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征而不用 寸土寸金苏南大片耕地抛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 09:02 经济参考报

  本报讯地处长三角的苏锡常地区多年来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有经济“发动机”之称。记者近日在采访时却发现一种怪现状,国家土地政策收紧后,许多市县反映用地缺口大,今后发展将受到制约;而一些地区在土地利用上依然大手大脚,大量原本优质高产的良田里不长庄稼,倒长满了荒草,形成了大片大片的抛荒地,耕地的闲置浪费惊人。

  抛荒地随处可见

  记者在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保卫村看到,大片荒地里长满了半人高的野草。据村民夏南南介绍,这块荒地共有3000多亩,于2002年6月份被政府征用。当时村干部说,这个地块要引进台湾一家造纸企业,投资20多个亿,但3年过去了,也没见有人来投资,地就这么一直荒着。

  在苏州,像这样的抛荒地块几乎随处可见。从苏州高新区到相城开发区再到市区的路两侧,大片的荒地一块连着一块,少则几百亩,多则上万亩,长满了各式各样的荒草和杂树。一位来苏州打工的南通农民说,他一直弄不明白,经济发达的苏州土地既金贵又紧张,为什么还有抛荒地?

  除了苏州,在苏南的其它地方,耕地撂荒现象也很严重。记者驱车在无锡锡山开发区新修的春笋路看到,路两侧成片成片的抛荒地触目皆是。在无锡市新区梅村镇的东南侧,有一块万余亩的闲置撂荒地,横跨6个村,抛荒时间有五六年之久。记者看到,通过这块荒地的水泥路两侧,或种满了密密麻麻的灌木丛,或栽上了高高大大的速生意杨,将荒地挡得严严实实,路上的行人根本看不到地里抛荒的情景。

  抛荒地有三种类型

  不少苏南农民反映,被政府圈占的抛荒地中,以前大都是优质高产的农田。为什么高产良田变成了抛荒地?

  无锡是江苏省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最少的地级市。无锡市国土局耕地保护处处长丁伟民指出,这些耕地被闲置抛荒有三种类型:一是征而不用,转而不用。国有或集体土地经过征用和转用手续后,由于企业的开发资金不到位,并没有实际投入使用,形成抛荒。二是征多用少。有些企业多征用土地,名义上是企业的二、三期预留用地,实际上是多批多占,等待土地升值。三是开发区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破坏了农田水系和耕作层,致使一些粮田无法耕种,再加上种田的比较效益低,部分农田因此抛荒。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土地学会理事黄贤金说,土地是一种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有些地方政府先搞开发区规划,然后再大面积征用耕地,闲置放在那里,用来储备土地,甚至有些地方先是圈占耕地,再去办理报批手续,手续没批下来土地就不能用,这就造成了耕地的闲置抛荒。他说,这些做法在苏南最为常见,还被一些落后地区总结为经验。

  基层政府在耕地保护上的弄虚作假行为,也纵容了耕地抛荒现象,使其得不到应有的惩治。在南京江宁区、无锡锡山区,有些农民对记者说,当有上级来检查耕地保护时,镇里就成立“农机队”,突击整治荒地,种上黄豆、山芋等农作物,掩盖耕地抛荒现象。

  抛荒的深层次原因

  据了解,对于耕地抛荒现象,苏州和无锡及苏南等地的政府每年都进行专项治理、查荒灭荒。但苏南耕地的抛荒现象依然未得到根治和改观。那么,造成苏南大量耕地闲置抛荒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土地学会理事黄贤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找到其深层原因:

  一是工业用地地价低廉带来“炒地皮”盛行。他说,在工业用地市场上随意定价现象非常普遍,因工业用地一直未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制度,不少地方政府都比着压低工业用地价格,给投资商大面积圈地带来方便。比如在苏州,投资商买下100亩地,每亩按30万元计算,花费3000万元,但他只用20亩,剩下的80亩囤积起来,过十年土地价值会只增不减。因此,投资商认为,土地圈得越大越好,越大价格越低,便以二、三期项目为名多要地,过几年再转手给其它公司,还可以在地价上大赚一笔。因此,企业多占地、不开发,便形成了抛荒现象。

  二是近10年来,苏南地区在土地利用上仍属粗放模式,即通过增加土地利用量来扩大经济规模,用这种粗放模式来支撑发展,必然要大面积占用耕地。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开发区占用土地面积比例并不是越大越好,达到5%至8%便会造成土地利用报酬递减。目前,苏州开发区占土地面积为3%至4%,苏南其它地方还低于这个比例,仍属土地利用报酬递增范围。在这种情况下,苏南地方政府对土地的渴求还很强烈,大面积储备土地造成耕地抛荒现象严重。

  三是大规模征地抛荒反映了干部的考核体系不科学和不完善。目前考核政府干部主要是经济发展的总量,而不考虑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的消耗程度。这种低层次的考核方式,难以准确和完整地评价一名干部在位时的政绩和作为。但是,这种评价体系一旦确立,便给干部考核传递了错误信息,使他们想方设法扩大经济总量,大量占地,倾尽财力搞开发。

  四是耕地大面积抛荒与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完善有关。即将出台的《物权法》是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基本法。《物权法》出台后,农民的承包地就像是自己的东西,如果土地被征用,但没有进行开发建设,在3至5年内,农民有权申请再行利用起来,恢复耕种,这可以有效地解决耕地抛荒现象。

  苏州市国土资源与城乡规划研究所所长严金泉说,苏南地区之所以存在大量耕地抛荒现象,还与各种规划的拖延与滞后、制定不科学或实施不严格有关。他说,地方上由于原有的规划工作基础和技术力量薄弱,影响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质量。从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这一层次看,规划执行中的矛盾并不大,但在逐级分解的过程中,有些地方,上级预留的指标过多,造成基层的规划很不合理,还有些地方的部门协调和配合不够,影响建设用地的布局。这就使得地方产生自行圈占耕地的冲动,圈占后等待审批,形成了大量耕地抛荒。

  黄贤金说,苏南肥沃土地是经过了几千万年才形成的,是我国最适宜农耕的地区,自古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造成苏南大量耕地抛荒的一个思想根源是地方干部重工轻农,他们不了解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工业的高速发展确实改变了苏南的面貌,创造了经济奇迹,但以牺牲我国最优质的土地来换取短期经济增长,这是否划算呢?

  作者::邓华宁

  (来源: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