:非常感谢,同样来自印度公司的YIwu Xu我们请他介绍一下。 YIwu Xu:首先介绍我们的公司。我们是第三位。我们在全球目前有4500万员工,去年销售18亿美元。去年的9月份我们在中国上海建立我们第一个分支本来参加这个研讨会是由我老板参加的。因为他有紧急事务,所以让我代替他来参加这个会议。回到原来的话题,世界工厂模式的成功,我对这个世界工厂概念理解不是很深,从我身边比较近的事情,有感而发的事情交流一下,首先制造业跟软件行业关联非常强,我们找一些必须简单的切入点,10多年前我去了日本,目前刚刚派过来,回国以后有很多事情感触很深,尤其中国的产品上面“中国制造”。首先是质量有很大的提高,我记得10多年前,家电大家比较之下会选择松下,现在大家会选择海尔,因为质量高,而且售后服务比外国产品好。第三个感触是日本家电王国里面,我竟然看到海尔的洗衣机跟松下一起卖。为什么举这三个例子?如果中国的软件业向世界工厂模式借鉴这个东西发展,必须质量营销服务上面上下功夫,总结一下。为什么我们这样的印度公司可以取得这样的成功?首先第一点是质量,大家可能听说过,制造行业有一个喜格玛,是质量的标准,软件行业也有类似的标准。纵观中国的软件市场,软件供应商,真正达到最好的只有4、5家。我们的软件需要走向国际化,取得跟世界工厂同样的辉煌,首先我们必须提高软件的质量,引进软件的竞争制度开始。第二个我想营销,印度企业为什么他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其实他的软件整个的销售额很多在欧美,另外我们的彩电,可以用美国反倾销、制造贸易壁垒,组织我们的彩电进入。所以现在急需在海外营销上面下功夫。另外还有服务,在国内软件市场,做产品的公司,我觉得在服务这一块,他的利润应该更高一点。 杨鸣:刚才几位跨国公司负责人都谈到了,必须把握自己的基本点,我们请周华先生谈一下它的看法。 周华:这个题目很大世界工厂我们主要说中国的企业,如果加入安全化的进程。我们比较同意李总的观点,中国和印度背景不一样,印度一开始不是内需,他是直接进入国际市场,我们中国不一样,我们有很大内需市场,有很多点。有很多企业。有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而且有比较好的收益。我们在这个国际化浪潮当中,中国企业可以有另外的选择。因为我们优势不仅表露在廉价的产品。比如说一个行业融入国际的时候,他既有走进来也可以走出去。我们的金融行业,证券银行保险提供我们的服务,相当长的时间之内,这个行业几乎没有外资进来,当然从产业的高度来说,基础软件会进来,但是应用的软件不会进来,因为市场本身并不开放,但是这个局面最近几年也变化。2005年底,中国会开放金融服务业。从事这个行业的产业,包括国外也会进来,但是进来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跟以往其他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完全不一样,因为过去来说,跨国企业非常的成功。在座大部分是跨国企业,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应用行业里面,有一些行业应用里面,情况反过来。他不是把这个东西跟本土企业合作,他们利用跨国方案推广给中国来用。同时把中国的软件系统同样卖出去推广到他们本身的客户当中去。 比如上个月底8月底的时候,国务院总理通过可以在中国期货行业可以对外开放可以成立合作的期货公司。这是一个转型,是中国公司走向国际的机会。不是简单的劳力外包。 杨鸣:中国软件公司在目前,在国际产业链的基础上,应该位于哪个位置,如何定位?今年年初的时候,作为SAS大中华区的销售总监,他希望做到大陆市场第一位,巩固在亚太地区的王者地位。你是如何想? 严雪林:首先我介绍一下SAS软件。这个翻译大家熟悉一些,SAS在全球是非常知名的公司,我们目前是全球10大软件行业之一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软件公司。SAS的主要产品解决方案,是决策智能。我们的客户涵盖金融电信证券行业制造业等等。几乎所有的行业。我们把话题切回来。我们第一个问题说一下中国的软件企业,何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来、如何做?我补充两点:第一个我个人认为中国本土软件企业,在研发能力需要非常大的提高。刚才提到COM的认证,国内企业比较少,另外研发大的产品,比如SAP的商务套件,国内的企业到目前为止没有这样的能力。