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入主北京证券已成定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 08:09 经济参考报 | |||||||||
9月26日,记者从多个消息渠道证实,北京证券重组方案已于本月早些时候获得国务院批准,欧洲最大的银行瑞银集团将出17亿元人民币换取其20%的股权。北京证券第一大股东的宝座也因此旁落外资手中。 至此,作为北京市政府旗下的两家旗舰金融企业,华夏证券和北京证券都已如愿“嫁出”,悉数交给了市场化主体进行打理。
北证待嫁 已经披露的消息显示,早在今年年初,拯救北京证券的计划就已经提上了议程。当时北京市政府的重组思路是以探索市场化的救助之路为主,与华夏证券由内资救赎不同的是,北京证券将在重组的进程中首次引入外资股东。 包括花旗集团和瑞银集团等国际投行都曾有过结为秦晋的良苦用心,它们和北京证券都进行了多次实质性接触。最后,首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欧洲最大的银行———瑞银集团终偿所愿,用重金探路“抱得美人归”。 等待救赎的券商不在少数,但瑞银却偏偏把目光锁定在北京证券的身上,对此,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北京证券是典型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型。虽然券商连续多年的全行业亏损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相比于其他亏损大户,北京证券的亏损是微不足道的。 根据北京证券2004年年报,其净资产为4.77亿元,公司营业支出2.75亿元,亏损金额为1.6亿元。“虽然其中是否存在水分无法准确地判断,但是北京证券是个不错的壳,券商应具有的资质它都有。此次仅有的40余家券商成为试点公司的保荐机构,北京证券也占有一席。”一位业内人士如此坦言。 北京证券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人士透露,瑞银注资北证已成定局,在公司的内部早就成了不是秘密的秘密。但是,在新公司重组的具体过程中,也不排除存在一定变数的可能。 瑞银出手 对于入主北京证券一事,瑞银集团方面也同样保持了相当的低调。记者联络瑞银新闻发言人陈瑞琴女士,陈并没有否认该事实,但是,她表示现在还不方便有任何置评,等适当时间再做具体说明。而瑞银国内公关公司负责人也表示,他们也没有接到任何官方的说法。 公开信息显示,瑞银集团在中国首家取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两年前,它因投下QFII第一单,在中国资本市场声名鹊起。今年4月,瑞银集团联手中国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借壳中融基金,成立名为“国投瑞银”的合资基金公司,瑞银集团凭借此役,成为第一家持股比例上摸49%——合资基金公司外资股权政策上限的外资金融机构。 而根据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瑞银集团此次将出资17亿元人民币,收购北京证券3亿股份,在重组后的新公司中,瑞银集团持股比例将达20%,这使得瑞银集团成为北京证券的第一大股东——相对控股股东。此前的北京证券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网络,其营业网点已由当初的10家增加到20多家,遍及11个省市。重组后的北京证券将在组织结构和人员方面发生较大变动,20多家营业部将可能对半削减。组织结构的精简和人员的调整,为更方便地实行扁平化管理、适应客户的快速需求创造了条件。 据了解,除了瑞银之外,进入北京证券的还有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国际金融公司(IFC)以及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它们来路不同可取道相同,自身都有入股券商的内在要求。”有内部人士介绍说。今年上半年,IFC在参股上海银行等6家地方银行之后,宣布在短时间内将不会再投资中国的银行业,未来的投资重点将转向证券、基金等非银业务领域。而中粮集团在已成功参股了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以及中信、广东证券,又表示正在通过并购方式进入信托和证券业。 券商洗牌 早在瑞银之前,高盛已经先行一步,成为国内第一个拿到证券综合业务牌照的外资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瑞银和高盛不同,高盛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利用实际控制高华证券公司获得国内证券综合业务牌照的,而瑞银则是中国首个通过直接“收购”而获得国内证券综合业务牌照的外资公司。从高盛到瑞银,标志着外资入主中国证券公司的限制再次被打破,外资对中国证券市场及证券业的发展将更加乐观。” 与此密切关联的是,国内管理层拯救券商的步子也在加快。“现在监管部门是在加速券商的两极分化。”深交所研究所研究员陈建瑜说。先是央行向申银万国和华安伸出援手,宣布拟对申万、华安两家券商提供再贷款,随后又有汇金公司拟出资重组银河证券。眼下,北京市政府又牵头解决了华夏证券和北京证券的重组难题。“在扶优汰劣的监管思路背景下,整个证券业将加速裂变”市场人士如此分析。市场已经渐渐闻到了“大券商时代”的气息。 作者:张汉青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