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三成白领感染附红体(关注)(组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 12:16 人民网-市场报
三成白领感染附红体(关注)(组图)
鼠疫杆菌寄生的印度鼠身上的鼠蚤

  不明原因的血液炎症、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这些常见的亚健康症状,可能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附红体感染引起的。目前国内刚刚开始报道这一罕见病,而根据上海近千例白领的体检报告,其中有三成人已被感染,主要原因是生吃肉食以及外出就餐不洁所致。

  近年来,北京、湖北等地相继报道了罕见的附红体感染个例,上海华美女子医院亚健康诊疗中心主任徐迎肃说,早在1998年,她就在显微镜下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红细胞现象:正常的红细胞是圆整的葡萄状的,但有位病人的红细胞却好像
长了很多斑点的草莓。今年6月,经上海疾控中心寄生虫科专家确认,才发现这是一种较罕见的附红细胞病原体感染,简称附红体。

  附红体病属人畜共患病,其症状较隐匿,病程较长,主要寄生于脊椎动物体内。附红体会吞噬红细胞的营养材料,导致其过早凋亡,直接影响就是破坏人体免疫力,导致人易感乏力、昏睡、早起后感恶心、精神萎靡、面色萎黄,严重者会出现体内炎症、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经常腹泻腹痛、以及脑供血不足等缺氧症状。

  从致病因素看,城市人患附红体病,主要与吃烤羊肉、涮火锅、3分熟牛排、生鱼、生的料理等生食肉食的增加有关,另外,在一些食品加工不规范的餐饮单位中,容易存在生熟不分现象,也会导致交叉感染。根据样本统计,60岁以上的老人因为经常在家吃饭,发病率仅16%,而20岁至60岁的中青年,如果经常在外吃饭或从事销售、公关等需要应酬的职业,发病率高达63%,而不提供午饭的中小公司职员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在食堂就餐的大公司员工。免疫力较强者可以与附红体共存而不发病,而体质较差者就会陷入因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红细胞易被侵蚀,由此导致免疫力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中。

  遗憾的是,由于附红体病属于一种新发现病,目前临床上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常规的检查也很难发现附红体。为此,专家提醒市民,应尽量少吃生冷肉食,有条件者最好在家吃饭,同时提高个人免疫力,减少被感染和发病几率。

  专家指出“附红体病”一经确诊,治疗并不困难———普通的抗生素是治疗该病的特效药。

  什么是附红体

  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是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附红体既有原虫的某些特点,又有立克次体的一些特征。目前多将其归于立克次体目,在不同动物中寄生的附红体又各有其名。

  血液悬液中的附红体呈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多为环形、球形、半月形或卵圆形,少数呈杆状或顿号形。附红体一般直径0.3~1.0um,最大可达1.5μm,在红细胞表面单个或成团存在,链状或鳞片状。红细胞上虫体数多少不等,少则3~5个,也可游离于血浆中,多则15~25个。悬液中的单个附红体运动活跃,呈翻滚或扭转运动。骨髓悬液中运动远不如在血液中活跃,仅有小幅度的摆动和扭动。一旦附在红细胞表面运动即停止。

  附红体对干燥和化学消毒药物抵抗力较弱,一般消毒药几分钟即可杀死,在酸性溶液中活性反而会增强。60℃,30分钟即可使附红体失去致病活性。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的血液中可存活1个月,不受红细胞溶解的影响,在低温冷冻情况下附红体可存活数年之久。附红细胞体外培养条件十分苛刻。

