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珍珠产业的切肤之痛(调查·聚焦)(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 10:29 人民网-市场报
中国珍珠产业的切肤之痛(调查·聚焦)(图)
  2004年中国珍珠产量达1500吨,占全世界的95%以上,产值却只占世界珍珠总产值的15%左右

  80%以上的淡水珍珠只能以原料或粗加工产品的形式供应给我国香港和日本等地的客商。珠农辛辛苦苦经过数年养殖的珍珠只取得少得可怜的收入,客商经过深加工的产品利润却可高达8倍以上

  珍珠产业是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产业,在宋代的《天工开物》中即有渔民出海采珠的记载,而宋代庞元英的《文昌杂录》中则记载了最原始的珍珠人工养殖方法。我国的内陆湖泊水面宽广,北部湾海域辽阔,进行珍珠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加之珍珠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可以依靠珍珠产业致富,因此在短时间内我国珍珠产业有了飞速的发展。

  我国的淡水珍珠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浙江诸暨市、吴县为代表的两大淡水珍珠主产区。但是,由于我国的珍珠产业在养殖技术、加工、流通、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致使珍珠产量与产值有明显的反差,珍珠产业链中的产品附加值很低,成为珍珠产量大国而不是产业强国。2003年,世界珍珠产品的销售额达50亿美元,而我国却以近90%的产量,仅仅取得了4亿美元的收入,此种情况让人痛心。

  养殖、加工技术水平较低

  从养殖技术来看,由于珍珠产业的特点,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从业人员大部分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加之地区分布的局限性和技术层次的差异,造成了珍珠单产和质量的不平衡。比如,淡水珍珠育珠周期一般为3—4年,其中插核、育贝、开珠等工序都有着严格的技术和工艺需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造成产量下降和珍珠品质的改变。

  后期加工技术和能力不足是另一个弱点。我国80%以上的淡水珍珠只能以原料或粗加工产品的形式供应给我国香港和日本等地的客商。我们的珠农辛辛苦苦经过数年养殖的珍珠只取得少得可怜的收入,客商经过深加工的产品利润可以高达8倍以上。

  我国的后期深加工企业数量较少,且加工技术粗糙,式样单调。大多只限于“串珠”而已,就是将珍珠作成简单的项链。在珍珠的产品结构上,高档珍珠的比例一般在5%左右,而80%以上的低档珍珠的利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我国目前用于保健品和美容方面的珍珠加工技术,科技含量很低,也是影响珍珠产业收入的重要原因。

  市场秩序混乱竞争无序

  影响珍珠市场价格的因素很多,而我国珍珠养殖规模的急剧扩大、产量飙升,无疑是导致价格竞争激烈的重要因素。日本等地客商在大量货源面前竞相压价收购,而国内的珍珠销售商为了得到定单也相互压价出售。

  国内的珍珠企业为了获得利润,便又会压价收购珠农的珍珠,而依靠养殖珍珠维系生计的珠农便采取缩短养殖时间、降低养殖成本的方法来应对。如此这般的恶性循环,对我国珍珠产业造成致命打击。1983年我国出口珍珠约12吨,创汇2345万美元,平均价格近每公斤2000美元;到了1992年出口珍珠达255吨,创汇只有2962万美元,平均价格仅为每公斤116美元。近10年来,出口量增长了20倍,平均价格却下跌了94%。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多个淡水珍珠批发市场,包括浙江诸暨、江苏渭塘、北京红桥和上海珍珠城等。但是这些市场的销售形式相似,多以原料和粗加工为主,市场定位单一,无形中也加剧了企业间的相互压价与恶性竞争,造成珍珠价格持续下滑。

  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产业升级

  针对中国珍珠产业的现状,记者采访了中国宝玉石协会秘书长孙凤民先生。孙凤民介绍,为使中国珠宝产业更快、更健康的发展,中国宝玉石协会正在积极引导企业实施“中国名牌推进战略”。以名牌带动行业的发展,用名牌叩响世界的大门,是中国名牌战略的基石。其实,品质上乘的中国珍珠完全可以与国外优质海水珍珠相媲美。此次,“阮氏”、“佳丽”、“千足”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就是中国珍珠向着国际顶尖品牌冲刺的开始。

  作为我国重要珍珠产业基地的诸暨市市长张仲灿认为,加工技术一直是困扰中国企业发展的问题,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是重中之重,到2010年,诸暨市将建成国家特色产业基地一个,科技孵化器一个,企业研发中心13家以此来保障珍珠产业技术的发展。张仲灿市长表示,衷心希望中国珍珠能和“南洋珍珠”、“大溪地珍珠”一样享誉世界。

  《市场报》 (2005年09月28日 第四版)

  作者:本报记者 李方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