经过十几年的拼搏,国内有几个企业已经形成研发的规模,建立几百人的研发团队,但是研发大型的软件,经验方面跟国外有比较大的差距。研发能力本身有差距。首先大的差别拿不出来。软件本身运行的稳定性不好,这一点是阻碍他们进一步扩大和发展的。其次国内企业了解客户需求,可以提高到一个空间,了解一个客户的需要,必须首先了解他的背景。比如我做金融业软件,我必须了解我的目标和客户端的需求,还要了解他的病痛在那里?我们中国的软件行业存在不足。这是软件公司本身的问题。 还有我们软件在中国大的环境,我想引用微软的例子。他是全球第二大PC市场。他发展非常迅速,事实上微软他中国只有占到1%左右,在中国他面临巨大的竞争对手是Linux,主要的阻碍是盗版软件。盗版软件对于软件的成长有很大的限制。不要说本土处于婴儿阶段的软件了。对于我们国外的企业来说,盗版也是非常讨厌的。盗版软件安装7、8个模块,才能安装我们某一个模块。但是他还是有升长的空间。盗版横行,导致我们的软件行业没有办法做大做强。 杨鸣:中国市场的机会使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我想听一下新世界刘宇飞先生,关于中国本土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刘宇飞:我们公司是在北京成立的,由美国欧洲股东在境外成立了控股公司,然后在投入到国内,这个公司目前来说,注册资本3千万美元,计划投资1亿美元,主要产品是ERP和相应的管理软件。我们来看这个问题。我们投资者基本都是行业的投资者,在北美和欧洲,在企业管理软件方面,特别是企业资源规划方面做得非常的成功。所以他们都看到中国巨大的市场,这种情况下,决定在中国设立一家全资子公司,做中国的市场。我们来看中国市场,对于中国来说,虽然我们看到我们制造业方面,作为世界制造工厂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我们非常同意刚才几位嘉宾的观点,制造业方面,软件的方面、外包的方面。制造业方面大家可以看到长三角还有珠三角地区大量的制造业大量生产产品等等。这是廉价的劳动力很多的功能从内地来,他们是上小学或者初中,只能做简单的工作。我们的软件行业,在IT方面毕业生高于美国,但是他们能够马上做工作吗?这是有疑问的,首先是语言能力,跟印度无法相比。第二在概念上,包括编程的概念、软件的工程概念上面我们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另外第三个问题,在谈到外包服务方面的时候,还有一个我们大家必须考虑的,我们原来可以看到,能够做外包绝大部分是平台式的软件,但是对于应用级的软件来说,我觉得我们差很多。因为在制造业方面,我们在流程方面,和国际接轨方面我们欠缺很多。其需要做很多的整合,这些整合没有完成之前,我们是不是能够把应用软件做得很好?这也是值得大家考虑的问题。 杨鸣:应该说在中国软件企业面前,不仅是本土软件企业还是跨国软件企业,面临两大市场,第一对中国本土市场而言。对于中国本土企业一个是内需、一个是外需。我们软件企业跟印度软件企业有巨大的差距。我们如何把握机会。中国的软件企业在外包市场同印度的竞争方面,是否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能够获得什么样的经验?你们曾经接受《21世纪周刊》采访的时候,讲到这样一句话:“印度最看好是中国市场资源,印度企业在大型项目管理,公司管理制度,有很好的借鉴经验,双方有很大的互补空间,我们也可以获得一些经验借鉴”。我们请李总给一些指点。 Jameslin:刚才大家谈到外包说中国不行,其实中国人应该骄傲,有很好的市场。印度企业起家没有这个机会的。所以走向外国。语言上我不觉得中文太弱,其实听过印度英文,相信中国人讲英文其实很好听。所以千万不要气馁。第一愿意讲,第二敢讲,第三随时讲。讲到外包市场,讲到印度,今天我们在国内其实国内软件产品,或者解决方案,其实中国市场我仔细观察,为什么印度会成功?他有很好的制度。管理制度,做一切规划,其实后面有很大的因素,我相信各位也许都认同,印度接触到一群很成熟的客户。他的客户群是欧美。是在欧洲、美国、日本。他们是成熟的客户群,跟你合作的时候,他是很成熟的软件,不论外包或者解决方案,跟你一起做,无形中促进印度人这个方面的成就,因为一开始接触是正规,有方式、方法合作的生意伙伴。今年在国内软件之所以出现好象我们不知道怎么管理?好象不知道怎么规划?好象不知道怎么是完整的产品。其实我们今天着重的非但是企业本身,是一个管理的机制管理的模式,可能我觉得更重要的,想要把自己的解决方案做得更好,产品做得更好,我觉得大家一起努力,让中国在国内你的客户也走向国际化。