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夹缝中成长企业新挑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 16:48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 |||||||||
———谈时代变迁背后的民营企业家开放意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郑奋明专题采访整理本报记者 贺朝晖实习生李丽云方莲花民营企业家的素质低与产生它的特定历史社会条件相关联。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是从传统体制外的缝隙中成长起来的。它的最初发展得益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品紧缺特征,是由于社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各种缺陷与漏洞,是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具有比计划经济更高的活力与效率,并非基于企业家的个人素质与管理能力。与西
开放意识是环境变化要求 从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家的开放意识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改革开放的早期,他们最早冲破计划经济的束缚,走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小作坊、小生意开始进行创业。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时代,“只要够胆就能赚钱”,他们获得了第一桶金,也为中国民营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路;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产品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出现了产品剩余现象,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民营企业家开始注意产品的质量、服务、品牌、规模与市场的开拓,并力争进入国际市场。可以说民营企业家的开放意识既是企业发展环境变化的要求,也是民营企业家成功的必要条件。随着中国加入WTO与经济全球化加速,对中国的民营企业家的开放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一个更为自由开放的世界,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已经连为一体。企业无论是否走出国门都面对着国际化大市场的竞争,竞争对手是全球性的。置身于这样一个全球化的环境,民营企业家需要有更加开放的意识与经营理念,采用更为先进有效的管理方法、组织形式、激励机制与发展战略才能适应、生存与发展,否则,命运将是可悲的。 急需增加两大意识 在目前来说,突出需要加强民营企业家两个方面的开放意识:一是企业管理的开放意识,民营企业家要打破封闭的保守的家族化用人意识,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不拘一格,广纳人才,没有高素质的企业家就不可能有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在企业激烈竞争的时代,每一个因素都可能决定企业的成败,尤其是作为企业家这样关键的因素。传统家族化的企业管理在使用人才方面受到局限,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当然,这种改变还需要制度的完善与社会宏观信用法治环境的配合,以降低企业管理的道德风险;其次,民营企业家面对全球化的竞争,还需要有全球化的开放意识,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与谋划企业的未来,找准市场定位、规划企业发展战略、有效配置资源,要善于进行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从更大范围内寻求企业发展空间。一个更为自由开放的多样化市场,对民营企业家既是挑战,又是进一步提高发展的机遇,民营企业家只要具备全球化的开放意识与视野,审时度势、善于洞察与把握,发挥技术专业化、产品特色化、层次多元化的优势,同样可以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发展与壮大。 适者生存有容乃大 ———全球化下的民企开放意识 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对环境不断适应的过程。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就需要民营企业家有一个开放的意识与宽阔的视野,对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把握。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产品设备、营销网络、财务状况、人力资源素质等;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状况、市场需求等。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产品的更新换代更加迅速、企业的组织形式与发展战略都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情况进行调整。在这样迅速变化的时代,如果企业家对内外环境变化没有认识与洞察,采取应对措施,仍然停留在原有的观念与做法上,就难以避免企业因不能适应环境变化而被淘汰的命运。