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005年商学院院长论坛 > 正文
 

林毅夫:研究型教育才能够使学生满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 12:23 新浪财经

    9月28日商学院院长论坛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隆重举办,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以下为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发言实录:

  林毅夫:尊敬的赵社长,曹总裁,各位商学院的院长们、以及媒体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早上我感到特别荣幸,有机会来参加2005商学院院长论坛,并且谈谈我对中国商学院教育的一些看法。

  我感到非常荣幸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今天也代表全国工商联,作为工商联的副主席参加这个会议。我们知道商学院提供的教育也就是我所代表的工商联的对象,在过去十多年的努力,把中国商学院的教育从无到有,我查了一些历史,中国商学院的教育最早从1984年在大连所举办的中美的工商管理教育的培训中心,以及中欧的工商管理教育中心。真正变成一个国家的项目是在1991年才开始的,当时我们教育部批准的只有九家,招收的学生只有84人,但从1991年到现在只有14年的时间,我们国内授予MBA的学校有87所,另外有32个EMBA项目,从1991年的84人增加到现在在校学生有两万人,EMBA的学生有四千多人,这对中国工商教育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商学院MBA教育和EMBA教育在社会上有很多赞成也有很多批评,但我个人认为商学院教育在中国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目前只是一个起点。

  我们知道,最主要的是市场需求决定市场供给,而我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对MBA的教育、商学院的教育有很大的需求。在很多场合,我常讲,我们最慢到203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应该可以达到美国的20%。而中国的人口规模是美国的五倍,因此到2030年,中国的规模应该和美国一样大。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决定企业的形态,目前从财富500强,有192家是美国的企业,占财富500强的88.4%,日本的企业占17.6%,而中国在2002年的时候进入

世界500强的只有11家,占财富500强的5.5%。为什么提这个比例呢?实际上财富500恩强的企业和这个国家总体经济规模在世界的经济规模是高度相关的,在2002年的时候,美国总体的经济规模占总体世界经济规模是32%,而财富500强的规模是38.4%,日本在2002年的时候,它的总体经济规模在世界上占14.5%,财富500强的企业占的是17.6%。而在2002年的时候,我们总体的经济规模占世界的是3.8%,我们的财富500强的企业也是占5.5%。如果到2030年,我们的总体经济规模跟美国平分秋色,至少会是全世界经济总体规模的20%。也就是到那时候,我们在财富500强的企业至少会有100家。从目前的2002年的12家,2003年的14家,那么到2030年我们至少会有100家。当然,除了这100家进入到财富500强之外,还有更多的大型的、中型的、小型的企业要在国内国外的市场上去竞争。面对这样的中国快速经济发展,跟中国企业在国际企业地位的提高,那我们的企业当然必须是国际化、现代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我想,整个企业界是看到了这个需求。目前按照我国的统计,规模以上的企业有40万家,作规模以上的有22万家,在这些企业的高管人员当中都有很强的意愿接受商学院的培训。根据《财富》问卷调查中,有69.8%的接受调查人表示愿意参加MBA的教育、商学的教育,所以这将是一个不断扩张的市场,给在座的商学院朋友提供一个教育机会的市场。但看到过去十多年对中国商学院作了巨大贡献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我们的商学院教育是有不少问题。同样根据《财富》杂志在今年三月份公布的调查当中,有47.7%的回答问卷的人,曾经读过MBA的人,问他们如果要重新选择,愿不愿意再重新读MBA教育?有47.7%的人回答不愿意。有47.8%的人没有回答。回答愿意重新读MBA教育的,有41.5%。也就是有将近58.5%的读过MBA的学员是对目前的MBA的教育是不满意的。

  当然,国内现在提供MBA教育的院校非常多,教育水平各方面是有差异的,有中外合作办学的,也有国内提供办学的。同样根据《财富》杂志的调查,提供国内MBA教学感到满意的,只有90.2%,也只有65.7%的对中外办学是感到满意的。即使是合作项目,也有1/3以上的学员不满意。我个人是在1977年、1978年读过MBA教育,我对发展中国家的商业教育是感兴趣的。为什么大家对MBA教育会有这么高的期望,但不满意的比例又是这么高呢?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我们国内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在1981年的时候,我个人是在