让大家了解是什么样子接受软件认可,别人跟你合作的对象。不仅跟印度还是爱尔兰,应该把自己的软件做好,把自己的客户磨合成最好的合作伙伴。今天到国际竞争,我觉得中国迟早有希望跟印度一起竞争的市场。但是你自己不把自己刀磨快。自己兵练好。你到国外,肯定有语言不好,不懂得国外市场等问题,但是你可以在没有去之前,做好。我相信可能最重要的,先把本身基础,本身周围的客户,能够接触到国际化的水平跟你合作,我相信当你踏出国门,印度苏联越难,现在他最激烈的巴西,无论哪个国家的竞争,我相信都是必须把自己的本身的基础作为基础。这些基本条件,基本功炼好。我相信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竞争,而是谁走的更快?如果英国不能继续成长,继续把我的方案做得更好,我们会落伍的。所以软件行业里面,不是怕竞争,只是怕不进步,如果能够进步,绝对不怕竞争。企业规模作大,是需要经过很大的努力。要管理提高,实施方案提高。这是看不到的。先不要提印度也不要提爱尔兰,必须把自己本身做好。 杨鸣:事实胜于雄辩。在外的嘉宾是跨国公司的负责人,他们看中是中国本土的市场潜力和机会,而不是先第一步迈向世界。这里李总提到一点,我们必须自己先做大做强,自己先练好本身。出去跟别人竞争肯定很强 。李总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有同样的表态,甲骨文在中国成立两个研发中心,以实现软件产品本土化,虽然金蝶用友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甲骨文依然具有很大的优势,在电话通讯软件领域,未来的标准将统一世界。未来市场,将会使欧洲的、美国的厂商按照中国的市场发展。 我们请李总进行简单的阐述。 李绍唐:ALP市场是国际厂商,对于中国的本地解决方案比较弱,我们成立研发中心是针对本地的需求,基于我们对中国的了解。然后做起来,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同时就像卖车一样,有的卖高档车,国际上比较高的大企业,甲骨文也看到中小企业的重要性。我们也推动中小企业可以使用ERP,同时最近的并购,使很多软件应用于中小企业。很多的中小企业,在座各位有很多是做ERP的。它的空间所卖市场的客户有差别,我们希望在中小企业可以提供又便宜又好,就像买电视机回家就可以看。我们希望能够对中小企业提供解决方案,跟本地的企业竞争。同时我想最重要的是我们提供了解决方案以后,跟本地接轨。我们必须在当地能够落地生根。同时不断的提升,可以满足当地的需求,让当地的客户买,就可以用。我们不仅卖大客户,也看到中小客户,他们可以买比较便宜版本的ERP。我还觉得中国的软件在外包市场,在印度、爱尔兰如何竞争,我个人觉得语言不是问题,中国讲听,都不如印度。爱尔兰专攻多国语言。所有投资环境告诉我们爱尔兰最好,这是说明语言很重要。中国人讲英语的不如印度人,我们听力输人家很多。写也差人家很多。因为人家从小就说写。中国太多ERP软件公司,如何整合?进一步多?但是多而不专,这是我们必须想办法克服的。我在网上随便找ERP三个字,有找到很多。中国这么大我们如何跟别人竞争?尤其是ERP,人家就想到爱尔兰。不会想到中国,讲到外包就想到印度,怎样让我们专注,不是多而不专。同时我们的认证水平,我们的外包很重要,就是品德教育政治。这是有待于我们时间考验,如何在品德教育上,因为外包涉及机密的外包,怎么样让使用者用你得外包安心,不会被偷走。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我们有待于我们改善的。 杨鸣:同样作为跨国企业。SAS增长20%。2005年他深入拓展中国的关键年,关于2005年如何深入中国市场并且让本土的企业学习了解跨国企业,如何拓展本土市场的? 严雪林:首先是专注,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在中国是起伏不定的市场,专注非常的重要。SAS是中国软件业最早进入中国的。在1989年6月份之前,SAS建立办事处。当时很多客户对软件不了解的时候,他们在卖自己的软件。我们2005年把亚太地区的成功复制到中国来。讲到外包,SAS不做外包,但是我们把自己的一部分,研发机构搬到中国来我们招聘中国很多有天份的研发人员,经过一年的实验,这个决定是对的。中国研发人员在个人能力技术方面不输于印度、爱尔兰。截止今天为止,我们中国研究员是6大研究院之一。他们的职责不仅做软件产品,本地化还有我们叫做最佳业务实践。比如国外大的行业,以及领先企业的经验,成功的转移到中国来,并且在中国做一些客户。