因此,企业家的开放意识,对环境的认知意识与适应意识,关系企业发展的命运。这种开放意识不仅仅是一种开明态度,在企业家层面上,它意味着企业对客观环境与外部世界变化的认识、适应与接纳,意味着企业经营理念的变革与战略能力的提升。在中国有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而除了极少数民营企业具有较大规模以外,中国民营企业基本上属于中小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做不大做不强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企业家的个人素质较低。有人比喻我国民营企业是“兔子脑袋,恐龙身体”,企业已经扩张了,但民营企业家的思维管理跟不上。我国民营企业家存在“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的问题,缺少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队伍。2002年由广东省团委等单位完成的《广东省青年民营企业家基本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广东民营企业家存在文化素质较低、缺乏高新科技知识和现代企业管理能力、家族式管理、小作坊式生产经营、思想守旧、小富即安等问题。本期安排“环境突破与民营企业家的开放意识”这个专题,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民企生存和发展难题。 开放意识就是市场意识 汉潮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温志宏 开放才能发展 我认为民营企业家的开放意识应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管理理念的开放,即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创新,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其次是经营过程的开放,即根据经济资源的流动性,不断整合更多对企业发展有利的资源,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第三是市场信息的开放,即及时、充分地了解经营环境、竞争对手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把握这些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新的发展机会。我们可以面向广州的市场,也可以面向广东省、面向全国甚至是全球的市场。全球一体化的特征就是市场全球化。另一方面,在面对消费者时要清楚知道消费者每个时间段的要求是不一致的,因此,企业要紧跟市场的变化。通常情况下,民营企业在产品销售时会面临这几方面的压力:一是消费者的压力。消费者是喜新厌旧的,其需求永远不会得到满足;二是竞争对手的压力,它随时都在想方设法超越你;三是市场压力、政策环境、技术都处于不断变动中。民营企业要创新并不是指纯粹技术上的创新,国外有个说法就是企业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要为现在创新不是为未来创新。比如说国内的华为,人家都说华为是技术创新,但华为自己说我们是根据市场需要来创新的。因此,民营企业发展需立足市场,根据变化调整策略和理念,这是开放意识对它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但很多民营企业家对市场的了解还比较狭窄,他们不清楚了解市场须包括国家政策、市场变动、竞争对手的技术、价格等内容,而要全面了解这些内容就必须进行调研,但广东大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调研的人才去调查市场、分析市场。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与其对市场的了解是直接相关的,它的发展不能和市场脱节。可以说,民营企业家的开放意识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全球化赋予开放新内涵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民营企业家的开放意识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在早期,民营企业家的开放意识主要是指它的市场意识;在后期也就是目前,主要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意识。其实,我国民营企业还是有比较大的优势的,它能比较好的紧跟市场。这20多年来民营企业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就是因为它的市场意识强。但是民营企业在经营能力上有缺陷,在如何更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上不是没做到而是没做好。过去,消费者要求比较简单也比较明确,但现在消费多元化、个性化,市场细分变化快。现在的市场发展趋势是全球化,竞争更剧烈。所以有些老板会感慨前20年做得很好,现在却越做越难,出现了所谓的“围城现象”。这是很正常现象。从早期的市场开放意识转换到目前的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民营企业家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是企业一定要有新的东西注入来维持它的持续发展。我们的研究结果是民营企业每发展3到5年算作一个阶段。如果不注入新的东西进来,它会停滞不前。不少民营企业跨不过这个坎,跟不上市场,发展3~5年便开始走下坡路。因此,企业一定要做到低成本获得资源、高效率利用资源。对全社会而言,经济资源是稀缺的;但对企业而言,市场资源是无限的,通过合作可以获得很多资源;其次是创新。