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南方日报:国际无车日拥堵依旧 何以国内遇尴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 09:11 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

  财富时评

  南辰

  今年9月22日是“国际无车日”进入中国的第五个年头。然而,新华社记者当天分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街头的采访却发现,几大城市不但机动车拥堵依旧,很多有车族对“国际无车日”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也相当“肤浅”。难怪一位朋友有点“怀旧”地向记者打趣:“非典那阵子才是真正的‘无车日’!”

  “国际无车日”为何在国内遭遇尴尬?记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应当是我国刚刚迈入汽车社会的门槛,汽车与行人的矛盾,汽车与道路、停车场的矛盾,汽车与环境、资源和能源的矛盾已经初步显现,但并未达到面临崩溃的极限。因此,对大部分刚刚拥有汽车的家庭来说,他们正处在幸福的“享受期”,对汽车的“负面”认识还不够深刻。

  追溯“国际无车日”在法国的发起以及在欧洲汽车发达国家的推广,我们就会发现,无车日体现出的是“物极必反”的思想:当保有量高速增长的汽车给环境、

能源、土地带来不能承受之重时,人们才借助无车日这种形式给汽车社会敲响警钟。无车日并不是片面地对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汽车说不,而是要对不加任何节制地发展汽车、透支资源的模式进行反思。毕竟,地球资源是有限的。

  具体到中国的国情,我们更应当对无车日所蕴藏的丰富内涵做出清醒的判断。因为正像《B模式》一书作者指出的那样,在中国、印度和其他人口密集的国家,没有充足的土地既能用来支持以私家车为中心的交通系统,同时还能养活自己的人民。该书作者假定中国有朝一日达到与日本一样的汽车拥有率,汽车总量将增加到6.4亿辆;如果再假定中国每辆机动车的用地面积与欧洲、日本相同,那么,6.4亿辆汽车需要铺上沥青的土地面积会接近1300万公顷,而目前这些稻田年产1.22亿吨大米,是中国人的主要粮食。

  “国际无车日”在国内遭遇尴尬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在公交硬件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让人们在无车日甚至更多的时间里放弃私家车,选择公交,城市管理者必须保证公交系统高度发达,并拥有舒适、便捷等人性化的硬件基础。公交为主的前提条件是公交系统完善,否则,越来越多的人有经济条件后还是会选择私家车。

  据中国道路

交通安全协会副理事长段里仁近日提供的数字,目前我国机动车总量已经达到1.2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超过3000万辆。可以预见,这两个数字在未来将会以惊人的速度继续增长,随之引发的机动车与人、机动车与环境、机动车与能源以及机动车与土地之间的矛盾也将越来越激化。在这种关口,“国际无车日”的意义将远远超越一个单纯、时髦的纪念日,它将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对我国汽车社会如何选择科学的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反思。(来源:南方日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