比如金融业。但是国外国内的风险不一样。国内是运营风险,怎么样从运作规范流程防止内部人跟外部的人勾结挪走资金?话题转回SAS在中国的拓展,我们在人力资源上有比较大的进步。到今年年底在大陆总的人数接近200人。当然这个规模跟的大的软件企业不能比。 SAS在中国控制规模,在传播企业可以排在前5位,第一对于市场的专注,我们持续已经16年。第二我们要非常紧密的抓住中国本地客户自己的需求,讲一个银行业的案例,目前中国大的银行,都已经是SAR的客户,比如:建行、交行。我们这么多年发现有非常大的差异,当然这个差异都存在比较多,比如说IT企业,中国和国外,在电视机这个行业里面,中国的企业和国外的企业相差不是特别大,生态环境也是一致。比如说电信、金融、或者石油,这些本土企业相对垄断,或者和我们国家本身特色规模,有一些特殊性,这些导致本土客户需求的水平层次和内容上有比较大的差异。对于SAS来说,就是怎么样做到到这个问题?怎么样比客户站得更高,怎么样引导客户前进,而不是客人找到我买一套软件,我报价。而是说,我们要看到金融业的全球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加入WTO以后的一些法案,在短期、和长期的挑战,我们怎么样面对客户和跨越挑战?所以我们在积累本土行业经验,以及帮助客户解决商业方面,实际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上个月底,我们在中国大陆销售额已经跟去年相比增长了145%,当然这也要感谢整个中国市场本身的升温,因为随着中国推出企业信息化这么多年以来,很多客户已经基本认识到自己IT的策略,应该怎么样制定?以及自己行业如何做得更成功?应当怎么样学习?怎么样规避风险?客户成熟也意味着我们做高端产品,在共赢上生产环境会好很多。 杨鸣:我们反过来看,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刚刚到中国不到一年的时间,也是雄心勃勃来到中国,我想反过来,问徐先生另外一个问题,作为中国来说,你认为中国跟你比,竞争优势在哪里?有一些你能够代理的中国本土企业,和印度企业,在中国市场环境之下,你觉得有什么区别? YIwu Xu:说起竞争,我想起一句话:竞争不等于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也许我们可以试着考虑一下,在浦发,因为外包,从我们公司来说,销售有六成来自美国,其中日本占3%,如果你划一个圆形,可以看出一个线非常细,日本可以说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家。因为这样,在日本,很大范围是文化的障碍,印度公司也许在欧盟市场有优势,另外就是在文化背景和商业知识上面有一定的认知性。反过来我们专门在印度开了一个培训班,即便如此,我们发现在日本盈利还是困难重重,看我们中国。我觉得也许我们不用看太多,也许像韩国、日本也是一个大卖场,谈到国内市场的话,作为目前在中国的一个代表,我觉得我们会有很大一部分是看市场,一部分是国际市场跟中国的一个延伸,主要是指我们现有的外商和一些客户,他们在中国有一些分支机构,他们有一些要求。另外首先我们要做第一部分,就是把我们的部分伸长到国内去,首先要符合好我们现有的客户需求,然后在对市场,同时对公司、国内的本厂有很好的了解之后,我们可以考虑第二阶段,进入我们国内的一些民营企业。假如我引导一个本土公司怎么样跟别人竞争,如果我们没有办法直接创收我们自己的业绩,首先模仿别人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看到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现在也是一个很大的汽车工业大国,在20、30年以前,日本他们的共赢能力仅仅限于做铁皮,为什么他在美国有这么大的厂主?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模仿,如果我有这样一个机会,引导本土的公司,首先我相信我可以让我们公司变成一个非常的好的公司,我会请很多的印度雇员,因为软件这个行业是以人为本,不同于制造业。如果你把这些关键的技术,能够吸引到自己的企业来得话,实际上最优秀的方法就是从人才开始。 杨鸣:一个好的公司,他还承担本地市场,协助本地市场的价值。我觉得这里面有另外一个问题,在周华董事长右边是一个大的软件企业,在周华董事长左边是印度企业,但是他本身具有成熟的实力,挖掘能力,反过来一个问题,就是随着跨国企业逐步深入中国的本土市场,对于周华董事长,你希望得到哪些跨国公司的协助和需求? 