北京大学经济系读书,当时北京大学经济系正想设立一个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也就是现在光华管理学院的前身,当时我参加了一些讨论也参与了一些课程设计,在参加课程设计当中,我发现当时在北大真正能够教商学教育的并不多,只是老师找一些书自己读,然后来教。但我们知道要教好一门课,单单拿起一本书来读肯定是不能教好。我现在说的是在1981年北京大学的情况。但经过这么多年,国内各个管理教育学院发展了很多,我们在师资力量上还是有严重不足,我想这是在国内读过MBA商学院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第二方面,和我们现在设置的课程有关系,基本上商学院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在发展商学教育的时候,大量是从国外引进,希望从西方引进真经帮助解决企业上的问题。我个人也觉得有问题,因为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企业发展的环境是不完全一样的。我们中国人讲要做成一件事情,必须是天时、地利、人和,我想在企业上也必须有天时、地利、人和这几方面的结合,但在企业管理上、商学上,什么是天时地利人和?我想人和是很好理解的,就是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团队建设、文化建设,提高每个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效率、减少成本。什么是地利呢?每个不同发展阶段,每个国家的企业都有不同的优势,应该利用这个阶段的优势来形成竞争优势。什么是天时呢?我想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大的经济制度的变革,大的社会变革所提供的机会跟可能出现的一些现象。我们了解商学教育在美国最先发展起来的,到目前有将近100年的历史,我们知道美国在开始发展商学教育的时候,它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国家,它的法制结构相对比较稳定,而在中国没有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教育学生面对大的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机会的挑战。我们知道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国家,我们出现了不断的结构性、体制性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很多机会,但也有很多陷井。怎么样掌握这个机会和避免这个陷井呢?是我们这个阶段一个企业家应该拥有的。我常讲,要是在80年代的时候柳传志负责搞批件的话,就不会有影响。但如果柳传志到今天还在搞批件的话,也会有影响。我们带来的大的企业制度的发展环境在国外商学院是没有的,而我们把这个简单地搬到中国的时候,我们学生作为一个怎么样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知识是欠缺的。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方面是课程内容,也就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我想,要做好一个企业管理,当然有一些共同的原则,比如说应该调动员工积极性,应该控制成本,应该注意投资回报率。我们现在国内的国有企业改革基本上是把国外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在管理企业上所用的改革方式,在我们的改革中都私有化,除了没有大规模的私有化。我们看到基本上国有企业都私有化了。但根据银行的研究,2002年出版的中欧国家改革的私有化企业中,很多大型私有企业拿到的补贴是比以前多,而不是比以前少。也就是说,在目前西方、美国或者是欧洲主流的理论中谈到的,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企业理论,在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上基本上是不成功的。按照现在的主流理论来讲,家族企业是不会成功的。但我们反过来看,不仅在华人圈,在东亚圈发展成功的大多是家族企业。如果我们现在看到在华人圈中、东亚圈中成功的企业是家族企业,但我们没有告诉学生绝大多数家族企业是不会成功,这样学生就会有抵触。所以我觉得任何理论都是最基本的原理,不同的文化需要不同的背景,需要不同的理论。

  我们一方面看到MBA教育、商学院教育在中国有一定的市场,将来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我特别高兴看到这次会议主题是把中国商学院的教育转向研究型的教育,只有研究型的教育才能真正使我们商学院的教育将来能够提供给学生满意的内容。

  怎样来做这个转型呢?针对前面三个问题提出三方面的建议。第一,一定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这个师资力量的建设包括现有师资力量的培训,还有要大量引进受过比较完整训练的师资力量。不管是师资力量培训还是引进,都是需要相当大的投资的,不然MBA教育或EMBA教育,它本身是受过很高的教育,我们要取之学生,给学生更好服务的教育力量的引进。

  第二,不完全招办国外的商学院课程来看,应该结合发展中国家的需要这种课程安排,这种课程的安排,除了我前面所讲的人和、地利方面,西方的商学院教育有相当大的长处,但在天时教育中是有相当的不足。而在研究天时教育更多是经济学家做的事。所以,国内的商学院教育应该更好地结合经济和管理,才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怎么样真正把中国在目前低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第三,加强对各种理论的研究,理论是来自实际,因此应该鼓励我们的师资力量,除了在上课之外,在改革开放过程当中,对出现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总结出理论,这样我们的商学院教育、MBA教育会有更大的发展。不仅成为本身学院的发展,而且对我们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