创新的目的是要面向市场。不管是合作还是创新,基础很重要,中间需要经过调研、分析、策划和执行四个环节的工作。企业在这四个方面工作的能力,就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与获得,也可通过合作来实现。 开放意识就是开放式经营 广州科技创业投资公司总经理 李明智 开放胸怀 “开放意识”是指民营企业家怎样更好地具备开放胸怀,连基本的开放胸怀都没有,企业不可能做大,也不可能成其为民营企业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基本上是通过个体户形态发展起来的,在经营中公司和个人连在一起,个人就是公司,公司就是家族,家族就是公司,家族式经营很普遍,而根据公司法,企业应该是独立的法人单位。 开放胸怀 就是指民营企业要开放式经营,所谓开放式经营就是要任人唯贤,而封闭式经营则是任人唯亲,这也是国内民企规模发展不起来的真正原因。可以说目前我国民企的总体素质不高,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少之又少,实力雄厚的多是些国有垄断企业。在国外,企业至少要求有两个股东,而国内的民营企业家们却多半要求控股,不控股就不投资。这也与我国民企的经营环境有关,首先是我国经济体制尚不健全,尤其是信用体系,公司就是个人的,个人和公司不分。另外,政府的用人体系也有问题,是通过组织考察个人而不是通过市场任用人,这也是胸怀的问题,政府尚且这样,更不用说民营企业了;其次是民营企业家自身素质不够高,总觉得这公司就是我的,许多民营企业家都有这样一种情结:看着公司长大就像看着自己亲生儿子长大似的,你换掉我的总经理就好像杀掉了我的儿子,心疼得很。这是目前我国民企的共性。民营企业的人才资源配置不健全,就不能吸引高层次的人才,不能通过市场来选拔人才,就没有好的经营团队,在此境况下民营企业怎么会有好的发展?可以说,民营企业家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大的企业。可能有些民营企业家会这样想:我一年做到几千万、一个亿我就满足了。今年可以、明年可以,但后年怎么办?企业不进则退,这也是导致我国民营企业竞争力不高,人才配置机制不良,不能形成好的人才市场的真正原因。 确立开放制度 任何一个民营企业家都要具备开放的胸怀,这是最基本的素质。要任人唯贤,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要看到自己的能和不能,如自己不适合CEO位子,能不能将它让出来。若民营企业家具备了这个素质,什么事情都可以办好,没有的话,企业则永远做不大,不少民营企业家总觉得自己很能,什么权力都要自己揽;其次是要具备企业管理、营销、战略规划等基本知识,这些都非常重要。当然,企业家还需具备很多素质,比如说情商。那么,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些基本素质呢。我认为公司的CEO很关键,怎样通过市场机制去聘请合适的CEO就显得很重要。公司的经营班子应该是聘而不是派,要通过市场筛选人才。怎样找这个人?民营企业家要有开放胸怀才行,要舍得把权力下放,只需监督就行了。现在不少企业股东把自己看成经营者,做什么事情都想自己绝对控股是不行的,人家微软的CEO比尔·盖茨也不是控股人。民营企业家要能容忍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要知人善任。任何一个创业者,经营者都要有这种的开放胸怀。另外,还是要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上来解决。首先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将公司三权分立,建立良好的治理机制。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所有事情都按制度要求来进行,所有的问题和难题都可得到很好的解决。 抛开“故土情”让资本合理流动 广东宝丽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中平民营企业的“开放意识”,首先是要在观念上开放,要学会“睁眼看世界”。抛弃民企老板特有的“故土情”,现在正是大规模转变的前奏。看看广东产业发展的历史,广东之所以比内地更早有开发意识,很大原因是因为香港国际化产业的转移,使广东最先获得利益。接着就形成了产业系统,有了相关的配套产业,这才在落实开放上比别人先走了一步。后来长三角也跟了上来,他们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现在珠三角和长三角都面临着内地企业的冲击,他们的成本更低,而对于以轻工业为优势产业的珠三角来说,劳动力、土地的压力更大。要接受冲击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把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提高,这用开放意识来体现的话,就是可以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习、提高生产工人能力、提高管理水平等等。第二个就是把工厂搬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看看深圳,早先经济特区的优势已经基本不存在了,现在他们提出了产业转型,向高科技产业过渡,做更大的港口发展服务业。这是政府提出的观点,他们的核心是“创新”,而对于企业来说,应该从深圳的这个“故事”里找出这种转变对企业的启发。我觉得现在是大规模转变的前奏,想想当初香港企业为什么要迁移到国内来?就是因为资本逐利的原则,要追求最低成本。我们学习别人的开放意识,关键是要学习别人的思维方式。现在到了重演香港企业搬迁到珠三角故事的时候。我们的企业总是有一种“故土情”,在某个地方发展起来就不愿再离开,去陌生的地方,但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要追求最低成本就必须要去改变原来的东西。王素慧(晓航/编制)(来源:金羊网) |