周华:的确这个问题我想过很多,我觉得从中国软件来说,应该是分层。从软件整个产业链来看,最高端就是系统软件,这就是一二十年前的软件业进入中国非常成功,因为这个行业,中国企业没有生存空间。第二阶段,进来就是我们称之为横向的软件,可以进入社会任何行业的软件。他们在国内也遇到一些竞争,但是从时代来看,还是跨国公司的优势明显,市场高端,本土企业竞争力还是显得非常弱势。大量中国的产品企业,他是属于软件,整个产业链的末端。纵向在这个领域,非常细分的领域,应用软件,这个领域里面,实际上本土企业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到目前为止,你进入跨国公司很多,实际上这个行业,我们这样的本土企业,我参与这样全球竞争的话,第一我觉得不要指望谁过来主动帮助你?我们离开软件业来看,我们能够走入国际市场,他首先就要成为国内的强者,这个时候成功就是要有实力走出去。我认为首先第一点,我认为本土企业,应该在最近这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应用行业的软件公司,跟他们在竞争当中学习。第二如何得到帮助?没有一个公司会主动帮助你,其实任何企业最终追求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是这样一个关系。对于我们本土软件企业来说,当我成为一个市场的龙头,成为一个行业的竞争者。跨国公司主动有一个交换,实际上就是一个交换,因为中国认识到对外开放的时候,跨国公司他在海外也没有客户,他首先第一个想到就是你很困难,合作交换。但是你把产业市场给我进行交换。这个方法其实是非常大,用户的方式得到一个间接的帮助,这个就是说,如果参与全球经济的话,是以我们的长处参与竞争。因为竞争是后发优势。我想我的观点是这样。 杨鸣: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优势,不同的公司有不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过程当中,新世界他有自己的承诺,我想听刘总他对企业有什么帮助? 刘宇飞:刚才谈到新世界股东都是软件投资者,新世界在成立之后,首先我们在北京建立研究中心,我们在意大利和北美也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我们首先对员工进行培训,因为我希望站在中国看待亚洲世界,所以我们对我们的员工首先就是说进行培训,然后跟我们国外的员工有一个沟通能力,因为我们的软件面向中国市场,也面向其他市场。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我们的软件希望能够做到容易安装,容易使用,同时价格便宜,容易升级,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对网络员工进行了一些包括和客户如何沟通,和我们的客户如何沟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可以说是比较的成功,我们的产品也是优质的。 杨鸣:在这里我觉得很信心看到在座各位,不管是跨国公司老总,还是中国本土企业,等到中国市场足够大,中国市场足够强的时候,我们会有非常大的信心来帮助中国的企业在国际上占据到非常大的地位,而李总谈到中国标准,大家都看中国的内容,有一种心愿,我们想听李总有什么建议?能够给本土企业。 李绍唐:我们公司给本土企业是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如果帮助本土化的话,将给中国企业带来什么帮助?我觉得第一是利润最大化,外企进来是要赚钱,这是最大的,国内企业利润最大化。第二存货最小化。第三信息及时化,IT过去叫做CIO,都觉得谁科技领先就买谁?现在不是。现在信息就是代表一切,谁能够及时截取我的信息的话,同时把管理信息化,谁就可以做大。中国怎么管理,怎么样制度化?最后企业要国际化,国内企业如何能够进入世界500强?怎么样跨企业国际化?多国语言、统筹管理,看到全世界的咨询,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一步。我想大概有几个步骤,我想帮助中国达到这几个步骤。 杨鸣: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清晰的现象,跨国公司进入,大公司的目标带来客户的成长、成熟及标准化的过程,其实刚刚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软件企业成长从制造企业方面获得什么经验?