  附红体传播途径

  包括接触传播、血源传播、垂直传播及昆虫媒介传播等。

  (1)接触传播: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可通过直接接触而发生传播。

  (2)血源传播:感染了附红体的献血者可经血液传染给受血者,尤其对幼年受血者危害更大。

  附红体污染的注射器、针头或劳动工具经破损伤口而传播。

  (3)垂直传播:包括人类和动物在内,感染了附红体的母体在生育过程中或通过胎盘可将病原体直接传播给胎儿。

  (4)昆虫媒介传播:吸血昆虫如伊蚊、库蚊、猪虱、鳞虱、蚤、吸血蝇、蠓等动物可通过叮咬而发生传播。

  附红体的感染症状

  潜伏期2~45天。多数病人在感染附红体后不会出现临床症状,只有受感染的红细胞比例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表现为附红体病。因此,人附红体病轻重不一,临床表现多样。其轻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强弱和受到附红体感染的红细胞比例的多少。

  如果免疫力较强,它只能感染较少的红细胞(小于30%)。这时,病原体仅会潜伏在体内,不发病,经过一段时间后自行消除。但在免疫功能低下者或儿童体内,附红体有可能会感染较多的红细胞(30%~60%),这时才会引起临床症状。如果体内有60%以上的红细胞受到附红体的感染,就会出现较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会导致死亡。

  轻症病人中低度发热、乏力、易出汗、嗜睡、四肢酸痛,部分患者出现关节痛以及皮疹、脱发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高热,体温39~40℃,进行性贫血、黄疸,肝脾肿大及浅表的淋巴结肿大。由于长期发热、贫血和肝脾肿大,常被误诊为疟疾、黑热病等。附红体病还可引起代谢紊乱、酸碱失衡、低血糖等。

  小儿患病后尿色加深,不同患儿可出现不同表现。可表现为发热、腹泻、多汗、哭闹、烦渴,常被误诊为感染性肠炎和贫血。

  与动物相关的部分疾病

  贪吃猩猩使非洲村民遭受埃博拉病毒袭击

  埃博拉病毒最先于1976年在刚果暴发,当时一种莫名的病毒袭击了埃博拉河沿岸的村庄,造成数百人死亡,埃博拉病毒由此得名。迄今为止,该病既无药可治,也无疫苗可预防。据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统计,迄今全世界的感染者已达1500多例,其中已有1000多人死亡。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英语“AIDS”的译音,即“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最早起源于中非,由非洲的绿猴传染给人类,并首先在扎伊尔等国的人群中发病,之后病毒从中非传入加勒比海地区的海地,70年代中后期由美国的同性恋者带回美国。1985年,第一例艾滋病人在中国大陆被发现。艾滋病是一种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疗药物和有效疫苗的致死性疾病,所以又被叫做“超级癌症”。

  SARS冠状病毒动物源性证明果子狸为主凶

  研究结果表明,果子狸是人类SARS病毒重要的动物宿主之一,具有传播SARS病毒的能力;果子狸是目前SARS病毒最易感染的野生动物和较理想的试验动物模型。虽然还缺乏足够的证据,证明果子狸就是人类传播SARS病毒惟一的自然宿主,但是专家们肯定地认为,果子狸是SARS样冠状病毒在市场的主要携带者。

  此外,广东还最早提出临床诊断标准。如密切接触史或群体发病或传染他人依据;发热等相关的症状;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胸部X线影像学变化;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等。据悉,这一标准被北京、香港等地采用,同时依据上述诊断标准,对临床病例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5%以上。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近日世界卫生组织警告:禽流感将会变种,须防范全球大爆发。

  什么是鼠疫

  鼠疫(Pestis)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啮齿类动物(特别是野鼠和家鼠)和它们的蚤类携带该病菌,并传播给人或其他动物。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本病远在2000年前即有记载。世界上曾发生三次大流行,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死亡近1亿人;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波及欧、亚、非;第三次是18世纪,传播32个国家。

  《市场报》 (2005年09月26日 第十三版)
三成白领感染附红体(关注)(组图)
冠状病毒寄生的果子狸

三成白领感染附红体(关注)(组图)
艾滋病病毒

三成白领感染附红体(关注)(组图)
埃博拉病毒寄生的灵长类

三成白领感染附红体(关注)(组图)
SARS冠状病毒

三成白领感染附红体(关注)(组图)
禽流感病毒基因模拟

  作者:陈烨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