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十一黄金周旅游 另类赶集越累越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 10:25 人民网-市场报
十一黄金周旅游另类赶集越累越热
  今年是实行“十一”长假的第七个年头。在北京,随着7天长假的临近,选择到外地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早在半个月前,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一项专项调查显示:有78.1%的北京人在“是否准备外出旅游”一栏中说“不”。但3天前,新的调查结果与前一次大相径庭,只有四成受访者表示选择在家过“十一”。北京市民的选择具有代表性,外出旅游依然是都市人的最爱。

  出游者越来越多

  尽管越来越多地听到人们表示不愿意在“十一”长假的时候外出,但事实上,国家旅游局历年“十一”黄金周的统计数字表明
,从1999年实行黄金周长假制度以来到2004年为止,“十一”外出旅游的人数却逐年递增,旅游收入也大幅上升。第一年也就是1999年“十一”黄金周出游人数2800万人次,旅游收入141亿元;2002年出游人数8071万人次,旅游收入306亿元;到了2004年,“十一”黄金周出游人数飙升至1.01亿人次,旅游收入397亿元。黄金周逐年快速增长的态势势不可挡:过去的14个黄金周累计有10.7亿人次出游,全国累计实现旅游收入4292亿元。

  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国将有3.7亿人出行。据国家旅游和交通等部门预测,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出行人数可能会创下历年黄金周最高纪录。铁道部预计,从9月28日到10月7日,铁路客流量将达到3800万人次,日均流量约为380万人次,比去年“十一”增长38%,将创下历年黄金周最高水平。为此,铁路部门将在“十一”期间增开直通旅游专列42对,直通临时列车40对,重点满足大城市和重点旅游景区需要。公路客运方面,交通部预计客流量将达到3.3亿人次,水路运输将达440万人次,均高出去年“十一”的运输量。

  争议声还在持续

  随着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旅游进入大众消费领域和快速发展阶段。而在众多新的需求中,旅游是唯一需要时间来保障的方式。应该实行什么样的休假制度,几亿人(不包括农村人口)同时放长假是否合理,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资源有限,旅游市场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几年前的“十一”黄金周,北京八达岭长城人满为患。旅游部门的一位领导感叹道:幸亏有几千辆车堵在了路上,不然长城要被压塌了!黄金周的游客数量比平时增加几倍,航空、铁路、公路、船舶运输全面紧张,国内各著名旅游景点往往人满为患,游客超载造成对景区的耗损和破坏,旅馆、饮食服务不堪重负,这不但降低了旅游质量,还使安全隐患大增。

  国内旅游学权威、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院长赵鹏说,黄金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当初预计拉动内需的目的,但却人为地干涉了旅游运行轨迹,不符合旅游业的经营规律。为此,他建议推行强制带薪休假制,以区别于目前集中放假方式,由个人选择休息时间。这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专家的意见。他们认为实行带薪休假可使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景点收入正常化。把游人平均分配开来,也可以合理利用各项设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黄金周仍要坚守

  以覆盖全民为基本特征,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法定假期,与前后双休日“搭桥”形成的3个连续7天长假的黄金周,是一种创举。“十一”前夕,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在部署有关工作时明确表示:黄金周公众假期符合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因此需要不断完善,需要坚持下去。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表示,在带薪休假覆盖面小且实施不充分、周末双休日短暂无法长途旅行等众多因素制约下,黄金周公众假期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为重视家庭传统的中国人创造了举家出游的条件。黄金周既释放了人们的需求,也促进了旅游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张希钦正式回应了一些人对黄金周的质疑。他说,黄金周制度在过去6年的运行中出现过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住宿紧张、一些景区秩序较乱、旅游交通保障不全面、少数企业趁机欺客宰客等,由此引发了一些质疑黄金周的声音,对此需要高度重视,正确对待。黄金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既有旅游市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原因,也有人口基数过大对旅游市场发展不成熟产生的压力,同时也表明假日旅游服务工作离群众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丰富黄金周的服务。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