应该说制造业的成长,他有一个很长时间的积累,从原来本土企业,从不规范到规范,从不发达到发达。而这个背後是带来软件市场的一些成熟,跨国公司深入中国市场带来中国本土客户、本土企业量标准化,同时为中国本土企业开发带来一些荣誉。应该说我觉得跨国公司不仅在合作方面,给中国企业带来一些经验,带来一些有经验的人才,同时对教育市场也会带来非常非常大的益处。 我们今天的时间比较有限,我们这里还想谈论最后一个问题,在座都是跨国公司软件负责人,我们想了解一下,你认为中国软件的增长,无论是在外包方面,还是本土市场挖掘方面。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方向,我想听大家谈谈,大家的见解。 Jameslin:我个人觉得,在中国其实谈TPO跟软件的发展,都是不同的。我觉得,中国未来能够发展应该说,你要想办法变成在过去是中国制造,现在要变成中国创造,在过去中国制造已经是一个很大的企业,未来定位在我们中国设置。有这个基点之后,我相信在国外购并的问题会逐渐消失,比如说版权问题,著作权问题,我相信中国软件会在这方面茁壮成长。因为我们在行业经常会遇到挑战,除了成本,就是在未来中国软件,要么更高速、快速发展,我相信如果大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加强之后,我相信无论是TPO或者外包或者在中国国内软件发展上,都会有很大的进取。各位知道,早年美国他们的知识产权也会出问题,如果你有不断的创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产权的话,我相信你会花所有的心思,我相信你会做得更好,我相信如果能够拿到这层干道之后,国外对中国这方面的放心,会呈现出来,我相信微软在全国90%的道路上会消失。中国软件未来产品定位的时候,我相信这个产业会发展得更快,在外包上会有突破,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共同探讨,因为我们今天想要跟国际接轨,我相信第一件事,就是我们的知识产权,中国软件想要突破,无论是本土化产品,或者跨国公司的产品,这就是一个基点,这个基点大家认可之后,我相信软件在中国未来得软件上,超过任何一个国家都可能。包括今天印度成长的速度, 杨鸣:软件具体会放在哪个领域? 刘宇飞:我认为EPO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其实包含两个概念,一个就是传统型外包,还有软件设备,还有一个就是软件应用外包,软件使用。大家可以看到,在世界500强当中,有一个ADP,SAS其实他只是做一些新技术,但是他可以做到世界500强,他怎么才能做到,其实他就是有一个外包专有的软件,我们跟世界最大的外包服务EDS公司,探讨过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外包服务EPO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很多公司认为软件要养育一些人才,所以对他们来说,把一些琐碎的事或者他们不专长的事情,放在专长的事情上做。可以提升他们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在这方面中国软件公司应该有他的优势。 李绍唐:我觉得中国的新机遇,我们应该特别记得“借船出港,借梯爬楼”。我们一定要想办法知道新的机遇在哪里?外企不仅需要很多本地企业的解决方案。如何让外地原厂能跟本地的公司结盟?开创一个所谓的价值创新?让价值远胜于价格。这是中国未来的一个希望,怎么样去渡过跟这些大企业原厂结盟?因为他们不是很了解中国各个方面的需求,怎么样本地化?我觉得这是我看到的新的机遇,而不是开创一个事业的梦。并不是公司很小,没有专注,我觉得应该团结起来,不是科技创新,而是价值创新。新的价值胜过于价格,大家才会跟你买,同时怎么样保护知识产权?出去没有这个品德,没有这种正直,诚信、正直,我觉得没有做到这个很难走下去。 李绍唐:我想如果要看,在中国市场上,哪些软件在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很强的需求趋势?能够成为一个组合?我想至少要考虑,我们的知识产权,IP在法律层面,有没有得有效的保护,而不是美国总统访问北京上海的时候,执法对。带着袖章,盗版DVD,这样的做法是短期,而不是长期。另一方面是中国本身的人口经济状况跟别的国家不一样,我个人觉得将来在中国市场上比较有前途,会成为非常大规模的软件。 第一就是网络游戏,网络游戏之所以在中国会成为主流。上个月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小侄儿有一个很典型的变化,从最近开始频繁的接电话,我发现他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打电话的人,都是奶声奶气的。10多岁的小孩就开始打网络游戏,而且他们还非常有组织,有规模。同样我们从宏观角度来看,全球最大的网络游戏运营商,不是在韩国、美国。而是在上海,所以我个人认为,网络游戏不能盗版。网络游戏应当会是一个比较大的增长点。第二目前来看,基础架构下的,中间件、数据库的需求,在企业运用层面,以及ERP相关的管理来说,我个人看到,不同的行业,有一些企业有生产,但是有一些企业有库存。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决策的效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决策的周期越来越短,不管是什么样的行业,不管他们的运营模式有什么变化?他们都需要决策,要决策就需要决策知识的工具和软件这方面的文化。所以我个人看,觉得商业智能以及相关的数据库分析出来的应用,在未来5年是一个比较大的增长点。 杨鸣: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整合的发展,我觉得整个市场环境越来越好,同时听到嘉宾的话,我们也可以看出网络游戏的市场还是比较大。我想请大家注意一点,每一个在场的嘉宾,来宾都会带手机来,手机硬盘是越来越大,他必将成为以后企业PDA的发展,必将成为一个软件行业的大奇迹,碰到这么大的发展机遇,在抓紧时间圈钱的过程当中,他是研发一条路走,还是想多元化发展?我们听一下周华的想法。 周华:随着我们公司执行力的发展,首先还是要抓,要摸清楚本土企业是什么定位?这个定位里面,我认为只有足够的专业,有足够的明显的优势才能够生存,才能够有机会。而机会增长点在哪里?有一个不容置疑,现在做软件业,首先是用户不成熟,但是最本质的问题,就是我现在商业模式的问题,大家很清楚。现在一提起盛大,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实际上并不是软件企业,他只不过是以软件作为一个商业工具,开发了一个无线市场。对于我们来说,有这样的机会吗?其实这个机会还是存在,这个首先还是感谢跨国公司,他们的确有建立的方式。他们对客户有教育领导的方式。例如:金融市场交易软件上,他们的商业模式都不是用每年收10%-15%的费用,他是按照你的交易量,使用量,或者你的终端数收费。中国所经营的环境还不存在这样的用户基础,但是这一天已经来临,WTO之后金融交易一定是全球化,你就不得不去采用国际化的商业模式,所以这样对我们的企业,包括是非常大的,基于这一点,必须做足够的研究。 杨鸣:前面已经说了很多市场的增长份额,我想你们公司在中国是刚刚起步的行业。这个方面肯定也有很多的问题。下面有请YIwu Xu谈一下这个方面的问题。 YIwu Xu:我们有三大业务基础。支持一般企业的业务,提供机遇硬件的开发。手机里面的操作软件、应用软件,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做贡献。我们现在非常看好的是我们国际客户在终端存在,他们需要我们像国家那样提供服务,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看好在国内成长比较快的制造业,现在中国是在面临这种叫做专利的瓶颈,特别是家电业,DVD,经常有西方发达国家拿这说事。我觉得我们国内制造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作为我们来说,我们正式拥有这种服务能力,我们可以提供这种服务,甚至我们有一些IP,他是基于某一个硬件上所属,提供一个软件。我相信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工厂的国家里面,我们拥有许多核心的研发技术,并且对于提供研发外包服务能力的公司来说也是非常很好。 杨鸣: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谈话到此结束,希望给大家带来更好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